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家庭教育手册教案 上下册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小学二年级家庭教育手册教案 上下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题时,并不是找找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错的,只是把错题从头到尾再做一遍,蒙对了完事,这样改错题实效不大。为了引起孩子对错题的重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搞一个《错题集》,具体做法如下:

(1)把所有的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题原封不动地抄在《错题集》上,留下“错误档案。”

(2)让孩子认真检查错在什么地方,并用红色笔在错误下面画上曲线。 (3)找出错误原因并写出来,写得要具体,是概念不清还是用错公式,是没弄懂题还是马虎。马虎错的也不要只写“马虎”两字,要写清怎么马虎的,是把“+”号抄成“—”号了,还是把“3”抄成“5”了,越具体越好。

(4)改正错误,写出正确答案。

孩子最烦的就是改错,家长就要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告诉他要怕麻烦就要仔细认真,争取不马虎,不粗心,不错题,一遍做对。

错题集的完整格式: (X年X月X日 原题:------ 错解:------

错误原因(种类):------ 错误知识点: 正解:----------) (北京妈妈的故事)

4、作业自查自纠 草稿纸不能草

有些家长总怕孩子作业错了,得不到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的结果是养成孩子依赖思想,以为马虎了也没关系,反正有家长还给我检查呢。第二天老师发现孩子的题错了,问他:“你怎么这么马虎?”答曰:“不是我马虎,是我妈马虎,她没给我检查出来!”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的结果,往往助长了孩子不负责任、马虎的坏习惯。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检查,提高自检能力。如果家长不放心,也要让孩子自己先检查完后再给他检查,发现了错误,不要直接告诉他第几题错了,而要说:“你这作业里有错题,再去检查。”让他自己找第几题错了,错在哪儿,时间长了,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自检能力,还能帮助孩子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家长不给孩子检查作业,但应教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方法。如:

(1)正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审题开始,一步一步地检查,看原题是否看准了,有无错误理解;题中已知条件是否都用上了,运用的概念、公式是否正确;计算是否正确,格式是否标准等等。

(2)反向检查法。

这种方法是从答案往回,用相反的计算验算。如,加法用减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方程用代入法验算等等,

(3)重做法。

把题迅速重做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就对比一下,分析错误在哪一步,是什么原因,然后更正过来。

检查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采取不同的方法,孩子经常自我检查,就会熟练地掌握住检查的方法,到考试也能应用自如。如果平时孩子不是自己检查,到考场上出现了错误也检查不出来,那时家长还能包办代替吗?教孩子学会自检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所必须的,切不可忽视。

另外,告诉孩子“草稿纸不要太草” (展示草稿纸的正确用法)草稿纸不能草,即使不要求一笔一画十分工整,起码要标明题号、按顺序打草稿;字迹不要太拥挤,适当留空白;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尤其要写清楚,不能模棱两可。草稿写得乱,表面看是省了时间,可实际上是费了时间,如果草稿不乱,可以减少很多错误,有了错误也便于检查,这不等于赢得时间了吗?

五、老师小结:

经过讨论找出了孩子马虎的原因和纠正对策,家长可根据孩子每次的不同情况可采取不同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只要家长能坚持,相信最终会有好的结果。

家长反馈

1、您在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您将采用怎样的方式培养孩子有意注意力,克服马虎,简单的谈一谈。 3、您对我们家长学校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结束语

总之,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家长、教师应达成共识,要持之以恒给予提醒、督促。习惯的培养又是非常具体、细微的,需要我们从不起眼的小事、从细枝末节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发挥好示范作用,

用言传身教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为孩子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不用妈妈陪》 ——引导孩子在学习上自立

教材分析:所选教材为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家庭教育手册》二年级第五课《学习不用妈妈陪》,培养孩子在学习上自立的好习惯。本课深入浅出,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案例、案例分析、了解孩子、建议、大作业。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案例让家长明白引导孩子在学习上自立的重要性。

2、能通过了解孩子,反复对照找出症结所在,掌握基本的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方法。

3、掌握完成大作业的方法,提高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方法与措施:

1、通过故事引入、家长互动、师生互动加强理解。 2、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形式激发兴趣,丰富感官认识。 一:故事导入,切入课题。

1、教师引语,阐述培养独立性的重要意义

师导语: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是孩子们可以自己做的,只是由于身边有可以依赖的人,他们就不做了。放弃了可以自己做的事,也就永远得不到通过自己努力随之而来的快乐。

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劳动来换取他所想要的东西,比简单地给予要好得多。

在生活中,欢喜和忧心总是相伴而行。孩子出生以后,他的天真、他的可爱、他的依恋,就像冬日的阳光、夏日的雨后彩虹那样美丽,那样动人。从此,你们会相互依偎、相互挂念,使生活平添许多欢乐与无言的感动。相信这是每一个父母都有过的情感体验。

然而,就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一旦成熟,就会随风飘离,到另一片土壤去发芽、生根。孩子一长大,就会离开父母,开始自己的生活,经历各自的故事。那些曾经吹打过我们的风雨,也会吹打在他的肩头;那些我们曾经面对的生活,也会出现在他的面前。这种忧伤与欢欣相伴的过程,会使母亲落泪,父亲伤感。

然而他们的确会离开的,不管是强壮,还是弱小。他们属于新世界,新的世界也在召唤他们。

这就是生命的必然。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人类正是因此得以发展、繁衍,生活也因此而变得丰富、多彩。

不管我们曾经多么深沉地爱他们,也不管思念和牵挂有多么悠长,但他们仍然会走向自己的人生。因此,还得抹掉泪水,把坚实的手掌放在他的肩头说:“去吧,孩子,那是你的世界”!

但在和他们说再见之前,得为他们做一些必要的准备,知识的、品质的、习惯的、身体的??而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则是最重要的准备了。

2、从两个故事看孩子独立性培养 在这里为大家讲两个小故事。

故事一:小文今年5岁。从2岁开始,父母就鼓励他独自在小床上入睡了,3岁已经能帮父母做很多事情,比如,摆碗筷、搬凳子、挥舞小扫帚、学包小馄饨??3岁半很自然地进了幼儿园,穿衣、吃饭又快又好。现在,他在小朋友中很有威信,因为他经常能搭出美丽的房屋、雄伟的大厦,甚至奇特的油井和宇宙飞船,还能回答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他非常勇敢,自己摔倒了会马上爬起来,即使父母在旁边;就算是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他,他也不会大哭大闹??

小文父母说:“小文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凡事爱问‘为什么’,我们也尽可能让他尝试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时很注意培养他独立自主、勇敢坚强的品质。比如:2岁多后他经常爱说‘我要??’‘我想??”我来??’等等,显得很逆反,一下子好像不听话了。这时我们看了一些有关书籍,也咨询了一些有经验的人,知道这个时候的他开始‘自我中心’了,希望我们大人把他当成很厉害的人,于是我们正好顺水推舟,开始‘刺激’他:好,长大就要有长大的模样,要自己睡觉,自己学着穿衣、脱鞋,而且要会帮助我们做点事情??结果他还真行,是长大了!”老师都很喜欢小文,因为小文聪明又独立,就算惹了事也敢作敢当,很像个“小大人”!小文说:“我觉得我能做好多好多的事情!”

小文的父母不仅看到了孩子独立的需要,而且能够给他表现的机会与合理的引导。父母的理解、放手、鼓励与赞许正是对孩子独立的支持。

故事二:小宁,10岁,小学四年级,可现在仍然与妈妈同床睡。因为怕黑,连上卫生间都要妈妈陪在外面。做功课更不要说了,妈妈真希望她能替他读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