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8年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惠州市2018年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说明该地林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8分) (2)试推测同一农业耕作区内不同农作物的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的原因。(6分) (3)分析该地耕地生态区生长期内植被覆盖度出现双峰值的原因。(8分) 38.惠州市2017年经济增长持续向好,上半年经济统计部分数据如下表: 总量 增长(%) 生产总值 1806.9亿 7.5 基础设施投资 161.6亿 50.2 消费品零售 658.8亿 11.6 外贸进出口 1506.4亿 13.7 注:①惠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4.7︰53.3︰42 。第三产业增长8.8% 。

②惠州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4%。 ③外贸进出口中出口增长17.7%,进口增长7.1%。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惠州市经济发展的原因,并为惠州市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两条建议。(14分)

39.中国对南海诸岛拥有主权,近年来中国海空军在南海的巡航行动常态化:2016年7

月起,中国空军对南沙岛礁和黄岩岛附近空域实施战斗巡航;2017年截止到9月份,中国海警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以达23天;中国舰船飞机在南海西沙海域的巡航,有利地维护了我国的海洋权益和渔民利益。

请回答,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我国南海巡航行动的依据。(12分)

40. 2017年9月3—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中国厦门举行,金砖合作开启了

第二个十年。

材料一:金砖合作体现出了文明交融、智慧互通。五个国家文明和而不同,相互交融,形成共同前行的巨大合力。“金砖+”(此次金砖会议提出的金砖扩容)拓展模式,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登上了金砖机制这一平台,更多样的文明将在这里共同绽放。

材料二:金砖国家在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式等方面各具特色,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同时,各国也都面临着各自发展的难题。要发扬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为各国发展开辟更加光明的未来。下一步金砖国家将在创新、开放、合作、经济伙伴战略、发展战略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自身和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金砖合作的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分析金砖国家应怎样合作。(12分) (3)某校高三(3)班学生围绕上述材料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请为他们拟两个探究主

题。(4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佛教自东汉明帝白马驮经以来传入中国,经过长期的冲突与磨合,东晋以后开始融入中国文化。隋唐时期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佛教迅速传播并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儒、释、道三教鼎足而立,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也逐渐形成。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文化回馈”的历史现象:某个文明社会从另一种文明那里学到了某些优秀的文化因素或先进的文化成果,诸如科技、文艺、哲学、宗教等方面,然后历经磨合或适应而融入本土文化,又经过千锤百炼而锻造成富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文明,此时再将这些更出色、更成熟的文化硕果,回馈给整个人类文明世界。

——摘编自张志刚《文化回馈:人类文明交流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 材料二:近代以来,基督教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全球扩张主义由西方传入我国的。西方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 完全凭借西方教会的人力和财力, 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愿望将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和传统强行照搬过来,造成教派林立和教内纷争的局面,也引发了中国人民规模宏大的反基督运动。20世纪20-30年代部分基督徒试图在西方宗教首领的“指教”和“辅助”下实现不同宗派的联合,并在神学思想和教会的礼仪、体制方面, 使基督教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习俗以及宗教伦理观念相结合。但由于近代以来西方盛行的欧洲中心论在中国的影响而形成的对中国文化的排斥, 随后30年代后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巨变,基督教本土化运动趋于沉寂。

——摘编自王美秀《基督教的中国化及其难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在“文化回馈”现象上的主要表现。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中国化和基督教中国化的结局并分析其

原因。(17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古代 近代早期 1850年前后 烽火传军情;驿站送信;“飞鸽传书”;“击鼓通信”。 大量灯塔建造,保障海上行船安全。 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20世纪初 20世纪中叶以来 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创造了一个世界更加密切联系的新时代。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移动通信迅速发展,取代电缆,成为长距离、大容量传输的主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21世纪初 和交友方式。2017年8月,中国的“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摘编自刘以林《通讯技术》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位于横断山区梅里雪山中部狭长河谷地带的雨崩村(分为上雨崩和下雨崩),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藏族民族文化,不少驴友选择9~10月间徒步进雨崩村。下图示意德钦县雨崩村位置图。

(1)说明驴友徒步雨崩村多选择在9~10月间的原因。(4分) (2)分析雨崩村旅游资源开发可能面临的困难。(6分)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氯盐类融雪剂,包括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为“化冰盐”,它的优点是价格便宜,仅相当于有机类融雪剂价格的1/10。我国北方某城市冬季普遍使用氯盐类融雪剂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有效改善雪后道路交通状况,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分析长期大量使用氯盐类融雪剂可能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危害。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据统计,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子匾乏的问题。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人才缺乏,己是我们各项建设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就其思想状况而言,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革命性。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针对上述情况,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党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并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专门召开了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尊重。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整体上看,是比较正确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杨乔萍《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背景。(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