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设计-word文档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设计-word文档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课堂练习 设计意图 知识理解运用 课堂练习 Ppt展示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的内容有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 结课 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有: 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突变率低、④多数有害、⑤不定向性 布置 作业 形成知识网络 知识总结 课后完成 教学目标巩固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这是几幅基因突变的图片(ppt展示)(棉花短果枝、鸡脚叶、水稻矮杆、糯性,果蝇的白眼、残翅,人的白化病、色盲),为什么说它们的变异性状都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回答:这些性状是因为正常基因结构复习 改变了,包括DNA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使基因携带的学生回答 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因此性状就发生了变异,这就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 提问:从这些正常表现到突变表现,谁能回答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点? 引言:这些基因突变如果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叫——自然 突变,在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叫——诱发突变(回答)。引入 那诱发突变的人为条件是什么?我们知道基因突变大多是 有害的,为什么要人工诱发突变?这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 复习巩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积极思求知欲望 接着来学习下面一个内容——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学生回答,考回答提问 讲述:什么是人工诱变?其实就是在人工条件下诱导基 因发生突变,那人工条件是什么?同学看书后回答: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包括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化学方法有 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进入新课 第 9 页

教学环节 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应用这些方法怎样去处理生物使之发生基因突变呢?产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的这些突变又有什么用呢?下面让我们看一段录像片,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用人工方法处理农作物发生基因突变的 一段内容。 提问:看了录像片大家清楚了怎样用各种射线和化学物质去处理生物,也看到了生物突变的具体性状的表现了。你们 说用这些方法诱导基因突变有什么好处? (教师可作诱导回答:可提高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突 变类型,从中选育出优良新品种。) 讲述:通过这种方法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刚才大家也看到了,具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黑龙江农科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黑农五号大豆品种,含油量比原来的品种提高了2.5%,大豆产量提高了16%。大家看书第47页图,太空椒就是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其实人工诱变不仅在农作物育种学生对应教材作以学生身边的生记号 产实例和熟悉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联系实际激发学 上起作用,在微生物育种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青霉素,最初产量为20单位/mL,后经人们多次用射线等综合处理, 目前产量已是50000~60 000单位/mL了,可见人工诱变对生物育种起着巨大作用。因此我们研究基因突变确实有很 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实生物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重组也会 造成生物变异。那么基因重组造成的生物变异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基 因重组。 3.基因重组 什么是基因重组呢?基因重组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 组合。关于基因重组我们在前面学习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时已经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大家先写一下,黄色圆 粒与绿色皱粒作亲本杂交,产生后代的过程。 P 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 ↓ F1 黄色圆粒 ↓ F2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提问:(ppt展示,分析)F2除了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以外还有两种亲本所没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绿色圆粒,这两种性状与亲本相比是不是变异性状? 提问:它们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回答:在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 生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 过渡,激发学生第 10 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的基因自由组合形成的。) 可见,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后期 (播放减数分裂过程的部分flash动画) 设问: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常常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继续学习的热情 联系实际和前面所学的知识,形成概念 以上是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我们看到这两种类型的基因重 新课 大家举出的例子有好多,要强调的是这些基因重组的变异必 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局部互换,而造成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教师引导回答。) 学生动手,思考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 联系所学知识 落实教材分析分析问题 组都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实现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学生回答 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当两者杂交时,基因重新组合,就使子代产生了变异,这就是基因重组造成的变异。基 因重组引起的变异又有什么特点?下面请大家阅读书上第45页下段的内容。 提问:为什么基因重组形成的变异丰富? (回答: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学生回答时可由教师引导完成) 讲述:我们看书上给了一个数据,210=1024种是说具有10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时,只考虑自由组合引起的基因重组,F2可能出现的表现型。在生物体内尤其是 在高等动植物体内控制性状的基因数目是非常巨大的,由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革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引起的基因重 组在自然界中也十分常见,如果把这些因素都考虑在内,那么生物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变异就更多了。请大家举出基因 重组的例子。 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生仔细观看后 回答 第 11 页

教学环节 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分析理解,创设问题情景 学生阅读教材 学生总结 学生讨论 课堂练习 Ppt展示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结课 学生课堂练习 知识理解运用 知识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内容我们用了二课时学习,要求掌握以下几形成知识网络 个问题: 第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