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上塘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2)竖向规划

道路中心线交叉点标高确定:本规划以现有的建设大道和已做道路设计的阳光大道及建阳大道等现有道路的路面高程为参照点,根据地形条件,考虑土石方的平衡,合理确定其它各道路中心线交叉点高程。

道路纵坡控制在2‰—2.5%之间。其中镇区内各主要道路的纵坡控制在3‰—2.5%,而在建阳大道和阳光大道上,为了满足排水的需求,对设计的道路做相应的调整,考虑土石方的平衡和更为经济合理等因素纵坡控制2‰—2.5%。局部现有的道路纵坡较小。 道路车行道横坡控制在1—1.5%之间,人行道横坡控制在1.5%。

道路缘石半径:根据道路的走向、红线宽度,相应确定道路缘石转弯半径,本次规划控制在10—20m之间。

本规划采用北京坐标系、黄海高程。

第十三章 绿地景观规划

一、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是镇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开敞的空间,它可以净化、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1、现状概况

镇区内街头现有少部分绿地,道路绿化较少,公共绿地非常缺乏,现状绿地面积仅为5.58公顷。

2、规划结构

镇区绿地系统是由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态农林绿地、居住区绿地组成。 规划绿化系统为“六心五带多点一廊”的布局结构。

“六心”为镇区中心的公园,主要包括西山公园,市政公园,人民公园,森林公园,八一公园以及休闲公园。

“五带”为沿河路滨河绿化景观走廊以及张上铁路两侧的防护绿化带和沿道路连接镇区

景观节点的绿化带。主要分布在上新大道、欣景大道、建设大道、铁路两边以及过境公路两边。

“多点”为分布在镇区内的公园和街头绿地。

“一廊”:指沿城镇西侧排洪港为景观的自然生态廊道。

规划绿地总面积141.18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为13.81%,人均用地面积12.27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09.67公顷,占镇区建设总用地面积的10.7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3平方米。

3、规划要点

(1)建设镇区内的绿化景观走廊。

景观轴:主要包括上新大道景观轴、欣景大道景观轴、建设大道景观轴、铁路景观轴

以及过境道路景观轴。

廊道:主要包括打造城镇西侧排洪港的滨水景观廊道。 (2)建设广场和公园

主要有:市政广场、站前广场、市政公园、人民公园、西山公园、森林公园、休闲公园、八一公园。

二、镇区景观规划

镇区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空间环境,需要有美好的环境景观。镇区规划建设不仅要给人民创造满足生理需要的良好物质环境,还要给人民创造满足精神需要的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惬意的心理环境,创造丰富多采、形象生动的镇区艺术景观,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1、镇区景观基本构成

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自然景观和由历史文化古迹、城镇结构、街道空间、建筑群体、天际轮廓线、社会风情等组成的人文景观。它们之间相互重合、交错,创造出城镇自身独特

23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的景观风貌。

2、现状存在的问题

(1)建设现代化城镇的意识淡薄。

(2)镇区景观缺乏整体设计和管理。镇区内新建筑缺乏特色,也缺乏整体协调性。旧区的改造与建设,在保护和发展景观特色方面缺少管理措施。

(3)镇区建设扔需要得到相应的改善

现状绿地太少且不成系统,特别是沿河绿地几乎没有,不能突出水的自然景观特色,难以形成良好的镇区景观。

3、景观规划目标和原则 (1)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建设和对镇区环境艺术设计、创造一个尺度宜人、环境优美、整体感强而有循序的镇区空间景观,将镇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

(2)规划原则

根据总体布局,考虑居民和外来游客在镇区中的活动感受,系统地组织景观轴线、景观节点和空间布局,对重要景观地段提出控制要求、保护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创造出镇区景观的特色。

4、规划布局

(1)镇区景观风貌分区,分为六大公园风貌区。 (2)镇区的景观结构规划为“六心多点、五带一廊”。 “六心”:指城镇内的景观公园。

①、市政广场:位于城镇中心地处,仅靠城镇繁华的建设大道处,占地面积2.1公顷,规划结合硬地、小品、绿化和景观灯光,建设成为集聚会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②、站前广场:位于火车站前,占地面积1.07公顷,规划通过广场服务功能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建设成为上塘镇对外展示的窗口。

