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名词解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西方经济学(宏观)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分析经济增长问题的模型。因基本分析思路相同,故被合称。它假定(1)一个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2)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3)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也保持不变,(4)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基本形式为G=S/V。式中:v为资本—产出比;s为储蓄率。该模型表示,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一产出比成反比。结论是,当实际经济增长等于资本家意愿的经济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率时,即GA=GW=GN时,经济才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同时认为,这一增长路径是一“刃锋”。

2、新古典增长模型:20世纪50年代由索洛等人提出的一个增长模型。由于其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思路,故被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它假定(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3)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4)储蓄率不变;(5)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6)人口增长率不变。从而得到:sf(k)=k1+nk。式中:s为储蓄率,k为人均资本占有量,y=f(k)为人均形式的生产函数,n为人口(或劳动力)增长率;k1为单位时间内人均资本的改变量。模型表明,一个经济社会在单位时期内(如1年)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均资本增加k1,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另一部分是为新增加的人口配备按原有的人均资本配备设备nk。第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后一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加,条件是k1=0,此时经济以人口增长率增长。

3、有保证的增长率:即资本家意愿的增长率,它由社会的储蓄率与资

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所决定,即GW=s/vW。 第四章 三四部门模型

1、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目的是对付经济萧条,措施有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或同时并举

2、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目的是对付通货膨胀,措施有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或同时并举

3、相机选择的财政政策:随着经济的变化,时而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时而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有政府支出、税收等手段 4、乘数:总支出各个组成部分的变化能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化,这个倍数就叫成熟,通常是国民收入的变化量与支出变化量的比例 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1.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劳务)的市场价值。

2.GNP: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3.名义GNP:用现行货币表示的,未扣除同伙膨胀因素GNP 的值。 4.实际GNP :以一个基期为基准,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GNP的值。 5.GDP折算指数:也称GDP缩减指数。它等于一国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

6.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去向:消费者。

7.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去向:其他生产者。

8.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

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9.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10.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新住宅的增加。 11.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2.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3.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4.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5.政府采购:G,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他包括:?? 16.转移支付:Tr,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他包括:????

17.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NX=X-M

18.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9.国民生产净值:NNP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的部分。

20.国民收入:NI 国民生产总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利润

21.个人收入 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22.个人可支配收入 PI=PI-个人所得税

23.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

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24.增长率:指GDP的增长率。

25.经济周期:围绕着增长趋势线进行的,多少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收缩的经济活动。

26.实际GNP趋势线: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实际GDP所经历的变化路线。

27.产出缺口:衡量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产出与实际产出的差额。

28.通货膨胀:当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量时,所造成的价格持续上升、货币贬值的现象。

29.消费价值指数:CPI 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一揽子固定商品和劳务的费用。

30.生产价值指数:PPI一个典型生产者生产一揽子固定产品的成本。 31.人力资本:体现于劳动中的生产知识和生产能力。 第十三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支出时的产出。 2.非计划存货投资:即非意愿投资。是产出超出需求的部分。 3.消费函数:描述消费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C=C(y)

4.边际消费倾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得比率。MPC=d C/d Y,0

5.平均消费倾向:任意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