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国税局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9、投入产出评估分析

分析目的: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 计算公式: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

结果分析: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业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使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进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题。

20、工(商)业增加值指标分析

(1)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

分析目的:对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

其中: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

结果分析: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利润、折旧、税金的合计。一般情况下,应纳税额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为1。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

9

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2)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分析

分析目的: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计算公式: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

其中: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

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

结果分析: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分析。

?21、货物流测算进项税额分析

分析目的:检测纳税申报的进项税额与按货物流测算的进项税额的偏差值(只适用于商贸企业)。

计算公式:申报主表12行(进项税额)之和-{[资产负债表10行(存货本期末数-存货期初数)+损益表2行(销售折扣和折让)]×17%(或13%)+申报附表二8行“税额”}。?

结果分析:绝对值相差较大则说明纳税申报的进项税额可能偏大,应对进项税额作进一步分析。

22、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配比分析

10

分析目的: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

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 (2)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 /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3)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 (1)当比值大于1,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23、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分析

分析目的:如本期销售毛利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若低于正常幅度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包括应税劳务)已入帐,但在销售货物时只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未作进项税额转出等。

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毛利率变动率/税负率变动率。 (2)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 /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100%。

11

本期销售毛利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3)税负率变动率=(本期累计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税负率) /上年同期累计税负率×100%。

本期累计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上年同期累计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

(1)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当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比值为负时,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24、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配比分析 分析目的:综合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发现隐匿销售收入等问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