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上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式中:φ为径流系数,路面取0.65,绿地取0.15。 F为汇水面积

P为设计重现期 取P=1年

t=t1+2t2 t1为地面集流时间,取15min;

t2为雨水在管内流行时间。

7、雨水管网规划:雨水排放分区,根据镇区的地形特点、用地布局、道路及河流走向等条件,可分为五个雨水排放区,雨水管道依地势,沿规划道路布置,采用分散就近排入水体。规划镇区共设雨水排放口十六个,雨水最终排入排洪渠道及镇区内桥头、谭虞水库、水塘。

三、电力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镇区供电系统分别形成于六十至七十年代。由于低压供电的特点,采用各自为阵的供电方式。受各种因素制约,近几年仅对矿井安全生产逐步进行了改造,居民生活区投入严重不足,现有供配电线路、设备,基本属建设期间的原型,由于供电系统设备、线路陈旧、落后、老化,供电事故频频发生。

矿务局机关设6kV配电所,电源采用2回路6kV架空线路分别引自110kV河西变电站和建新电厂,机关6kV配电所仅能满足机关社区、上塘社区、矿务局医院以及周围其它较小负荷用户用电。

2、用电量预测:根据上塘镇国民经济发展及规划要求,参照《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

—1999)中的指标规定,综合考虑镇村用电差异,规划用电量采用人均用电量指标法预测。

近期2015年取人均综合用电负荷为600W,则2015年末镇区规划用电总负荷为42MW,同时系数取0.8,则需容量约33.6MVA。

中期2020年取人均综合用电负荷为800W,则2020年末镇区规划用电总负荷为67.2MW,同时系数取0.8,则需容量约53.76MVA。

远期2030年取人均综合用电负荷为1000W,则2030年末镇区规划用电总负荷为115MW,同时系数取0.8,则需容量约92MVA。

3、供电电源:规划用电电源由建新电厂和110kv河西变电站双向供给,提高电源的安全性。4、供电线路:规划采用分区供电,主要线路形成环网,由联络开关控制,保证用电的安全。 6kv电力线在镇区范围沿规划道路采用埋地穿管敷设。具体线路布局详见《电力电信工

程规划图》。

四、电信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上塘镇电信支局位于建设大道南侧、武装部西侧,占地面积约0.18公顷。装机容量20000门,2009年市话实装用户11000户,其中住宅电话9800门,公用电话80门,农村安装用户930门,全镇每百人有电话7部。

2、容量预测:

规划采用百人指标法进行预测。近期2015年:镇区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0部/百人,则2015年末固定电话总容量为2.1万门;中期2020年:镇区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0部/百人,则2020年末固定电话总容量为3.36万门;远期2030年:镇区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0部/百人,则2030年末固定电话总容量为5.75万门。

3、电信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电信支局。

规划镇区通信主干线采用光缆埋地敷设,通信管道基本沿规划道路敷设,通信管道管孔数须满足电信电缆、数据通信、其它通信、广播电视和备用线路的铺设需要,主要通信管道管孔数不小于12孔,一般通信管道管孔数按照用户数量及其它通信线路需要,适当留有余地。

五、邮政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上塘镇设有邮政支局一处,建筑面积260平方米,现有员工6人,服务人口近5万人,2009年业务量25.8万元,矿务局设有邮政所,主要开展的业务有函件包裹、特快专递、汇票、报刊收订、集邮、报刊零售及邮政储蓄等,全镇没有设邮政代办点。

上塘镇设有信箱一个,投递邮路四条,邮路总长度为53.8公里。 2、邮政规划

规划邮政支局搬迁至欣景北路中段,占地面积0.21公顷。

本着“面向大市场、开拓新领域、发展大邮政、提高服务质量、方便居民用邮”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传统业务,积极开拓新业务,进一步完善以上塘镇区为中心的镇域邮运系统,提高邮运能力,形成一个通畅有序、高效准确的邮运网络。以加快邮件传递时限为重点,加大汽运比例,科学化管理和规模经营,实现微机联网,推广使用自动信函分拣机,实现营业

27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窗口电子化、信息化,向社会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覆盖面广,业务种类多的邮政通信业务。

六、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镇区现状有有线电视台一座,属丰城矿务局所管辖,设在新华书店楼上,现有三套卫星接收天线,一套微波接收天线,共接收48套节目,其中自办节目一套。电视光缆从东到西有二十多公里,架空敷设。有线电视综合覆盖率约为90%。

镇区共有广播站一座,位于新华书店楼上。 2、广播电视规划

规划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入,完善镇区有线电视网络,规划远期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

