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本科毕业论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及风险防范本科毕业论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本科生毕业论文

增长,外部市场变化多端,而且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增大,复杂的经营环境又需要通过提升管理能力来积极应对。而商业银行目前授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还不够扎扎实,各类内外部的审查对贷款的审核等基础性工作也经常提出整改要求。第三是贷后管理不善,风险预警意识不强,目前商业银行的贷后管理主要是通过贷后检查的形式来完成,但贷后检查过于简单,有的只是工作日程式的记录.对借款人的经营和财务的重大变化不能及时掌握,授信到期前欠缺规范的催收手续,只满足于定期索要财务报表,未进行必要的分析,对贷款资金的流向不能很好的掌控。最后是处置不良授信资产效果不理想,由于商业银行不良授信资产分类认定审批权限的层层设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全面、及时、动态地反映授信资产质量,进而影响了相关授信资产进入不良资产处箕程序的速度。尤其是个人授信分类认定主要还是按照还款逾期时问来认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个人不良授信管理、处置工作集中在业务部门,既存在着专业优势缺乏的问题,也存在着监督、制约不到位的问题。

截至2007年3月末,中国主要商业银行(5家国有商业银行和l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ll614 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7.02%。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l0610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8.2%。以交通银行为例,近期信贷数据列表如下:

表2 交通银行近期信贷数据

指标 日期 M2同比(%) M1同比(%) 人民币贷款同比(%) 新增人民币贷款(亿元) 新增居民户贷款(亿元) 新增居民户中长期贷款(亿元) 新增票据融资(亿元) 新增对公短期贷款(亿元) 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亿元) 人民币存款同比(%) 新增居民户存款(亿元) 新增企业存款(亿元) 人民币贷存比(余额,%) 人民币贷存比(增量,%) 2010.02 2010.01 2009.12 2009.11 2009.10 2009.02 25.52 34.99 27.23 7001 1994 1530 -1744 1960 5088 24.97 15637 -4092 67.58 73.01 25.98 38.96 29.31 13900 4502 3433 -1809 9415 7521 27.26 2415 6108 67.48 92.05 27.68 32.35 31.74 3798 2273 1930 -1115 -298 2632 28.21 6704 5706 66.87 75.48 29.74 34.63 33.79 2948 2377 2012 -1085 -205 1626 28.19 533 3154 66.79 50.62 29.42 32.03 34.19 2530 1576 1386 -2039 -108 2725 28.05 -2507 700 66.94 85.22 20.48 10.87 24.17 10700 439 137 4870 1582 3678 23.01 4562 9961 66.38 64.74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6

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以上交通银行最近的信贷数据表中,不难看出银行新增的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比例正在逐月增加,同时人民币的贷存比也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数值,所以银行将会面临比较大的信用风险,这就对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7

本科生毕业论文

三、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体系

3.1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体系的概念

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体系应该主要包括授信的额度管理体系和授信的担保管理体系。前者银行应综合考虑客户的信用状况、经营情况、资金需求、盈利和偿债能力、发展前景、抵押物价值或担保人资信状况等因素,全面衡量之后予以确定,同时应将授信之前已有的授信余额计入综合授信的额度之内。后者银行在授信之前应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担保,实践中较普遍采用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和质押。无论是那一种授信业务管理体系都是为了保障银行的合法权益,防范信用风险而存在的,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深化银行产权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加强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3.2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体系的完善

3.2.1 明确信贷部门职责

信贷部门的首要职责应该是对贷款进行审查,在借款人与银行签署贷款协议后,银行不能将其束之高阁,而要更具贷款的性质与规模定期对所发放的贷款进行审查,这是银行减少损失、降低贷款风险的重要环节。在目前的商业银行中,信贷部门作为授信业务里面一个重要的存在部分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要定期对所有类型的贷款进行审查,确保贷款文件的完整性和贷款政策的一致性,同时应该增大对问题贷款的审查力度,只有明确了信贷部门的职责,才能帮助商业银行对授信业务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 3.2.2 提高授信业务管理效率

全面授信业务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以充足的历史数据和完善的数据处理系统为前提的。在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有关违约概率、既定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时风险暴露的文件中,都明确提出了对于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国际同业的经验表明,大多数银行在内部评级体系建立过程中,将70%~80%的精力消耗在数据清洗和数据结构整合方面。而我国的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储备不足、来源渠道不一、财务数据不真实、数据形式缺乏

8

本科生毕业论文

规范性;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效率低下,缺乏稳定性,很多商业银行甚至还未建立起真正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研究的发展,必须尽快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和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保证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所有量化研究的数据需要。 3.2.3 提高授信业务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从业人员不仅要组织存款、发放贷款,而且还承担着不良资产清收、中间业务展业等任务,工作任务较为繁重。随着基层行业务的发展,营销业务人员的数量不足与工作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应根据营销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设定合理的工作量、充实营销业务人员,使营销业务人员数量达到合理的比例,这也是保证银行授信业务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充实授信业务从业人员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实高素质的人员。目前信贷业务存在的种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相关业务人员专业知识老化,业务素质不高所致。为了适应授信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迎接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无疑显得尤为重要。

3.2.4 规范授信业务具体操作

要规范授信业务的具体操作,制定一套全面的规章制度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首要任务。在建立健全贷款类授信业务规范过程中,商业银行已方面应深入了解本行授信业务的发展现状、业务特点、风险特点和风险类型,熟悉和掌握授信业务的操作程序、风险状况。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认真学习央行、上级行的有关制度、规定、办法,根据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发展的现状和当地授信业务的市场容量、市场特点,研究制订出既能促进授信业务发展又能防范资产风险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办法。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商业银行在规范授信业务的操作程序、授信档案的基础上,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贷款类授信业务的发展.从而切实防范资产风险。

综上所述,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使商业银行向市场提供全面的风险信息,使得市场和投资人对银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能提高银行本身的信誉,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商业银行全面管理模式与旧的风险管理模式的对比可列表如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