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上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民生态意识,从根本上预防环境污染。

第十六章 防灾减灾规划

一、防洪排涝规划 1、现状概况

镇区内的防洪排涝设施比较缺乏,排洪渠道沿岸防洪堤建设比较简陋。 2、防洪排涝标准

结合镇区人口规模,至规划期末排洪渠道防洪按2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设防。

上塘镇区排涝标准为:以10年一遇一日暴雨强度所形成的最大径流,一日内排出重要建筑物及密集居民地区。规划加强镇区排水设施的建设,减少水涝灾害。

3、规划原则

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因地制宜、节约用地、讲求实效”的方针,采取工程防洪措施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保持生态环境,注意节约用地和开拓建设用地,并与路堤相结合。

4、防洪排涝设施规划

(1)进一步提高排洪渠防洪堤的防洪能力,全面改善堤坡基础结构,加强堤身抗洪能力,

排渍渠防洪堤高程按设计水位加1-1.5米超高,迎水面坡度为1:2.5;

(2)沿河岸堤边留出绿化带,既考虑防洪要求,又可为民居提供一处休憩游乐场地; (3)对镇区的河道水渠应进行全面整治疏通,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体环境,加快洪水及时排除。按照联圩抗洪、隔圩排涝、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机排为辅的原则,理顺水系,加高加固圩堤。

二、消防规划

丰城矿务局有一个救护大队,除了处理煤矿事故,还担负着消防的重任。救护大队在上塘镇上,占地面积20000m2,人员104人,装备一般。

规划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坚持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供全社会的消防意识,增强抗御火灾的能力,以适应保障安全的需要。

2、建立专业消防队伍,配置相配套的消防设施(包括高压水车、自动泡沫灭火器)。规划按每个消防站4~7平方公里的责任面积均匀布置,并保证在5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消防

站布置在交通方便的地段,并避开人流较大的建筑。

保留原有的救护大队,同时规划在镇区西北角上新大道西侧新建一个消防站,占地1.42公顷。

3、在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消防要求,即道路宽度不得小于4米,建筑间距不得小于5米,同时应在主要道路上设置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4、室外消防水源可采用镇区内的自然水源。

5、在大型公共场所应建立完善消防系统,制定和严格实施消防安全措施。

第十七章 “四线”控制规划

为了确保城镇基础设施的落实,提高城镇的环境品位,促进城镇的和谐发展,规划对城镇红线、蓝线、黄线、紫线进行保护控制,即对城镇绿地系统、河流水系、基础设施、文物古迹划定范围,加强其控制管理。由于本规划范围内无文物古迹存在,所以无紫线规划内容。

一、绿线规划 1、规划目的

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2、绿线规划

绿线规划主要包括:公园、街头绿地、组团绿地,防护绿地等绿化用地的控制范围。 规划进行“绿线”控制的公园主要有六处,分别为休闲公园、森林公园、市政公园、人民公园和八一公园以及西山公园,绿线控制范围面积分别为8.99公顷、22.10公顷、7.07公顷、6.38公顷和7.30公顷以及10.98公顷。其他绿地主要为陵园,隔离带以及农林用地。

3、规划管理

(1)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镇绿地范围内进行拦河截溪、取土采石、设置垃圾堆场、排放污水以及其他对生态环境构成破坏的活动。

31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2) 近期不进行绿化建设的规划绿地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应当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予以严格控制。

二、蓝线规划 1、规划目的

加强对城镇水系的保护与管理,保障城镇供水、防洪排涝安全,改善城镇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功能,促进城镇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蓝线规划

规划区河道具体宽度按水利部门划定的宽度严格控制,在此界范围内不得设置有碍城镇行洪的构、建筑物,保护规划区范围内的水域,禁止填湖毁塘等一切缩小水体面积的行为。

规划镇区所有水系水域执行地表水水质Ⅲ类标准,即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3、规划管理

在城镇蓝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1) 违反城镇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 (2) 擅自填埋、占用城镇蓝线内水域; (3) 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 (4) 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