③、市政公园:占地面积为13.16公顷,位于新开发的城镇政府,行政办公处形成开敞的中心花园,并配以亭、台等建筑小品及文化娱乐设施,形成以休闲为主的文化游憩型公园。 ④、人民公园:位于镇中心区,占地面积为11.45公顷,充分利用现状水面,结合周边绿地开辟为公园,设置绿化景观小品,结合水面设置亭、台、廊、榭及游船码头,开辟垂钓区,配置娱乐设施,建成集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⑤、西山公园:位于镇区西方上角的部位,占地面积为9.77公顷,充分利用自然山林美景,配置相应的野外休闲娱乐设施,形成一处供人们休验山野丛林户外生活空间的场所。

⑥、森林公园:位于镇区南部,占地面积为22.10公顷,充分利用自然山体的美景,在山顶设置观景亭,登高可以俯瞰镇区,逐步改变山中林相,种植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和四季花卉,配建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成具有自然生态景观的森林公园。

⑦、休闲公园:位于镇区东部,占地面积为14.09公顷,以湖水为主要特色的景观,结合周边的公共绿地,形成了一处旅游休闲活动的特色公园。

⑧、八一公园:位于城镇西南方向的一处公园,占地面积为9.02公顷,周边有工业用地,该公园不仅成为工业与居民的隔离绿化区域,并且也为工人和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活动的场所。

街头绿地:在镇区主干道路交叉口处,充分利用道路交叉,设置街头绿地,以丰富城镇 景观。在街头绿地内种植不同品种的乔灌木、花草,设置内容各异、富有艺术感的标志性雕塑,将极大地提升城镇形象。

“多点”:指市政广场、站前广场、街头绿地、休闲公园等为主要的景观节点。 “五带”:指沿交通干道,贯穿城镇内主要景观节点的轴线和贯穿铁路两边和过境道路两

24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边的主要景观的防护轴线。主要分布在上新大道、欣景大道、建设大道、铁路两边以及过境公路两边。形成城市优美的空间景观轴线,

“一廊”:指沿城镇西侧排洪港为景观的自然生态廊道。也成为一景观隔离带,与周围的工业地区相辅相成。

总结:城镇绿化贯穿整个城镇,使整个城镇生机盎然,打造出一个新型生态城镇,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发展成社会主义的现代城镇。 5、规划实施措施

(1)建立和强化五条景观轴线。

以欣景大道和上新大道以及建设大道为城镇发展的主动脉,建设成为体现上塘镇欣欣向荣的现代镇区氛围,集中展现上塘镇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

(2)重点打造滨水景观廊道。

加强治理滨水周边环境,结合沿河路建设滨河绿化带,为镇区居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与周边的工业地区有一个密切的配合,形成一条特色的隔离带。

(3)增强城镇的秩序感和易识别性,突出景观节点的核心作用。

对主要大道的交叉口周边的建筑进行重点设计,使之建设成为上塘镇区的景观核心。 (4)对市政广场、站前广场、人民公园和休闲公园等场所建设要高标准,严格控制,建成为镇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5)从镇区整体环境景观的要求出发,合理组织边沿、路径、节点、区域、标志等各景观要素,增强城镇的秩序感和易识别性。

边沿:镇区的主要入口,城镇的边沿地带,是城镇景观区别于乡村、农田景观的重要地段。

路径:重点加强欣景大道、上新大道、建设大道、沿河路等主要道路的建筑立面和天际

轮廓线的规划设计。

节点:含镇区干道交叉口、镇区广场和重要地段的入口、中心等,是镇区景观设计的重点。

区域:重视镇区不同组团、不同功能区的建筑群体形象设计,使其具有明显风格特征而又互相协调融合在镇区这一整体之中。

标志:雕塑、标志性建筑、文物古迹、路灯路牌等,均可形成某一区域的标志,建设时应注意设计,加强管理。

(6)强化自然生态特色景观,对镇区主要道路和镇区周围山体丘陵地绿化,提高镇区绿化覆盖率。新镇区风貌上要在继承中创新,注意新旧镇区之间风貌上的协调和过渡。

第十四章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 现状概况

丰城矿务局现有供水系统有东部供水和矿内各单位的单独供水系统,水源为赣江水和地下水两种,东部供水以赣江水为水源,其他单位和区域均是取地下水作为工业用水,全局居民都是取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且各单位有供水管网。

