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零距离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中考零距离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鉴赏要点二: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

答题方式:①描写了……生活(景物、情景);②抒发(寄寓、揭露、赞颂)了……的情感(感叹);

③表达了……感情。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 归 [宋]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释】①筇:此代指竹杖。

问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案及分析】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鉴赏要点三:对作品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的辨析

答题方式:①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②结合诗句分析,怎样运用的这种表达技巧;③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诗歌主旨。 命题方法:1.从“是什么”的角度出题。 【例3】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宋]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释】①将:行,流过。

问题: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现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及分析】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回答“是什么”方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具体回答“怎样采用”这些方法),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好处——对主旨的作用)。 2.从“为什么”(好、不好)的角度出题,分析好或不好的原因。

13

【例4】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东 郊 [唐]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注释】①吏舍,官署。②郊,郊外。③还复去,徘徊。

问题:“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两句,是如何描写这里的迷人春景的?

【答案及分析】“微雨”和“春鸠”,一见一闻,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出迷人的春景(具体谈角度),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表现的情感)。 鉴赏要点四:分析诗歌意境

答题方式:①描摹物象。用联想和想象再现画面。②概括特点。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③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例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①凤城:京城。

问题:(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了“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及分析】(1)第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第二首借“宫前水”

14

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鉴赏要点五: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要明确可比点,看出思维的轨迹,可比点要对应,考查思辨性。 命题特点:1.辨析同与异。2.评价优与劣。

主要题型:……与……相比较,有何异同?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例6】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宋]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问题: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及分析】相同点:两者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1)词句抒发了词人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2)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例1】 (2016·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①谷口,山谷的入口。②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②①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津】第1题考查诗句的作用,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通盘考虑诗句的作用。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扣住画面,抓住意象特征,答出描绘的景象、营造的氛围,从而得出其在全诗中的作用。第2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综观全诗,诗人描述的是在“花飞”“花尽”的暮春时节,幽竹却清阴“不改”,主要写的是竹子“不改初衷,超凡脱俗的精神”。而一个“怜”字,写出了作者对幽竹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1.①描写暮春草堂周围的景色,营造春光逝去、凋零空寂的氛围。②以鸟稀、花尽、花飞反衬幽竹的清阴“不改”。2.表达了诗人对翠绿葱茏的幽竹的喜爱,对不为俗屈的节操的礼赞。

【例2】 (2015·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5分)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 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 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释】①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津】第1题考查同学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提示根据前两句分析,同学们只要针对景物描写的主要对象“梁园”,突出其日暮时分,抓住“群鸦”“三两家”描述出其萧条破败的景象即可。第2题考查同学们对诗歌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的鉴赏能力。表达技巧一般分两大类: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衬托(也叫烘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对比、象征、抑扬、铺垫与渲染、托物言志、联想与想象、白描与细描(工笔)、粗笔勾勒、用典、比喻、借代、对偶等。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5种。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