(5) 其它对城镇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三、黄线规划 1、规划目的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用地管理,保障城镇基础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转,保证城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2、黄线规划

(1)机动车停车场七处,面积分别为0.34公顷、0.67公顷、0.74公顷, 0.54公顷,0.41公顷,0.35公顷和0.32公顷;汽车站一处,占地面积为1.56公顷;加油站两座,占地面积

为0.87公顷和0.39公顷。

(2)环卫所三处,占地面积分别为0.12公顷、0.18公顷和0.64公顷;垃圾转运站四处,占地面积分别为0.06公顷。

(3)通信设施主要包括邮政所、电信所用地,占地面积分别为0.21公顷和0.16公顷。 (4)自来水厂一座,占地面积为1.98公顷;污水处理厂一座,占地面积为2.96公顷;燃气储配站一座,占地面积为2.25公顷。

(5)消防站两处,占地面积分别为1.42公顷(规划)和3.34公顷。 (6)变电站一处,占地面积约为1.34公顷。 3、规划管理

在城镇黄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1)违反城镇规划要求,进行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的建设; (2)违反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建设; (3)未经批准,改装、迁移或拆毁原有城镇基础设施;

(4)其他损坏城镇基础设施或影响城镇基础设施安全和正常运转的行为。

第十八章 旧城改造规划

一、旧城现状

上塘镇区主要存在对旧居民区(棚户区和城中村)综合整治和改造,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

上塘镇区旧居民区主要分布于丰矿大道、建设大道、建新大道两侧。上塘镇区棚户区,大多数房屋都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是边生产、边建设的简易房。每户建筑面积30~40m2的占35%。由于棚户区居民住房紧张,大部分居民都有私搭乱建,造成房屋间距十分狭窄。严重的地方间隔仅有一米,远远达不到消防要求,存在着极大的防火安全隐患。棚户区房屋基本上没有卫生间,房屋残破不堪,如遇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道路坑坑洼洼,到

处泥泞。天晴时棚户区内则处处灰尘,居民苦不堪言。

32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二、旧城改造原则

旧城改造遵循“加强保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改善提高”的基本原则,进行合理组织设计和开发,兼顾近、远期目标,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做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根据上塘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具体原则:

1、旧城改造要通过土地置换,使城镇用地结构趋于合理,提高旧城区的综合功能。 2、旧城改造要合理疏散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控制容积率,降低建筑密度,提高旧城居住环境质量。

3、旧城改造要以商品房开发为契机,提高土地价值,促进旧城改造的良性循环。

4、旧城改造要与历史保护相协调,通过保护、恢复、改建、修缮等改造方式,继承历史文脉。

5、旧城改造要遵循有序开发的原则,分期分批分块开发,做到开发一片,见效一片。 6、 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政策,规范运作,考虑棚户区住户的承受能力,确保社会稳定。

三、旧城改造目标

旧城改造任务十分繁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科学的等综合手段进行组织实施。针对丰城上塘旧城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异地搬迁、就地安置、配套基础设施等办法,彻底改善旧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住宿条件,从而缓解社会矛盾,改善民生。

四、旧城改造措施

本着充分利用,逐步改造,从易到难的步骤,结合旧城区的现状,规划旧城改造先从丰矿大道二侧着手,逐步向纵深扩展。

1、规划老镇区内的工业企业逐步搬迁至镇西工业区,现有的行政办公单位逐步搬迁至行政中心。

2、建设欣景北大道、新一路、横一路和横二路,改造现有道路,使老镇区道路基本形成网络。同时结合道路建设,对住宅质量差、配套设施较难提高的区域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成片开发。

4、对老镇区内建筑较好,基础设施较完善的私有房屋,采取修缮、改造方式,提高配套设施条件,使之保留原有的个性特色。

5、加强对违章建筑的管理,拆除破旧和违章建筑,充分利用空置地建设小型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6、完善配套市政设施,保证供水、供电、通信、消防、燃气、排水畅通,满足居民生活要求。