100%。

七、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

丰城矿务局坪湖矿、建新矿于1977年即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坪湖矿瓦斯抽放量为46m3/min,建新矿瓦斯抽放量为60m3/min。瓦斯浓度为30~33%,低位发热值约12058KJ/m3(2880kcal/m3)。曲江矿也已建成瓦斯抽放系统,年瓦斯抽放量为996万m3,抽放浓度35%。随着开采深度加深及开采工艺改进,丰城矿区井下瓦斯抽放量将会进一步加大,总计可供应瓦斯气量约为每年2400万m3

,能够提供丰富的燃气资源。工业区内集丰焦化厂亦能提供15万m3/月焦炉煤气(低位发热值17556KJ/Nm3)供周边工业企业使用。本规划燃气气源采用以瓦斯为主,以液化气和工业焦炉气为辅助的气源组成方式。工业焦炉气为工业用气气源;瓦斯和液化石油气为居民和公建用气气源。

2、规划用气量

规划镇区远期人口为11.5万人,居民用气量指标取2800MJ/人.年。规划远期瓦斯用气量为73160m3/d。

3、燃气输配系统

规划燃气管网采用中压B级(0.01~0.2MPa)加低压(<0.01MPa)管网输配的供气方式。管网输配工艺如下:

储配站(气源厂)→中压管网→调压站→低压管网→庭院管→用户。

规划近期上塘瓦斯储配站增建10000m3

湿式螺旋气柜一座,使其储气能力达到20000m3

远期建新矿瓦斯储配站增建5000m3湿式螺旋气柜一座,使其储气能力达到10000m3

,相应增加加压机房供应能力,保证燃气供应满足需求。中压管路尽量沿规划区内镇区道路布置,在用气负荷中心设置中压调压站,每个调压站作用半径0.5~1.0km。低压管网根据小区道路、功能分区和建筑物分布进行布置,为确保供气压力的稳定及供应安全,中压管网尽量成环状布置。

八、管线综合

管线综合规划是为了合理利用城镇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镇区的地上和地下的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镇区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关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1、垂直方向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

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工程管线在交叉点的高程应根据排水管线的高程确定,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见下表规定。

工程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m)

2 3 4 5 序 下面的管线 1 污、雨水燃气电信管线 电力管线 号 净距上 名称 给 水 面的管线名称 管 线 排水管管线 线 直埋 管块 直埋 管沟 1 给水管 0.15 2 污、雨水排水管 0.4 0.15 6 燃气管 0.15 0.15 0.15 3 电信 直埋 0.5 0.5 0.50 0.25 0.25 管线 管沟 0.15 0.15 0.15 0.25 0.25 4 电信 直埋 0.15 0.5 0.50 0.5 0.5 0.5 0.5 管线 管沟 0.15 0.5 0.50 0.5 0.5 0.5 0.5 5 沟渠(基础底) 0.5 0.5 0.50 0.5 0.5 0.5 0.5 2、水平方向

管线水平方向布置顺序为:自建筑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布置,在规划道路北侧或西侧依次为电信电缆、污水管,燃气管线,在规划道路南侧或东侧依次为电力线、给水管、雨水管。

28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规定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见下表规定。

工程管线之间及其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给水管 污电力电缆 电信 电缆 地上杆柱 水高压铁塔 道铁路序 雨路钢轨管线名称 建筑乔 灌 号 水通信 侧物 d≤d>直缆直 管 200mm 200mm 木 木 照明石(或排埋 沟 埋 道 及≤>35 边水<10KV) 35KV KV 坡缘 脚) 管 1 建筑物 1.0 3.0 2.5 0.5 1.0 1.5 3.0 1.5 * 6.0 给d≤水1.0 1.0 2 200mm 0.5 1.0 1.5 0.5 3.0 1.5 管 d>200mm 3.0 1.5 5.0 污水、雨水 3 2.5 1.0 1.5 0.5 1.0 1.5 0.5 1.5 1.5 排水管 电4 力 直埋 电0.5 0.5 0.5 0.5 1.0 0.6 1.5 3.0 缆 缆沟 电信 直埋 1.0 1.0 5 电1.0 1.0 0.5 0.5 1.0 0.5 0.6 1.5 2.0 缆 管道 1.5 1.5 6 乔木(中心) 3.5 1.0 1.5 0.5 1.5 1.5 1.0 1.5 7 灌木 1.5 1.0 通信照地明及 0.5 0.5 0.5 1.5 上<10KV 8 0.6 0.5 杆≤高压铁塔35KV 3.0 1.5 0.6 柱 基础边 >35KV 9 道路侧石边缘 1.5 1.5 1.5 1.5 0.5 0.5 10 铁路钢轨 (或坡脚) 6.0 5.0 3.0 2.0 3、工程管线的覆土深度

