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发展心理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基础理论学科。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一) 心理发展的内涵 1. 心理的种系发展

指动物种系演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一般认为,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动物心理开始的标志。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比较心理学。 2.心理的种族发展

指人类心理的历史发展。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叫民族心理学。 3.个体心理学

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

以上三方面合起来指对心理学的广义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发生指的是心理“从无到有”,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 通常说的心理发展,多指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这是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里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2)方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1.年龄特征

质的规定性,即本质特征

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而非绝对同步 2.年龄阶段的根源

由心理过程或特征的变化所规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认知起着主导作

用。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对来自客体的输入信息的加工过程是不同的,如婴儿期的感知动作、幼儿期的表象、童年期的概念等。 内在机制是起主导作用的认知过程的更替。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一,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 第二,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 第三,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第四,“关键期”问题。 关于个体早期心理发展是否具有关键期以及如何看待敏感器的问题。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的功能和特殊性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1.描述 2.解释 3.预测 4.控制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如何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简称发展性。 是发展心理研究的核心特点。 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运用习惯化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研究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一)横向研究设计 1.优点:(1)适用性 (2)时效性 2.缺点:(1)人为的联结性 (2)组群效应 (二)纵向研究的设计 1.优点:

(1)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2)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2.缺点:

(1)时效性较差(耗费时间及人力和物力)

(2)被试容易流失

(3)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因多次重复测试) (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取长补短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一)跨文化比较研究

(二)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三)研究方法的整合

(四)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一、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主要观点:

第一,受遗传因素决定。

第二,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

第三,环境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续遗传因素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高尔顿 二、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主要观点:

第一,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第二,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的作用。 第三,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将他们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富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

三、 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二因素论 主要观点:

第一,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第二,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作是两种各自孤立

存在的因素

第三,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四、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班杜拉)。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社会行为的,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第一,观察学习

第二,替代性强化。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被表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

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如果后果是被肯定和赞扬,她就倾向于积极学习和模仿这种行为;反之,他人行为的后果受到惩罚,他就不再模仿。这就是替代性强化的表现。

对榜样的认同,即儿童有意识地模仿榜样人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儿童的言语发展、社会行为的习得、道德和价值标准的形成等都是通过社会学习得来的。

儿童的模仿是主动的,有选择的,从而突出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形成了自我认同的社会行为标准,能主动控制自我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成为积极主动的发展者,使班杜拉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五、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

历史因素决定的。他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一)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

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动物和人类,是生物成熟因素所制约的。 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特有的,由文化历史因素所制约的。 四个指标:一是随意化;二是概括—抽象化;三是整体化;四是个性化 (二)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1.社会文化活动是智力发展的源泉 2.以语言为中介使心理活动发生质变 (三)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即下一个)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教学要引导发展和促进发展 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前提和条件:

(1)以个体的发育成熟为前提。

(2)要以一定的心理技能发展为条件。 某些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

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

六、 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构建过程。 (二)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构建学说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

1.图式

即认知结构。指心里组织。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的方式进行的 2.同化

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量的变化。 3.顺应

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质的改变。 4.平衡

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皮亚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三)心理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

而是起源于动作。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