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阅读训练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精典阅读训练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B.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C.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D.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2.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②“我”发现并找到小石潭的经过是: ③点明小石潭的特征的词语是: ④不清的主要原因是:

3.用“∥”给第一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4.请分别写出表现游鱼静态和动态的语句。 ①静态: ②动态:

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 ) A.这三段是按空间顺序写下来的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两句都是从正而描写水清。 C.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比喻的方法写景。

D.选文第三段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透露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忧伤之情。

十二.岳阳楼记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9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斯:登斯楼也 微斯人 B.极: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C.景: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 D.忧:忧谗畏饥 生于忧患

2.选出词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A.而:感极而悲者矣 后天下之乐而乐 B.若:若夫霪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C.则:则有心旷神怡 则有去国怀乡

D.然:满目潇然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选出举例不当的一项 )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就是。

B.文中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文中有的语句相沿已成成语,如“一碧万顷”、“心旷神怡”就是。 D.文中有些句子凝练而又描写细腻,如“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就是。4.选出对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岁中)

B.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前句写无风时水面的月影,后句写微风时水面的月光)

C.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前句写狂风声音凄厉,后句写波浪来势凶猛)

D.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前句写天空乌云密布,后句写湖面昏暗阴沉)

5.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A.霏霏、冥冥、郁郁、洋洋的意思分别是:雨雪繁密的样子、昏暗的样子、颜色翠绿的样子、意气风发的样子。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瞧不起。

C.“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光荣和耻辱一起忘了。

D.两段文字一悲一喜,一明一暗,一阴一晴,都写得情景交融。 6.解释下列短语。

①日星隐耀: ②樯倾楫摧: ③一碧万顷:

10

④静影沉壁: 十三.满井游记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 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一室之内 ②郊田之外 B.①脱笼之鹄 ②曝沙之鸟

C.①如倩女之靧面 ②髻鬟之始掠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山石草木之间者 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翻译。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按要求列举文中内容。 ①写景之美: ②写人之美: ③写物之美: ④写情之美: 十四.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11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上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

C.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2.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为屯长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扶苏以数谏故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乃行卜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楚人怜之 然足下卜之鬼乎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②吴广以为然。

4.文中点示的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5.陈胜认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 十五.出师表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选自《出师表》)

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

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 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

2.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