工程管线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土壤性质及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来确定。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见下表规定。

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米)

序 号 1 2 3 4 管 线 名 称 电力管线 电信管线 给水 排水 直埋 管沟 直埋 管沟 管线 管线 最小覆土 人行道下 0.50 0.4 0.70 0.4 0.6 0.6 深度(m) 车行道下 0.70 0.50 0.80 0.70 0.70 0.70 注:10KV以上直埋电力电缆管线的覆土深度不应小于 1.0米。

第十五章 环保环卫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1、现状概况

镇区环境污染主要为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为镇区西南部和东南部的工业企业的粉尘和废气污染,其次为居民燃煤和机动车尾气。

2、规划目标及标准 (1)规划目标

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有效控制与强化治理污染源,保护水体,净化空气,限制噪声,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镇区环境质量。

(2)规划标准

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②《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③《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环境功能分区规划 (1)工业集中区

镇区工业集中区主要位于上新大道以西,丰矿大道以南地区,执行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声学标准为昼间65db、夜间55db。

29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2)居住商业混合区

镇区居住商业混合区主要集中在丰矿大道与建设大道以南,产业四路与上新大道以东。规划执行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执行声学标准为昼间60db、夜间50db。

(3)居住文教混合区

镇区居住文教混合区为居住商业混合区与工业集中区范围之外区域,执行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执行声学标准为昼间55db、夜间45db。

(4)交通干线两侧

镇区内的交通干线主要有丰矿大道、建设大道、上新大道、欣景路、站前大道和阳光大道以及铁路等,两侧30米范围内执行声学标准为昼间70db、夜间55db。

(5)水域

规划镇区所有水系水域执行地表水水质Ⅲ类标准,即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二、环境卫生规划 1、现状概况

镇区公共厕所稀少简陋,居民生活垃圾、污水乱排乱放现象严重,农贸市场、道路及公共场所卫生条件较差,卫生设施缺少。

2、环境卫生规划 (1)生活垃圾总量预测

生活垃圾产生量按1.0公斤/人·日计,至2030年末镇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5吨/日。(2)环卫所规划

在规划区范围内设置三所环卫所,分别在阳光大道与新二路交汇附近、站前路与建新大道交汇附近和上新大道与站前大道交汇附近,面积分别为0.12公顷、0.18公顷和0.64公顷。(3)垃圾处理场规划

在规划区范围外设置三处垃圾填埋场,地点分别在坪湖和上矿林场以及田西村。 (4)垃圾收集与转运方式

规划采用袋装化和密闭式垃圾屋的镇区生活垃圾收集清运方式,由环境卫生车辆将垃圾从小型密闭式收集站运至垃圾转运站,然后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理。

(5)垃圾转运站布局

规划镇区建设四处小型垃圾转运站,一处位于产业三路与站前大道交叉口附近,一处在上塘汽车站附近,一处在站前路以北、欣景南路以东、建设大道以南的位置上,一处位于森林公园附近的集贸市场附近,每处用地面积为0.06公顷,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米。

小型垃圾收集点布置在居住片区内,其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设置。 (6)公共厕所规划

镇区公共厕所分布:居住用地上每平方公里3~5座;公共设施用地每平方公里4~11座;工业用地每平方公里1~2座。综合考虑,在镇区布置21座公厕,规划每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为30-60平方米。

(7)废物箱设置

废物箱一般设置在道路两旁及路口,应当美观、卫生、耐用,平均间隔为:在丰矿大道、建设大道、阳光大道和富塘大道以及站前两侧为20—50米,其它主要道路两侧为50—80米,在一般道路两侧为80—100米。

三、环境综合整治

1、治理老污染源,控制新污染源,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评价,严把新项目审批,规划工业区主要安排一、二类工业。企业生产废气、废水、废渣,必须自行处理达标方可排放。

2、逐步建立完善的污水排放及处理系统,合理设置雨、污水排放口。

3、提高城镇气化率和绿化覆盖率,镇区发展燃气工程,气化率达70%,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设立不同类型绿化防护带,保证镇区空气环境质量。

4、强化管理措施,防治工业噪声、生活噪声与交通噪声。 四、环境保护与治理

为进一步维持自然生态环境,避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城镇环境得以可持续发展,在城镇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环境进行防治和保护。

认真做好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措施。编制城镇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引导城镇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建立环境保护管理专职机构,对城镇环境建设进行监督和检查,杜绝污染物的乱排乱放。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强化居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