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的总结名词解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公文中的总结名词解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清册】 就是详细登记有关项目的册子。

【清稿】 就是把文稿誊清。

【清样】 就是最后一次校改后的校样。

r

【任免】 就是任命和免职。

【任命】 就是下命令任用。

【日内】 就是最近的几天里。

【日前】 就是几天前的意思。

【冗】 l 就是 “ 多余的 ” 的意思,如 “ 冗长 ” 表示文中废话多,篇幅长。

【冗】 2 就是指“繁忙的事”。

s

【缮写】 就是抄写。 【商讨】 就是商量讨论。 【商定】 就是协商确定。

【申报】 就是用书面向上级或有关部门报告。 【审定】 就是审查决定。

【审阅】 就是审查阅读。 【审核】 就是审查核定。 【审修】 就是对文稿审阅修改。

【审批】 就是审查批示。 【审议】 就是审查讨论。

【施行】 就是实施执行,多用于公布法令规章的生效时间。 【实施】 就是实行,用法同施行。 【事宜】 就是事情的安排和处理。 【事由】 就是本件公文的主要内容。

t

【特批】 就是“特别为此 ( 事 ) ”或“专为此事”的意思,一般用于通知、通报、报告等文件的结尾处。 【提纲】 就是内容的要点。 【提请】 就是提出要求或议题,请会议或上级研究讨论,作出决定。 【提案】 就是向会议提出的议案。 【提要】 就是从全文提出要点。 【体式】 就是文件的格式。 【条款】 ( 条目 ) 就是规章、制度、条约的项目。

【条例】 就是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法律文件,也包括团体制定的章程等。 【通报】 1 就是上级机关把工作情况或经验教训用书面形式通告下级单位。 【通报】 2 文件的名称之一,就是指上级机关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 【通告】 1 就是普通的通知。 【通告】 2 普遍通知的文告,文件的名称之一。 【通过】 就是征求有关人员或组织的同意、核准。 w

【为宜】 就是妥当或适当的意思。

【为要】 是“重要”的意思,多用于下行文,提醒下级单位务按文件规定办理。

【为盼】 就是希望受文者按来文要求去办,多用于函、通知、介绍信的末尾处。

【为荷】 就是感谢受到你们帮助的意思。

【务】 就是务必的意思,文件中常用的有“务请”、“务希”、“务祈”、“务求”、“务期”、“务使”等。 x 【希即】 则就是希望立即。 【细则】 就是有关规章制度、措施办法的详细规则。

【行文】 就是发公文的意思。

y

【业经】 ( 业已 ) 就是 已经 的意思。

【一并】 就是 合在一起 的意思,多在两件以上的事情、问题或文件需要合并处理时用之。

【以资】 就是“用来作为”的意思。 【议案】 就是提交会议讨论的建议。

【议程】 就是会议进行的程序。 【议题】 就是会议讨论的题目。

【印鉴】 就是留供核对的印章底样。 【印信】 就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章。

【援用】 就是“引用”的意思,多在比照文件精神处理,文件主体以外而又与主体相类似的事项时用之。 z

【在案】 就是已经记录在档案之中,可以查考。

【责成】【责令】 就是指定专人或机构负责办好某件事。 【摘由】 就是摘录公文的主要内容。

【展期】 就是把预定的日期往后推迟。 【章程】 就是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

【正本】 就是文件

的正式文本。 【指令】 就是上级机关对下级单位所做的指示和命令。

【指示】 就是上级对下级说明处理某项问题的原则和方法,也可以指上级指示下级的具体文件。 【指正】 就是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制定】 就是编制、确定。

【制订】 就是编拟、订立。 【制度】 就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准予】 就是表示准许。 【兹】 就是“现在”的意思。

【总则】 就是规章条例最前面的概括性条文。 篇五:名词解释总结

楚辞 楚辞之名出现于西汉早期,有两层含义: (1)是一种诗歌体裁形式. 本义泛指在战国时代出现的用楚国方言写成的楚地歌词。 由于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活动多杂以歌曲,其乐曲的词句长短不一,形式自由,极易表达奔放的感情,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屈原运用这种民歌体裁,驰骋其丰富的想象力,抒发其爱国情怀,写出许多传世名篇,因此“楚辞”一词后来演变为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新诗体的专称。 (2)是一本诗集名 西汉刘向整理了战国时期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为《楚辞》

离骚

《离骚》是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根据诗的基本内容,可以分两个部分。 (1)从开头到“岂予心之可惩”为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回顾过去的经历,以描述现实为主2)后半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用幻想的方式,探索未来的道路。 《离骚》一诗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诗人从叙述自己的身世、理想、遭遇入笔,强烈地抨击了楚国的政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全诗借用古代神话,驰骋壮美奇特的幻想,绘就一幅色彩绚丽、气势磅礴、人物命运起伏跌宕的画卷,寄寓了诗人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波折,并展示了他为理想奋斗不息、至死不渝的崇高人格。

《九歌》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据说它是夏启从天上偷来的。所以《楚辞》中的《九歌》并非指九篇歌曲,而是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形式上,《九歌》是由巫觋扮神分角色演唱的歌曲,保持着原始歌、乐、舞三者合一的痕迹。 散体大赋 (文赋)

散体大赋是汉代辞赋的代表,它师承屈原、宋玉及《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 横游说之风。它的内容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思想倾向比较空泛,艺术形式过于简单僵化。散体大赋普遍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作品篇幅巨大,文字排铺堆砌,对事物进行铺陈描写。从形式上来说,它更像散文,直接继承了先秦散文。散体大赋的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劝百讽一

语出西汉末扬雄的

《法言》。“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乐府

乐府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机关的只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以供给皇帝和有关部门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乐府中的作品后来又被称为乐府诗,其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乐府诗在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如《十五从军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如《孔雀东南飞》。其四,反映社会动乱给文人造成的忧惧漂泊之痛,如《西门行》。流传至今的大约有六十余篇,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