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和引导电极上,并且使其近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上,远中枢端置于记录电极上(图8.1-1)。

打开计算机,进入“ LabTutor实验”,选择 “蛙神经”,下拉实验菜单,点击“实验项目一 测量神经兴奋阈值”。按系统程序提示操作实验。

参考实验步骤:

3. 观察和测定双相动作电位

(1) 测定阈刺激和最大刺激:调节刺激强度,观察动作电位波形的变化。读出波宽为某一数值时的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顶强度)。

(2)测定动作电位振幅及时值:仔细观察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形(图8.1-2)。读出最大刺激时双相动作电位上下相的振幅和整个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数值。

(3)测定神经干的方向性:将神经干标本放置的方向倒换后,双相动作电位的波形有无变化? (4)测定电极的极性影响:电极将两根引导电极(r2、r2’)的位置调换,动作电位波形有何变化?

4.观察单相动作电位

图8.1-2 双相动作电位波形

O:触发扫描开始;S:刺激伪迹;A:动作电位

测定单相动作电位的幅值和时值:用镊子将两个引导电极(r2、r2’)之间的神经夹伤,或用一小块浸有3mol/L KCl溶液的滤纸片贴在第二个引导电极(r2’)处的神经干上,再刺激时呈现的即是单相动作电位。读出最大刺激时单相动作电位的振幅值和整个动作电位持续的时间数值。

【注意事项】

1.各仪器应妥善接地,仪器之间、标本与电极之间应接触良好。

2.制备标本时,神经纤维应尽可能长一些,将附着于神经干上的结缔组织膜及血管清除干净,但不能损伤神经干。

3.经常滴加任氏液,保持神经标本湿润,但要用滤纸片吸去神经干上过多的任氏液。 4.神经干不能与标本盒壁相接触,也不要把神经干两端折叠放置在电极上,以免影响动作电位的波形。 【实验结果】

观察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的波形,描述双相动作电位和单相动作电位特征? 【思考题】

- 37 -

1.什么叫刺激伪迹,是怎样发生的?怎样鉴别刺激伪迹和神经干动作电位? 2.神经被夹伤或经KC1溶液处理后,动作电位的第二相为何消失?

3.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刺激强度有何关系?它与神经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有矛盾吗?为什么?

4.引导电极调换位置后,动作电位波形有无变化?为什么?

实验8.2 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测定

【材料及设备】 见实验8.1 【方法和步骤】

1. 坐骨-胫、腓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见实验8.1)

2.仪器连接和调试同实验8.1,只是刺激器方式需用“自动间隔调节”。

打开计算机,进入“ LabTutor实验”,选择 “蛙神经”,下拉实验菜单,点击“实验项目二 测量神经兴奋不应期的变化”。按系统程序提示操作实验。

参考实验步骤: 3.测定项目

(1)顶强度的测定:用“自动幅度调节”刺激方式,找出该坐骨神经的刺激最大强度。 (2)绝对不应期的测定:用“自动间隔调节”方式刺激标本,强度为顶强度,当串间隔从最小逐渐增大到一定值时,第二个刺激脉冲也开始引起一微弱的动作电位,此时的串间隔即为绝对不应期(图9.2-1)。

(3)相对不应期的测定:在观察项目(2)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串间隔,这时由第二个刺激脉冲引起的动作电位幅度逐渐增大,当第二个动作电位幅值刚好达到第一个动作电位幅值大小时,此时的串间

相对不应期

动作电位

刺激脉冲

绝对不应期

隔即为相对不应期(图8.2-1)。

(4) 相对不应期与刺激强度

图8.2-1神经兴奋性测定

的关系:重复以上实验,在相对不应期内增大测试刺激的强度,缩小的第二个动作电位幅

- 38 -

度可达到第一个的水平。但如果是在绝对不应期内,虽然增大刺激强度,却不能引起神经的第二次兴奋。

【注意事项】 同实验8.1. 【实验结果】

观察神经不应期波形,整理打印结果,并标出不应期。 【思考题】

1.何谓不应期?不应期长短有何生理意义? 2.神经干不应期与单根神经纤维不应期有何不同? 3. 如果刺激强度过大,能否测出相对不应期?

实验8.3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

【材料及设备】 见实验8.1 【方法和步骤】

1. 坐骨-胫、腓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见实验8.1)

2.仪器连接和调试:同实验 8.1,只是需要两个通道同时记录。

打开计算机,进入“ LabTutor实验”,选择 “蛙神经”,下拉实验菜单,点击“实验项目三 传导速度”。按系统程序提示操作实验。

参考实验步骤:

3.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给予神经干最大刺激强度,可在两个通道中观察到先后形成的两个双向动作电位波形(图8.3-1)。

(1)分别测量从刺激伪迹到两个动作电位起始点的时间,设上线的为t1下线的为t2(或可直接测量两个动作电位起点的间隔时间),求出t2-t1的时间差值。

(2)测量标本屏蔽盒中两对引导电极相应的电极之间的距离s(即测定r1~r2的间距)。

图8.3-1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

t1 t2 t - 39 -

(3)将神经干标本置于4℃的任氏液中浸泡5 min后,再测定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注意事项】

同实验 9.1。

测定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时,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应尽可能大。

【实验结果】

分别计算正常的神经干和低温浸泡后的神经干上动作电位传导速度:V=s/(t2-t1)。 【思考题】

1.为什么不用从刺激电极的阴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的距离除以t,直接计算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用一对引导电极能否测定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

2.根据你的结果可推断蛙的坐骨神经干中的神经纤维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3.将神经干标本置于4℃的任氏液中浸泡后,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有何改变?为什么?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