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自己更神气,衬帽檐的白布为什么露出一点?除了撑起帽檐,使帽子更有型,还有装饰点缀效果,连细节都如此讲究。最后拿苏维埃最高掌权人跟他作对比,对方在他身边像个流浪汉,虽然条件如此艰苦,虽然他还只是一个小屁孩,但他却尽力让自己显得漂亮整齐,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笑起来,同时也不禁感叹:只有热爱生活而又乐观的人,才能做到在艰苦的处境中也永远有一颗那颗爱美的心。作者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一个可爱又精神,时髦又漂亮的红小鬼。文笔简洁而不失细腻。

4、老师引导:我们再看下一段文字。

5、学生诵读:这是一个大胆无畏和大公无私的故事,一个无比勇敢和智慧的故事,一个难以相信的苦难,一个为着忠于一个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主义而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的故事。当这一时期的历史完全被写下来的时候,上述这个简单的自传将长上血肉。)

6、老师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在赞美哪一个人? 7、学生回答:朱德总司令。

8、教师引导:如果这段话我们改为这样(教师读,屏显):

朱总司令大胆无畏、大公无私、无比勇敢、经历很多苦难但仍然忠于民族,甚至放弃了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9、教师提问:两段话哪一段更好?为什么?

10、学生思考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可以作如下引导:)教师引导:原文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1、教师总结:改后的文字虽然也真实准确地概括出朱总司令的伟大,但却很公式化,缺少感染力,而斯诺首先运用比喻手法,把朱总司令的一生比作一个个的故事,同时还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朱总司令许许多多的优秀品质,这样还不够,他还继续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预言朱总司令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一定会被历史铭记,直接抒发了对朱总司令高度的赞扬,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对朱总司令的由衷的敬佩和赞扬。

5 / 9

12、老师总结:所以,在纪实作品中,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一些细致的描写,生动的修辞,饱含情感的议论和抒情。这就是纪实作品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文学性。

13、教师引导:其实文中还有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描写,修辞,议论和抒情。请大家找一找,我们一起再次体会一下。

14、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朗读184页、280页、305页、339页、346页相关段落,并要求作简单赏析。(5分钟)

15、教师总结:读到这些语段时,我们似乎走进了八十年前,看到了城墙上在微风中时隐时现的红旗,听到了嘹亮的军号声,看到了红小鬼红彤彤的脸,闪闪发亮的眼睛,听到他天真而得意的说:“我已经当了四年的红军”了;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得到斯诺被红色中国深深震撼着,他的字里行间洋溢奔涌着对这个地方这些人的如火热情。之前有不少同学说这本书文字枯燥乏味,不知道你们读到这些地方后,想法会不会有一点改变。

(三)、感悟纪实作品的启示性。

1、教师引导:最初的斯诺是怀着一种冒险的心情走进红色中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

(屏显)带着这种冒险的心情,我出发了。

但是当斯诺在苏区采访了4个月以后,他回北平,以无法遏制的激情,用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当时举世轰动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在这部作品的序言中,他深情地写道:

【屏显】“这一本书是我写的,这是真的,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所创造的,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描写的故事活

着。”..........“从这些革命青年们,读者可以约略窥使他们成为了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这些是人类本身丰富而

..............................灿烂的精华”。

6 / 9

......

他在序言的最后一句写到;

【屏显】——谨向英勇的中国致敬,并遥祝最后的胜利。 他临终的遗言是

【屏显】——我热爱中国!

2、老师引导: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短短四个月的红色之旅对斯诺的影响之大,那些青年们身上的精神,力量和热情深深震撼着斯诺,但在课前的调查中,有的同学们说那段历史太遥远,根本无法理解作者的感情,下面老师想先跟大家分享一段我读到书中一段文字时的感受,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你们的想法。

3、教师分享书中自己有触动的文字。

4、教师引导:不知道通过刚才和同学们的交流,有没有让同学们感到这本书中其实有不少可以触动我们的东西,那下面,大家可以再次跳读书中部分章节,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所触动?可不可以找出来和大家分享?

5、学生跳读相关章节。(8分钟时间,音乐渲染气氛) 6、教师引导:书中哪个地方让你有触动?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7、学生朗读并谈感受。老师适时点评

8、老师总结:从同学们刚才分享的这些片段,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不仅感动了斯诺,也感动了我们。

9、教师引导:前一段时间,网上有这样一则消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决策咨询机构兰德公司公开了一份对中国现状的分析报告,这份报告中对中国人的评价是这样的:

【屏显】

7 / 9

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

大多数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学到过什么是体面和尊严的生活意义。由于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且缺少应有的教育,大多数中国人不懂得优雅的举止和基本的礼貌。

10、老师引导:读到这些文字,我的内心是沉重的,80年前斯诺笔下的那些中国人,他们有坚韧的意志,乐观的精神;有对信仰的执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但如今兰德公司公布的这份调查报告中已经是这样的形象,对此你们有何感想?

.....

11、学生回答(两三名)

12、教师总结:我们不得不痛心的承认,不知在什么时候,我们很多人失去了这些精神财富。但我们更相信,我们能够找回来。那就让我们重读这些经典的纪实作品,走近这些真实而鲜活的生命,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的营养和力量,获得人生的指引和启迪。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中国人。(再次屏显课题:走近真实的你,遇见更好的我)

教学板书:

理解纪实作品中的真实性 体会纪实作品中的文学性 感悟纪实作品中的启示性 课后学习:

1、用本堂课学到的方法,研读作品中其他章节,进一步体会纪实作品的特点。

8 / 9

2、推荐阅读王树增《长征》,观看电视连续剧《红星照耀中国》、大型国史纪录片《国家记忆》中《斯诺与毛泽东》部分内容。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