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 B.《世说新语》由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C.古代通常男于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作冠礼,女子成人礼叫作笄礼。 D.《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良好的家风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

D.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心无旁骛,浪费了宝贵的青春时光。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想要生活过得去,必须自己加点戏”这句话是谁说的?你知道吗?

B.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胡屠户来,后面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

C.“哪怕网络文学作品只有1%的精品,那也是文学的盛事。”唐家三少说,“网络文学的总量大,大浪淘沙一定会淘出‘钻石’”。

D.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聚焦市委、市府“真学、真查、真改”要求,坚持把学习作为“转观念、转作风、提能力、抓落实”的首要任务,通过坚持“五学”全面推动活动入脑入心。 4.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B.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C.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D.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左传》是他根据鲁史所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sù)地落下米;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消声匿迹了。 ....

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暸乱ng)的笔真的箭,“哧”的插进碧中反应过来,她己经展开身体,像轻盈(yí.....波之中。

C.儒雅内敛而不事张扬,孜孜(zī)不倦而坚忍不拔,寇辱不惊而镇定白若,这种风范值得推崇。 ...D.省博物馆保存了大量的石刻作品,这些石刻作品上所雕刻的花鸟鱼虫、人物等都惟妙惟肖(xiǎo),体......现了我国石刻技艺的高超水平。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无败事。 ③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④你看,那浅浅的天河,____________。

⑤古诗词中的风,常常反映时代气象和诗人心声。盛唐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浩荡东风顺畅而从容;北宋灭亡南渡以后的李清照漂泊无依之时,则在《渔家傲》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倾诉自己乘风破浪、驶向理想中的缥缈仙山的梦想。 三、现代文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

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1.请概述本文的中心论点。

2.阅读全文,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3.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写出一个“涵养静气”的方法。 8.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甲』雕塑 迟占勇

⑴ 这个暑假明子没有回家,他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相约着来到了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⑵ 去野生植物园,赏极地海洋馆,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⑶ 最后,大家来到临海广场,据说是北方海滨城市最大的广场。建设得果然大气!那高高的精美的华表,那碧绿如毯的草坪,那巨大的如展开的书本的平台,尤其是那一组组唯美的雕塑,更是吸引人的眼球。修鞋匠,轮滑少年,仰望星空的年轻人,摔跤手……大家嘻嘻哈哈地挨个在雕塑前拍照,过了一会儿,有个同伴在广场边上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喊大家:“快来看啊,这有个雕塑好玩儿!”大家闻听都赶了过去,明子稍稍落在后面,他在读一个雕塑的简介。

⑷ “明子,快过来啊,快!”明子走过来,就见大家神色古怪,都说,快和这个照张相,我们给你拍。

⑸ 明子这才看到这个雕塑,是一个坐在板凳上的西部牛仔,但又带着个眼镜,显得有些滑稽,这个雕塑惟妙惟肖,几乎可以乱真!明子忽然感到心跳加快!这个雕塑这张脸咋这么熟悉?不会吧?不!但是……明子觉得呼吸越来越重,脸色都变了!

⑹ “哎哎,明子你磨蹭啥呢?还照不照了?”

⑺ 匆匆照了一张,明子带头走掉了,后面赶上来的同学说:“奇怪啊,你知道不,明子?那是个活人!你和他照相他咋没动弹呢?我们都是要给他钱的啊。”

⑻ 明子一句话也没说。

⑼ 父亲就说在一个城市打工,还兼职做一个很挣钱的活儿,供明子上大学没问题。 ⑽ 明子和父亲说,他暑假在学校学习不回家,他撒了谎。 ⑾ 明子没有了再玩下去的心思,他决定下午就回学校…… 『乙』善良的馒头

刘超

⑴ 熙攘的大街上,一个中年男子在老周的馒头铺前站住了。 ⑵ 男子看起来很落魄,眼神巴巴地盯着刚出炉的热腾腾的大馒头。 ⑶ “来两个?”老周热情地招呼着。

⑷ 男子尴尬地笑了笑,摇摇头,转身准备离去。 ⑸ “拿着!”老周疾步递上两个馒头。

⑹ 男子有点吃惊,老周爽快地摆摆手补充道:“不要钱!” ⑺ 男子的眼神透出感动,蹲在路边,使劲儿把馒头往嘴里塞。

⑻ 这样的人老周见的多了,在街边经营馒头铺这么多年,贫苦的、落魄的、遭难的老周一眼就能看出来。

⑼ 第二天,男子再来的时候,老周二话没说,又递给他两个馒头。 ⑽ 男子显然很感激,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就向老周深深地鞠了一躬。

⑾ 第三天,男子照旧来到馒头铺前,这次他没有接老周递过来的馒头,只见男子一反常态抓起一个馒头就扔地上,嘴里还骂骂咧咧:“他妈的!卖的什么玩意儿!硬的像石头……”

⑿ 老周愣了愣,立刻也火了:“不吃给我放这里,老子好心……”

⒀ 还没等“帮你”两个字吐出嘴,男子就抓住老周的领口,两人厮打作一团。 ⒁ “报警!报警!”围观的人见势不妙,连忙拨110。

⒂ 警察来的时候,两人还扭打在一起,只是让老周不明白的是,男子出手并不是很重,像没吃饱,每一拳都只用了两成的劲儿,情急之下老周也不管那么多,几记重拳下去,男子就变成了熊猫眼。

⒃ 警察带走了男子,在拐进街角的一瞬,男子回过头,向着老周的馒头铺艰难地挤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眼神中透出宽慰。

⒄ 几天后,警察将五万元奖励金交给老周,说他协助警察抓住了一个逃逸已久的杀人犯…… ⒅ 老周拿着钱,呆了。 『丙』小说的魅力 夏雪菲

⑴ 我喜欢诗的旋律,散文的闲适,戏剧的冲突,但我更喜欢小说的波澜壮阔,喜欢它在平静中忽而扬起忽而又在一片高潮中将一切归于平静的刺激。

⑵ 若说诗是人生的浪漫,散文是人生的不羁,戏剧是人生的波澜,那么小说就是人生的百科全书。许多小说家在创作小说时是以一定的真实故事化社会背景为创作蓝本,有明确的意图想要赞扬或是批判某些社会现象。德莱赛的《美国的悲剧》便是由一个少年因受社会种种不良因素影响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从而上升到整个美国资本主义社会下看似冠冕堂皇所掩饰的种种丑恶嘴脸。虽然这部小说只描述了一个少年的人生,但从中我们却看到了整个19世纪美国的社会,看到了由这个“悲剧的社会”造成的“人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