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阅读训练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精典阅读训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先帝不以臣卑鄙 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同予者何人 3.简答。

①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得禄的句子是: ②文中被千古传颂的一个对偶句是: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文中“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臣”指诸葛亮。 B.第①段文字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C.第①段文字中“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不应狂妄自大,鄙薄别人”。 D.第②段文字中最后一句概叙了作者跟随先帝艰苦创业的历史,感情极为深沉。

5.由“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演变而来后个成语是: (二)出师表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②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③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④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平明之理( ) ②论其刑赏( ) ③以遗陛下( ) ④贞良死节( ) 2.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作奸犯科 ②悉以咨之 ③优劣得所 ④性行淑均 3.翻译。

13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列出文中的几组反义词。

5.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四字短语。

①第一段作者提出了 的建议; ②第二段作者作出了 ; ③第三段作者作出了 ; ④第四段提出了 的建议

6.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在下边横线上说明理由。 十六.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惠未徧( ) ②小信未孚( ) ③小大之狱( )

④公将鼓之( ) ⑤公问其故( ) ⑥望其旗靡( ) 2.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3.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14

5.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请写出中国近代史(1840——1949)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用一句话加以评价。 ①爱国将领 ② 十七.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A.说:公输盘不说 秦王不说

B.有:北方有侮臣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足: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东坡现右足 D.子:愿借子杀之 天子之怒

2.选出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以:将以攻宋 以牒为城

B.之:宋何罪之有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于:有余于地 不足于民

D.而:宋无罪而攻之 知而不争 3.解释下面加的词语。

①吾义固不杀人( )②不可谓仁( ) ③不可谓智 ( ) ④知而不争( ) 4.翻译了面的句子。 ①宋何罪之有?

5.这几段文字最主要的描写方式是: 6.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十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5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于:困于心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者: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之:舜发于畎亩之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敌 D.发: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3.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 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

4.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 5.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 十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城(城墙)非不高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胜利) C.池(水池)非不深也 D.以天下之所顺(归顺) 2.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成语。 ①多助之至( ) ② 失道者寡助( ) 3.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5.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

A.本文一开头就提出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16

B.第二三段先举出概括性很强的战例证明,然后从理论上来论证。 C.第四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全文语句整齐,气势磅礴,反映了孟子“君贵民轻”的政治思想。 二十.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 ①鱼,我所欲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4.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本文旨在说明什么道理?

6.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