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铁联运对我国的借鉴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美国海铁联运对我国的借鉴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所设计的供应链不仅要短、简单、强大,而且要敏捷、灵活,此外,从开始设计供应链时就要考虑可持续、 可循环的回收/逆向物流;

(6)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格,使用共同的定义和语言; (7)完善库存管理,缩短存货时间,减少存货数量; (8)仔细设计产品和产品包装,以缩小体积并减轻质量;

(9)在运输方式选择上“保持中立”,使用每种运输方式的最佳功能;

(10)永无止境地追求完善。

除上述基本经验和做法外,笔者还注意到美国多式联运的组织形态。在美国,不同运输方式企业间形成跨界多式联运的合作模式,这一现象非常有趣。从理论上说,跨界组织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并购形成跨运输方式的一体化组织,另一种是通过市场契约形成联合的合作组织。根据有关学者研究,这两种方式在美国运输领域,特别是铁路运输领域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出现过; 但在当今,几乎所有的美国一级铁路公司都不涉足其他运输方式,铁路公司在多式联运链条上只负责铁路运输服务环节,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作主要采取市场契约形式。

笔者考察的美国最大的铁路公司之一BNSF公司与全球 12 家航运公司合作,开展海铁联运业务,同时又与以公路

运输为主业的JBHunt公司联合,开展公铁海联运业务。再如, BNSF 的Willow Springs公铁联运中心位于芝加哥西南20英里处,与UPS在芝加哥的CACH分拣中心毗邻。UPS的包裹运输按照不同运距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通常运距在 400英里以内的包裹采用公路运输,运距在 400 英里以上的包裹采用铁路运输。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两个中心的相互衔接和配合。BNSF的WillowSprings公铁联运中心每天有40%的运量来自UPS的CACH分拣中心,而UPS的CACH分拣中心每天 50%的运量由BNSF的WillowSprings公铁联运中心承担。两个中心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携手并肩,共同发展。这种从始至终的战略谋划和商业合作演绎的是一支漂亮的多式联运交响曲。这种合作既提升了 UPS,也提升了BNSF, 其结果惠及整个社会的亿万客户。

多式联运运营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多式联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使得美国运输和物流成本不断降低。从1890 年至今, 美国铁路运输每吨每英里的实际成本从20美分下降到2美分。美国铁路运输协会和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表明:1981―2010年的30年间,美国铁路运价下降了50%;2012年,1个53英尺集装箱从洛杉矶到纽约(平均运距4 000 km)的门到门公铁联运费用通常情况下只有0.625美元/km(约合4元人民币/km),淡季甚至低至0.55 美元/km。

综合来看:第一,美国铁路平均运价全球最低;第二,

美国公路通行费很少,据笔者在美国考察时向美国运输和物流企业的调查,经粗略计算, 收费公路里程仅占美国公路总里程的不足1%,且收费较低,在运输成本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根据笔者对我国典型公路运输企业的调研,我国公路通行费通常占企业运输成本的10%-20%,甚至更高,是运

输成本中不可或缺的成本项;第三,美国燃油价格相对较低;第四,美国物流园区的土地使用成本较低。这些是导致美国物流成本相对较低的一些重要因素。2011年美国物流成本占 GDP 的比例仅为8.5%。发达而运作成本较低的多式联运系统为确立美国物流的领先地位及提高美国国家经济发展效率提供了基础保障。虽然中美两国基本国情有许多不同,无法进行简单比较,也不能照搬照套,但美国发展多式联运的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大力推进包括海铁联运在内的多式联运发展不仅应当作为国家运输政策的核心,而且应当作为“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效率”的战略选择,需要在国家层面深谋远虑,做好顶层规划设计,推进有关法规建设和制度安排,推进海铁联运市场体系建设。在此背景下,我国作为航运大国、港口大国和运输大国,面对庞大的港口集疏运量,从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减少排放、增强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考虑,是否也需要规划建设自己的“阿拉米达运输走廊”?在资源、能源、成本、环境的约束下,如果我国的运输系统

既没有明显的效率优势,又没有明显的低成本、 低排放优势,那么我国的物流如何会有竞争力?物流服务所支撑的各个产业如何会有竞争力?我国的经济如何会有竞争力?

其次,对航运企业来说,促进海铁联运发展不仅是铁路部门和港口部门的事,也是自己的事。航运业效率提升不仅取决于航运业本身的效率,而且取决于沿产业链整合所产生的效率。海铁联运是航运业务的重要臂膀,航运企业要努力打通海铁联运沿线的障碍,加强与铁路公司和港口的合作, 推进海铁联运发展。

最后,正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实质是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来跑赢成本上升一样,海铁联运无论从国家战略还是企业发展的意义上,都是运输业提高效率跑赢成本上升的有待攻克的蓝海。在这个意义上,海铁联运是我国综合运输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与航运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需要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

索沪生

参考文献:

[ 1 ]马艳玲.大力发展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访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胡平贤 [ J ] .中国海事,2009 (8):13-15.

[ 2 ]程楠,荣朝和.美国多式联运规划的制度安排及启示[ J ].物流技术, 2008,27(6):122-125.

[ 3 ]徐淑芬.双层集装箱列车的发展 [ J ].集装箱化, 1996,7 (11)17-20.

[ 4 ]王杨堃,荣朝和.多式联运经济组织的演变及其启示 [ J ] . 综合运输,2007 (9):60-65.

[ 5 ]爱德华〃格莱泽. 城市的胜利[ 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