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读中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从读中感受石猴的形象。最后组织学生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适度拓展,开展语文活动。对于孙悟空,学生大都比较熟悉,帮助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想、做等有机结合,让石猴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明地树立起来。

8* 红楼春趣

《红楼春趣》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第七十回。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表现了他们放风筝时的自由、快乐。通过对古典名著“点”的学习,激发学生大量阅读优秀文本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古典作品的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这是一篇自学课文,学生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内容。在交流环节,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迅速融入课文。

1.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时间让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答案。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宝玉、黛玉等人在大观园放风筝的视频,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通过个性赏析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施展个性的空间。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

3.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技巧;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与方法】

(1)熟读—整体把握—讨论交流—结论

(2)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本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重点

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技巧。

难点

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教师:“宝黛放风筝”的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红楼梦》相关章节,以对文本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1课时

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

1.大家看这些是什么?(课件出示一组风筝图片)很多同学都放过风筝,但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放风筝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感受一下宝玉、黛玉等人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2.走进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播放“宝黛放风筝”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检查正音。(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课生字) 3.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标注出来。

(宝玉、紫鹃、探春、黛玉、宝钗、翠墨、晴雯、宝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述了宝玉、黛玉与众姐妹以及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事。) 2.课文中出现了这么多人物,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宝玉) 3.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①善良、大气。捡到别人的风筝,要还给主人;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了,自己一次都没放过也不生气。②顽皮、率真。美人风筝放不起来,便急得汗都出来了;众人笑他,他便把风筝摔在地上,指责风筝。)

4.除了宝玉,还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分析。(学生答,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出示句子“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一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

(“飘飘飖飖”是风筝在空中随风摇摆的意思,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不能换。) (2)“鸡蛋”、“黑星儿”写出了什么?

(写出了风筝的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远,看到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 (3)“一时”“一展眼”“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说明风筝断线后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至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具体生动,表达了宝玉、黛玉及众姐妹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3.画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小组交流。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同学们课后可以读读其

他片段,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红楼春趣

???姿态:飘飘飖飖

林黛玉? 放风筝?

?形状:鸡蛋、黑星儿?丫头们??

贾宝玉?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宝玉、黛玉和众姐妹们在大观园放大鱼、美人、凤凰、大雁等各种风筝的情景。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抓住中心人物,对于宝玉的性格也不能很好地把握,这就需要老师点拨。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通过这几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赏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分析其他的人物形象。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有明显提高。

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

本单元口语交际与本单元课文的关联性很强,都力图彰显古典名著的魅力,意在激发学生阅读、探究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怎么表演课本剧”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可以从“选择课文,改编剧本”“依据剧本,分配角色”“怎么演好角色”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轮流做主持人,学会引导每个人发表意见,并尊重大家的共同决定。

五年级学生对四大名著的阅读也大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篇幅都比较长,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改编起来难度会更大。

1.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如何将课文语言转换为课本剧中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态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在教学的处理中,选取《草船借箭》中的一个片段,指导学生进行改编,通过示范和指导,突破这一难点,引领学生亲近名著,感受其魅力。

2.学生自主讨论的环节,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一篇适合表演课本剧的故事进行讨论如何改编。

3.充分利用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喜爱课本剧表演活动的特点,而改编学过的课文,也更有利于创建轻松交际的氛围,增强学生交际的自信。

【知识与技能】

讨论排演课本剧的步骤,能够根据需要适当改编故事内容,设计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台词、动作和表情。

【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会轮流主持,引导组内每个人发表意见,讨论中既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够听取最合理的意见,尊重大家共同的决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进一步亲近名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点

讨论如何将课文语言转换为课本剧中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态。 难点

教学中指导主持人引导组员达成共识。

教师:《草船借箭》课本剧视频,并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课件。

学生:观看与本单元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段,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适合表演课本剧的故事并打印出来,为自己准备表演的课本剧准备简单的道具。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交际主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课本剧吗?谁说说你看过哪些课本剧? 2.这节课,我们来分小组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齐读课题。) 二、看剧读文,明确讨论内容

1.学生观看《草船借箭》课本剧视频,交流哪个角色演得好。 2.学生交流讨论怎么表演课本剧。

3.教师小结板书:选课文 分角色 怎么演 三、分组讨论,落实讨论内容

每组确定3位主持人,分步骤主持本组讨论。 1.第一步:选择课文,改编剧本。

(1)提出讨论要求:主持人先引导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选择的课文及原因,最适合改编的片段。然后展开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意见。

教师特别提示:既要人人发表意见,又要尊重共同决定。 (2)小组讨论,教师巡导。 (3)各组汇报交流。

2.第二步:依据剧本,分配角色。

(1)依据剧本中不同身份、性格的角色,讨论小组中的各个成员分别适合扮演哪个角色。 教师特别提示:既要考虑角色的身份、性格,又要考虑组员的实际情况。 (2)小组讨论,教师巡导。 (3)各组汇报交流。

3.第三步:怎么演好角色。

(1)从角色的台词、表情、动作以及服装、道具等方面进行讨论。

(2)以《草船借箭》第2自然段为例,教师抓住其中的几个句子,指导学生给人物加上合适的语言、动作、表情。

①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说这句话时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或是表情?)

②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诸葛亮会有怎样的表情或是动作?) ③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你认为给两人加上什么样的语言、动作、表情最合适?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