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为术甚备(__________) (2)谕之曰(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守日出宴于湖上,居民空巷出游。

3.根据短文内容,简要概括范仲淹救灾所采取的措施。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田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鞣(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注释]①中(zhò

④参:通“叁”,多次。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 (2)然后能自强也(_________) ..(3)学不可以已 (_________)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___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__________。

4.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岘山临汉上①,望之隐然②,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③是已。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④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选自宋·欧阳修·《岘山亭记》,有改动

(注释)①汉上:汉水之上。②隐然:庄重的样子。③羊祜:字叔子,晋武帝时任都督,镇守襄阳,有惠政。杜预:字元凯,西晋名将。④游止:游历休憩之处。⑤史中辉:镇守襄阳的官员。光禄卿:官名。⑥所至有声:所到之处都有官声,指有善政。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人谓谁 谓:(______) ②广而新之 之:(______)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C.故其╱屡废而复兴者 D.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4.此文与欧阳修以亭台楼记命题的其他文章一样,其立意并不在_____________,而是以此为引子,抒写感慨。“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句中的“乐”字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岘山同样并不高,为什么“其名特著于荆州”呢?说说你的理解。 五、名著阅读

15.(1)下面的叙述与《简·爱》原著有不相符之处,请改正。 ...

牧师圣·约翰深爱着简·爱,请求简·爱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被简·爱拒绝了。

(2)简·爱是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她身上令人赞赏的某种精神品质,并举一例说明。 精神品质: 举例: 六、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杜牧《赠别》诗中,体现与友人送别场景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首诗中画线的诗句,具体说说其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七、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板”,并尽早补足它;也有人说,伸出我们的手来,五个手指长短不一,贡献也不一样。

看了上述文字,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详解】

B错误,《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 2.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C项运用恰当。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叹为观止意为赞美,不能用来形容犯罪行为。B项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含贬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D项心无旁骛: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3.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A项“谁说的”后不应该用问号。B项中“七八”和“四五”中的顿号都不应该要。C项句末句号不应放在后引号后边。故选D。 4.A 【解析】 【详解】

A. 春节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C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A销声匿迹。B眼花缭乱。D惟妙惟肖(xiào)。 二、名句名篇默写

6.①金就砺则利 ②慎终如始 ③不义而富且贵 ④定然是不甚宽广 ⑤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解析】 【详解】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本题中,须注意以下字形:砺、慎、悬、蓬。 三、现代文阅读

7.1.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意思接近即可)

2.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同时也应严格自律,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通过读书荡涤浮躁之气。

3.通过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出文章遇事需要涵养静气而非苦恼抱怨的中心论点,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4.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的例子,具体清晰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自律的论点。

5.示例:每当我遇到烦恼、心绪浮躁的时候,我会选择出门跑步听歌,让自己出一身汗,回来之后我就会身心舒畅,忘记烦恼,重新积极乐观地面对问题。(要求有一定的阐述) 【解析】

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要涵养几分静气。

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或者找到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将词语整理组合也可。结合“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得出: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结合“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得出: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结合“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得出:涵养静气需要艰难困苦的历练;结合“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得出:涵养静气需要读书。

3.要求学生牢记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论题)的作用,具体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