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全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重庆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原始性创新能力问题研究(全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为共享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第四,尽可能利用国防科技基础条件为地方建设服务,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第五,突破封闭保守的传统观念,营造有利于科技资源共享的社会氛围。

3、调整投入策略

建设科技平台必须增大财政投入,同时要强调投入策略,克服过去“重项目、轻设施”、“重建设、轻运行”、“重立项、轻监督”和“重实物、轻人才”等问题,实行科技平台建设与科技计划、科研基地和创新团队相结合,政府与市场力量相结合,建设与运行相结合,立项与监督相结合的投入策略,以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

首先,要调整我市科技投入的结构,明确政府对科技平台建设的责任,逐步加大科技经费支出中用于三大科技平台建设的比重。第二,要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以及外资多元投入的格局,推动科技平台开发与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第三,科技平台的投入要综合考虑建设、运行、发展和队伍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性质的科技平台,采取多种方式投入,特别要注意科技平台建设与科技计划、科研基地和创新团队相结合。第四,对科技平台建设的立项进行科学论证,对其运行服务实施用户为主导的民主监督,及时中止或调整达不到建设目标或运行服务不佳的建设项目。第五,建立科技平台建设经费使用的评估与监测系统和相应的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我市科技平台建设重点任务 (一)建设重点选择的原则

科技平台建设重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并根据我市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

- 41 -

实施:

1、战略性,科技平台应为解决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自身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创造条件,服务于我市实现全面小康的科技发展战略总体目标,即具有保障重点、带动全局的作用。

2、基础性,科技平台应为科技持续发展和突破提供基础支撑。 3、公益性,科技平台能够使整个科技界和全社会受益,能够促进全市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

4、优先性,科技平台建设应在现有设施、技术、资源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科技发展需求择优支持建设。

(二)重点支持的领域 1、研究开发平台 (1)实验室体系建设

在动植物种质基因与良种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装备制造业、临床医学、人口健康与安全、环境安全等重点学科领域,进一步凝炼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以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以提升相关领域学科建设水平为发展目标,组建和完善提升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依托重点学科,争取建立一批博士后流动站。

依托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相关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建成“机械及光电系统与装备”国家实验室;将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超声医学工程、蚕桑学、分子免疫学等优势学科研究平台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2)工程化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建设

在清洁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关键技术、微光机电、农产品加工、创新药物、新型医疗器械、重大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现代

- 42 -

中药等领域,组建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工程化技术研发机构,加强集成配套能力和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形成具有带动性和辐射能力的共性技术开发、推广的技术支撑体系,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提供工程化配套化技术服务。

继续加强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拓展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辐射、工程化服务能力,将轻合金(镁合金)、生物制药、公路工程等具有特色优势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资源共享平台

(1)网络科技环境体系建设

综合考虑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各类平台的数字化科技资源情况,以及我市的科技人才资源、种质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信息管理和应用服务的集成,以信息共享逐步带动平台实物资源的共享。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网络协同科研环境建设,开展大型科学仪器的远程应用,逐步提供开展网络协同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服务,构建重庆市科技信息网,提供“一站式”科技咨询服务。继续加强农村现代科技信息数据共享服务网的建设。

(2)科学数据共享体系建设

整合相对集中的农业、林业、气象、测绘、地震、水文水资源等行业长期积累的数据资源,抢救濒临丢失的重要科学数据,对重要的历史资料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对政府资助的各类科技计划项

- 43 -

目的数据资源进行重点整理、汇交和建库,整合相关的主体数据库,构建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科学数据群。

(3)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建设

以科技文献数字化中心为基础,继续加强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完善汽车(摩托车)知识产权检索中心建设,继续扩充科技文献资源的种类与服务范围。建立科技综合情报咨询与信息分析支持系统,为用户提供科技信息资源在线联合目录查询和跨系统数据库检索服务。组织联合采购和专题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馆际互借和网络化原文远程传递体系、虚拟参考咨询和用户培训系统、情报咨询与查证系统等。

(4)计量标准与检测技术体系建设

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新材料、现代中药、食品安全、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在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的同时,将我市优势产业的标准转化为国家、国际标准。以重庆市科技检测中心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我市现有的较为分散的分析测试中心和行业检测机构,提供系统全面、质量可靠的行业检测和专业测试服务,将科技检测中心建设成为我市乃至西部地区的科技检测服务窗口。

(5)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体系建设

以“共享、共用、共建、高效”的运行机制为核心,利用信息化带动仪器设备的开放使用,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社会共享。补充、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库,加强现有科学仪器设备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化;制定更为灵活、适用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共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