上塘镇现状生活用水基本取用地下水,矿务局机关、梅苑小区、上塘社区及建新水电工区都有地下水井。

2、 用水量估算

用水量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进行预测。

规划实施区域供水,通过对城镇供水管网的扩建和延伸实现村庄通水的目标,由镇水厂对周边的坪湖、八一2个村进行统一供水。

25

丰城市上塘镇总体规划(2010—2030) 说明书 规划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上塘镇区近期(2015年)取200L/人·d,中期(2020年)取240L/人·d,远期(2030年)取300L/人·d,镇区近期规划人口为70000人,中期为84000人,远期为115000万人,则近期、中期远期镇区需用水量分别为1.4万m3/d 、2.02万m3/d 和3.45万m3/d。

坪湖和田西两个村人口远期规划人口共5000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取300L/人·d,则两村规划期末用水量为1500m3/d。

规划远期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则规划预测远期镇区水厂规模约为3.6万m3/d。 3. 给水规划

(1)水源选择

赣江水源水量充沛,水质良好,规划上塘镇水厂水源取赣江水。 (2)水厂规划

规划上塘镇水厂设于镇区东端建新大道北侧,占地面积1.98公顷,设计规模36000吨/日,

(3)水源地防护措施

生活饮用水水源,必须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应按现行有关标准及要求严格执行。给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范围及要求如下:

① 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范围内的水域为一级保护区,严禁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② 取水点从一级保护区的上游边界向上游延伸2000米至下游200米范围内的水域及沿岸为二级保护区,不得排入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不得堆放废渣,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码头。

二级保护区上游3000米,下游50米范围内的河段划为水源准保护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水厂生产范围及外围不小于10米的范围,应明确划定禁区并设立明显标志加以保护。单独高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不小于1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畜禽养殖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设立绿化防护带。

(4)管网布置

根据镇区总体布局,考虑保证供水安全及方便分期建设,镇区供水主干管采用环状布局为主,管网采用环状与树枝状相结合的布置形式。给水管管线设计按远期考虑,主干管管径为DN700—250,干管管径为DN200—150。建议DN300以上的管材采用球墨铸铁管,DN300以下的管材采用PE管。近期对老管网逐步改造,使其合理完善,且能满足远期发展要求。

规划给水干管沿规划道路布置,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符合规范要求。管网布置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

二、排水工程规划 1、现状概况

上塘镇现状排水系统不完善,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主要依靠主干道下的盖板明渠排水以及地面自流排水,对环境污染严重。

2、排水体制

规划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3、污水量估算

污水量按其用水量的80%计,规划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镇区污水量分别为11200吨/日/、16000吨/日和28000吨/日。

4、污水处理厂

上塘镇西面是丰城精品陶瓷产业基地,该基地将在临近上塘镇边靠排渍渠处建设一污水处理厂,占地4.8公顷(含防护绿地),基地污水60000吨/日。本规划建议上塘镇污水厂和基地污水厂合建,镇区污水为28000吨/日,污水处理率85%,污水处理厂处理等级为二级处理,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排洪渠道下游。企业生产废水须自行处理达标后,方能排入镇区污水管道。

5、污水管网规划:根据地形地势及总体布局,镇区污水分四片排放,污水主干管沿建阳大道、欣景路、上新大道、排洪渠布置,污水经收集统一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污水管道布置详见《排水工程规划图》。

6、雨水量估算:采用丰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1148(1+0.69)Lgp

q= (t+1.4)0.64 雨水量计算公式为:Q=q.φ.F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