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宁夏蔬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劳动强度大,生产率较低。

(四)市场竞争力不强

除西吉、彭阳、永宁外,大部分县区主导产品不突出,规模效应不强;采后处理、分级包装的意识差,生产出来的多为产品(大货),而非商品,更不是精品;缺乏地理品牌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多但不亮,示范带动能力差,好的产品却不是好的商品,卖不上好的价格。

三、市场前景分析

蔬菜的销售是全国大市场、大流通。“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蔬菜主产区产业升级和市场化进程加快,蔬菜总生产量已大于市场总需求量,呈现出结构性、季节性、灾害性气候的过剩或不足。供给侧矛盾突出,市场上低档次、同质化的蔬菜产品过剩,高品质、质量安全的产品缺乏。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消费目标的升级,市场对优质安全蔬菜的需求量将保持刚性增长,我区蔬菜以资源环境好、品质优著称,在满足本区消费的同时,作为一个外向型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一)区内市场需求旺盛

一是提高冬春淡季蔬菜自给能力。我区蔬菜常年消费种类40多种,本地生产供应的约20多种,主要以茄果类、豆类、瓜类、绿叶菜类、根菜类、白菜类等为主,其余靠外调。从区内市场供需形势来看,冬春蔬菜自给率仅30%、夏秋蔬菜自给率也只有60%。到2020年,按冬春蔬菜自给率提高到

5

50%计,需增加本地产蔬菜上市量10万吨,增加冬春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二是人口增加带来的刚性需求。按照全区672万人口,每人每天鲜菜城镇居民不低于0.8公斤,农村居民不低于0.5公斤的标准计算,全年需蔬菜174.1万吨。按宁夏自然人口增长率1%估算,我区每年增加约7万人,到2020年,增加约35万人,年消费鲜菜10万吨,需增蔬菜种植面积5万亩。两项需增加面积10万亩,同时通过调整茬口布局,增加冬季叶类蔬菜生产面积以满足本地市场供应。

(二)区外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我区设施蔬菜、夏秋冷凉蔬菜、西甜瓜大部分销往区外市场,全年外销量达370万吨以上。外销市场主要为石家庄、太原、郑州、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深圳、香港等市场,部分产品出口到了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香港、广东、福建、江苏、河北、天津等地的客商纷纷到我区投资,流转土地发展蔬菜生产。以“宁夏菜心”为代表的“宁夏蔬菜”在华南市场、港澳市场已成为“高品质蔬菜”的代表。从目前生产看,我区蔬菜生产面积仅占全国的1%左右,在全国的大格局中,充分发挥我区夏季冷凉优势、与南方省区错季生产优势,产品质量和安全优势,重新定位发展思路、主打品种,加大蔬菜分级包装和冷链运输体系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以“供港蔬菜”的品牌影响力,开拓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市场,以上海、武汉、长沙、合肥为代表的华中市场,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南市场,挖

6

掘市场潜力,做大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四、“十三五”发展思路、目标和原则 (一)发展思路

充分发挥我区蔬菜产业资源和品质优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一控两减三基本”及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实施蔬菜 “增供增收三百工程”( 巩固提升百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配套完善百万亩越夏冷凉蔬菜生产基地,稳定提质百万亩西甜瓜生产基地),提升设施装备,强化质量监管,完善冷链物流,拓展目标市场,逐步提高蔬菜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信息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水平,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控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努力推动蔬菜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发展目标

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流通、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单产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流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五大目标,推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瓜菜面积达到320万亩,其中:露地蔬菜100万亩,设施蔬菜110万亩,西甜瓜110万亩;节水、节肥、节药30%以上;蔬菜单产提高10%以上,总产达800万吨以上;淡季蔬菜供应能力达到50%;主要瓜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提

7

质增效技术推广普及率达85%以上,机械化装备水平达50%以上;全区蔬菜产品农残监测平均合格率达到98%以上,60%蔬菜产品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蔬菜商品化处理率达到50%;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竞争有序、低损耗的现代蔬菜流通体系;加快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宁夏菜心”、“宁夏番茄”等公用品牌,做精做靓“六盘山冷凉蔬菜”、“彭阳辣椒”、“西吉西芹”等区域品牌,全面提升蔬菜产业整体效益,产值达到120亿元以上,全区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1700元以上。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的原则。在生产类型、种植种类、品种布局上,因地制宜,结合各地自然条件、种植习惯和劳动力资源情况,坚持效益优先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加大优势区域蔬菜基地建设,实现“一县一品”。

二是坚持协调内外、统筹兼顾的原则。设施与露地并重,内销与外销协调,基地与直销对接,品种与季节适应,按照低成本、高效节能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益,实现增供增收。

三是坚持科技支撑、三产融合的原则。大力推广新品种、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模式,着力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机械化水平、自动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强化贫困地区蔬菜科技支撑能力,促进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蔬菜生产能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