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百段的翻译1-100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高中文言文百段的翻译1-10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用大王的赏赐,可以将恩泽覆盖到我的三族,还可延及到交往的朋友,使百姓振作起来,大王的赏赐是很丰厚的了!我的家并不穷。我听说,从君王那里多多地拿来,再施舍给百姓,这是臣子代替君王统治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多多地拿来,却不施舍给百姓,这是(将财物)收藏在自己家里,仁义之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从君王那里取得,得罪了士人,自己死了之后财物又转移到别人手里,这是替主人(注:这里指别人)收藏,聪明的人是不这样做的。粗疏的布,一斗食物,足够我安度中晚年了。”齐景公对晏子说:“往日我的先王齐桓公,把书写了姓氏的五百社封赏给管仲,(管仲)接受了,没有推辞,你为什么要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明的人多次思考,一定会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多次思考,一定会有一次收获。想来管仲的失误,就是我的收获吧?所以我拜了两次,不敢接受君命。” 78.藏文仲如齐告籴

鲁国闹饥荒,藏文仲对鲁庄公说:“(我们当初)支援周围的邻国,与诸侯结下信义,用婚姻来加强它们,用盟誓来申明它们,(这)本来就是为了(防备)国家出现艰难紧急的情况才这样做的。铸造祭器,收藏财宝,本来就是为了(防备)百姓出现困苦才这样做的。现在国家处于困境,大王为什么不用祭器到齐国去买米呢?” 鲁庄公问:“谁能够出使齐国?”藏文仲回答说:“国家有饥荒,卿出国求援,这是古制。我是候补的卿,我请求到齐国去。” 鲁庄公派他前往。

随从说:“大王没有命令您去,您请求前往,大概是为了备选的事吧?”文仲说:“贤明的人应该以国家的危难为急而谦让那些平易的事务,做官的人遇事不逃避灾难,统治者体恤百姓所受的祸害,因此国家才不会有违。现在我不到齐国去,就不是为处于困境而着急。处在较高的地位却不体恤下情,身处官位却很懈怠,这不是侍奉君主(应有)的行为。” 鲁文仲用祭祀用的香酒和玉制礼器到齐国求援,说:“天灾横行,到达我们国家,饥荒屡次降临,百姓中羸弱的差不多都死了,十分担心因无法保证对周公和太公的祭祀、对王室贡品的供给而获罪。(因此)我国用我们先君并不丰厚的礼器,斗胆向贵国请求购买你们多余的粮食,用来解除贵国管粮人员的负担,使我们国家获救,使我们的国君能和您共同承

担职责。(若能这样的话)哪里只是我们的国君和二三个臣子确实领受了您的恩赐,周公、太公以及历代君主和天地间的神也确实能永远得到供奉并能仰仗他们啊!”齐国人把玉还给了鲁文仲并给了他所需要的米。 79.梁亭夜灌瓜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做过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忌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是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救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

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早晨去瓜园巡视,就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忧虑)。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一下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他们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80..项羽乌江自刎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 “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仁。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仁。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发迹怎么那么突然啊!秦朝搞糟了他的政令,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蜂拥而起,你争我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些许权柄可以凭借,他趁秦末大乱而兴起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原战国的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字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像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至于项羽舍弃关中之地,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难了。他自夸战功,竭力施展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结果五年之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句话来自我解脱,难道不荒谬吗?

81、列子辞子阳之粟

列子贫穷,脸上有饥饿的神色。有一客人将列子的情形告诉了郑国的国君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之人,住在您的国家却家境贫穷。您恐怕不是喜欢读书人吧?”郑国的子阳马上命令官员送给列子粮食。列子出来,见了使者,列子两次推辞了子阳的馈赠。使者离开了。 列子进去,他的妻子看着他拍着胸口说:“我听说做有道之人的妻子、儿女,都会让他们安逸、快乐,现在您面有饥色,子阳(派人)拜望您并送给您食物。您(却)不接受,这难道不是我的命不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子阳并不是自己了解我,而是凭着别人的话送给我粮食,到他认为我有罪的时候,又将会凭借别人的话。这就是我不接受他粮食的原因。况且,受人供养,如果不为他的灾祸而死,(那么)是我不讲道义;如果为他的灾祸而死,那么是为无道之人而死,哪里是有道义呢?”列子死后,百姓果真起义杀死了子阳。列子看见微小之处去除不义的行为真是有远见啊!况且列子在内有饥饿寒冷的担忧,还不苟且取得(利益),看见得到的东西会想一想(是否符合)道义,看见利益想一想(得到他们是否)有害处,何况他身处富贵呢?所以,列子能通晓关系到性命的情形,可以说是能守住自己的节操。

82晋文公逐麋得善言

晋文公追逐一只麋鹿却丢失了它,他问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里?”老古用脚指着说:“往这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你话,你用脚指给我方向,为什么?”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我)全没料到君主(竟然)会像这样!虎豹有它该住的地方,如果它过厌了悠闲的生活而往人多的地方去,那就要被人捕获;鱼鳖有它该住的地方,如果它住厌了深处而往浅水里游,那就要被人捕获;诸侯有他该住的地方,如果他住厌了人多的地方而到远方去游玩,那么他的国家就要灭亡了。《诗经》上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您放着国家不管,不回去,(那么)别人将要替您管理您的国家了。”于是晋文公害怕了,回去时遇到了栾武子,栾武问:“您打到了野兽吗?您脸上有高兴的神情啊!”

晋文公说:“我追逐一只麋鹿却丢失了它,但我得到了一句好话,所以有高兴的神情。”栾武子问:“那个人在哪里?”晋文公说:“我没有同他一起回来。”栾武子说:“处在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