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绪 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绪 论

1.“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的意思是( )。

A.感性学 B.现象学 C.审美学 D.解释学 2.“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

A.重视科学实验 B.注重实证 C.哲学思辨 D.心理分析 3.《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 )。 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D.蔡仪

4.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美学家( )出版了《Aestheitk》,标志审美学科的正式成立。

A.费希特 B.鲍姆加登 C.苏格拉底 D.立普斯 5.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独立,其时间是在( )。 A.1775年 B.1757年 C.1755年 D.1750年 6.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黑格尔《美学》

7.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 )。

A.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 B.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 C.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 D.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

8.美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 )。

A.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B.通感的形成 C.幻想的出现 D.审美观念的形成

9.美学研究的方法具有多层次性,这意味着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 ) A.在价值上并无高下之别 B.在性质上上有着不同特点 C.在产生时间上有先后之分 D.在功能上可以等量齐观

10.美学之所以是一门人文学科,主要是因为( )

A.它受到世界观的深刻制约 B.它涉及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 C.它与伦理学在内在精神上相通 D.它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联

11.美学主要是一门( )。

A.人文学科 B.自然学科 C.社会学科 D.实验学科 1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 )

A.1725年 B.1735年 C.1740年 D.1750年 1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 )。

A.认识关系 B.伦理关系 C.精神关系 D.实用关系 14.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构成的一种( )

A.精神关系 B.认识关系 C.信仰关系 D.物质与精神的统一关系

15.审美关系最本质的特点是( )。

A.他律性 B.排他性 C.自由性 D.社会性

16.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与“自上而下的美学”区分的是:( )。 A.狄德罗 B.柏拉图 C.车尔尼雪夫斯基 D.费希纳 17.为审美意识向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是( )。

A.语言文字的产生 B.语言的产生 C.文字的产生 D.劳动工具的使用

18.在历史上,美学一直被看作( )。

A.伦理学的一个分支 B.文学的一个分支 C.人类学的一个分支 D.哲学的一个分支

19.在美学研究的各种审美现象中,最重要的是( )。

A.社会审美现象 B.心理审美现象 C.自然审美现象 D.艺术审美现象

20.世纪中叶以前,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美学研究倾向是( )。

A.“由下而上”的方法 B.“由上而下”的方法 C.重视科学实验的方法 D.实证主义方法

21.唯物辩证法对于美学研究具有( )。 A.总的指导意义 B.具体方法的意义 C.重要启示意义 D.实践意义

22.研究审美主体的美感经验,主要应该采取( )。

A.哲学方法 B.艺术学方法 C.心理学方法 D.伦理学方法

第一章

1.( )命题,是马克思“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一命题的重要思想来源。

A.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B.美是效用 C.美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 D.美是无意识的欲望

2.“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中,“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是指:( )。

A.动物的本能 B.合规律性 C.合目的性 D.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3.“劳动创造了美”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在( )中提出的。

A.《资本论》 B.《〈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共产党宣言》

4.“美是和谐与比例”的美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亚里士多德

5.“美在无意识说”的创始人是( )。

A.桑塔耶纳 B.弗洛伊德 C.休谟 D.狄德罗 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一命题出自( )。

A.康德《判断力批判》 B.席勒《美育书简》 C.黑格尔《美学》 D.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7.“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从关系方面对审美判断的分析,是康德在( )中提出的。

A.《纯粹理性批判》 B.《实践理性批判》 C.《判断力批判》 D.《实用人类学》

8.阿德勒对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进行了修正,并用( )代替性本能欲望。

A.权力欲望 B.集体无意识 C.意识 D.个体无意识 9.柏拉图“美是理念”说对美的本质探讨的途径是属于:( )。 A.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 B.主观的心意状态 C.事物之间的关系 D.精神世界

10.柏拉图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认为美的本质就是理念。这个理念是( )。

A.永恒不变的 B.神 C.处于变化之中的 D.必须显现为感性形象

11.柏拉图在( )中试图对美加以界说,把美和美的东西作了严格的区分,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

A.《美诺篇》 B.《理想国》 C.《大希庇阿斯篇》 D.《美的分析》

12.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把美和( )作了严格的区分。 A.美的东西 B.善 C.丑 D.恶 13.不主张载道说的美学家是( )。

A.孔子 B.韩愈 C.柳宗元 D.陆机

14.车尔尼雪夫斯基把生活中的美当成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提出“美是生活”,反对( )。

A.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 B.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 C.弗洛伊德的“美在无意识的欲望”说 D.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15.从根本上说,鲍姆加登把美学看作为一种( )。 A.价值观 B.本体论 C.认识论 D.审美学

16.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就在于( )

A.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精神 B.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C.肯定了美就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 D.强调了美的客观实在性

17.从文献材料看,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著是柏拉图的( )。 A.《斐多篇》 B.《大希庇阿斯篇》 C.《伊安篇》 D.《会饮篇》

18.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的美的本质学说是( )。 A.美在形式 B.美在关系 C.美是生活 D.美在愉快 19.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20.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 )。

A.美在移情 B.美在距离 C.美在生活 D.美在和谐与比例

21.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不同于柏拉图“美在理念”说的主要特点是( )。

A.突出了美的感性因素 B.强调了美的理性内容 C.注入了辩证法的精神 D.更具有思辨的意味

22.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对美的本质探讨的途径是属于:( )。 A.客观事物的客观属性 B.主观的心意状态 C.事物之间的关系 D.精神世界

23.康德自称他在哲学研究中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从美学上说,这个“革命”主要是指他把美学研究( )

A.从客观世界转移到主观世界 B.从主观世界转移到客观世界 C.从重内容转移到重形式 D.从重形式转移到重内容

24.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在美学上的两种意义,即( )。

A.既批判丑,又肯定美 B.既制造丑,又创造美 C.既扬弃了丑,又消解了美 D.丑中有美,美中有丑

25.美是自由的形象,( )。

A.所有领域的美都应通过形象来体现 B.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则无法通过形象体现 C.社会领域的美有一部分也无法体现形象 D.艺术美的—部分无法通过形象来体现

26.美学史上,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的本质合理性是( )。 A.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 B.坚持了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C.认为秩序和比例是美的 D.区分了美与美的东西

27.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

A.毕达哥拉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8.模仿说的主要缺陷是( )。

A.忽视了艺术与现实的联系 B.忽视了艺术的认识功能 C.忽视了艺术的审美特征 D.夸大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

29.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 )。 A.人的观念的外化 B.人的感情的外移 C.人“化”到对象中,再从对象中表现出来,使对象成为自己的“作品” D.让外物生命化

30.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 )。

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 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 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 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

31.荣格批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并用( )来代替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

A.集体无意识 B.个体无意识 C.意识 D.权力欲望 32.荣格心理分析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 )。

A.性力 B.权力欲望 C.集体无意识 D.力必多

33.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这种观点属于( )。 A.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B.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C.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探求美 D.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34.提出“尽善尽美”审美标准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