7、结合旧城改造,在其周边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确保中低收入群体的顺利拆迁。 8、城中村改造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优化城镇空间布局,落实城镇规划,而且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城中村的改造模式,建议在保证居民安置用地的基础上,腾空的剩余土地进入市场出让,房地产企业依靠商品房开发收益解决村民安置并获得自身的收益。实现村民赢环境、开发商赢利润、政府赢形象的“三赢”。

五、控制指标

1、住宅以多层为主,建筑风格要求体现老城的历史特色。

成片开发地区:容积率:1.2—1.8;建筑密度:25—35%;绿地率≥30%。 调整完善地区:容积率:1.0—1.6;建筑密度:25—40%:绿地率≥25%。 2、公建以多层为主,建筑风格要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沿街地区:容积率:2.5—3.5;建筑密度:35—50%;绿地率≥15%。 一般地区:容积率:2.0—3.0;建筑密度:30—40%;绿地率≥20%。 公建以多层为主,建筑风格要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第十九章 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建设期限与规模 1、近期建设期限

近期建设期限:2010—2015年,共6年。

33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2、近期建设规模

(1)人口规模:7.0万人。

(2)用地规模:606.93公顷,人均用地面积为86.70平方米。 二、近期建设发展目标

根据镇区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发展需要,调整用地布局,合理安排近期建设项目。完善镇区道路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及园林绿化建设,逐步形成道路畅通、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三、近期建设的重点

1、完成丰矿大道、建设大道以及建新大道的拓宽改造,新建阳光大道大道与建阳大道,打通欣景北路与欣景南路,拉开新镇区建设的框架。

2、依托老镇区逐步向北扩展,形成新的行政中心。 四、近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1、居住用地

近期主要开发阳光大道与富塘大道周边地块,对铁路以南的棚户区进行改造,重点建设阳光居住小区。

2、公共设施用地

新建行政中心、镇中学和小学,改扩建镇中心卫生院,重点建设欣景北路与建设大道交叉口附近的金融中心,新建富塘大道与建设大道交叉口附近的市场,完善镇区内的商业服务设施。

3、生产设施及仓储用地

依托现有工业逐步建设工业园区,适当建设仓储用地。 4、对外交通与道路广场用地

建成阳光大道、富塘大道、新一路、新二路、市场路和学园路等,部分建成横一路、横二路、建阳大道等;拓宽改造丰矿大道、建设大道以及建新大道。新建4个社会停车场,保留现有汽车站用地。

5、绿地

新建人民公园,结合部分工程设施建设防护绿地。 6、工程设施用地

完善镇区排水设施,扩建自来水厂和消防站用地,新建环卫所和邮政等单位用地。

近期建设用地一览表

序用地 规划2015年 号 代号 用地名称 面积(公顷) 比例(%) 人均(m2/人) 1 R 居住用地 280.50 46.22 40.07 C 公共设施用地 104.79 17.26 14.97 C1 行政管理用地 8.41 C2 教育机构用地 28.62 2 其C3 文体科技用地 4.48 中 C4 医疗保健用地 12.58 C5 商业金融用地 47.87 C6 集贸市场用地 2.83 3 M 生产设施用地 67.11 11.06 9.59 4 W 仓储用地 11.70 1.93 1.67 5 T 对外交通用地 8.74 1.44 1.25 S 道路广场用地 82.47 13.59 11.78 6 其S1 道路用地 79.30 中 S2 广场用地 3.17 U 工程设施用地 10.42 1.72 1.48 7 其 U1 公用工程用地 6.77 中 U2 环卫设施用地 0.31 U3 防灾设施用地 3.34 G 绿地 41.20 6.79 5.89 8 其 G1 公共绿地 20.52 3.38 2.93 中 G2 防护绿地 20.68 9 镇区建设总用地 606.93 100 86.70 10 水域和其它用地 65.83 注:镇区2015年末规划总人口为7.0万人。

第二十章 规划实施措施

上塘镇总体规划是镇区发展的重要战略纲要,是关于镇区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步骤。要将规划付诸实施,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由于涉及的面广,综合性强,因此更需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落实措施,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综合开发,保证镇区建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