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微专题1光照图的判读与绘制(新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微专题1光照图的判读与绘制(新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2)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与之相对组成经线圈的那条经线上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3)过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点的那条经线的地方时,要么是0时,要么是12时。切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的是0时,切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的是12时。

6.确定昼夜长短

(1)确定昼长和夜长:光照图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纬线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2)确定昼夜长短:同一纬线上的各地昼弧(或夜弧)是等长的,若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若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

(3)确定极昼极夜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出现时间正好相反。

7.确定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其他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从这条纬线向南、向北递减。

例2] (2015·天津卷)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1)~(2)题。

(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上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2)在上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此时晨昏线大致经过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甲地离赤道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A项正确。第(2)题,观察者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为下午时段。由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晨线附近;丙地处于正午;丁地位于下午时段,太阳位于其西南方向向西南方向观测日食。

答案:(1)A (2)D

光照图的绘制与转换

1.光照图的绘制方法

(1)先在太阳光直射点处画一个垂直于球面的箭头,表示直射光线。以夏至日图为例说明直射光线的画法:用直尺对好圆心与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垂直于晨昏线,在圆的外侧画一条线段,即直射光线。

(2)用若干个彼此平行、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太阳光线。 (3)任何节气的光照图,晨昏线与太阳光线都是垂直的。 (4)冬、夏至日的光照图上,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5)在冬、夏至日图上画黄道面(要用一条直线表示,不必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将太阳光线延长即可。黄道面要经过的三个重要的点是:北回归线的一个端点、圆心、南回归线的另一个端点。

(6)地球的地轴和黄道面可以延长到圆的外边,其他的线(经纬线、晨昏线)都不要画出圆外。

(7)画冬、夏至日光照图时,如果地轴是倾斜的,太阳光线应画水平,如图所示:

2.光照图的转换 (1)图图转换的空间思维法

解决日照图问题,需要足够的立体几何知识基础,要能够把平面图转换成立体图,也要能把立体图转换成平面图。前面列举的侧视图、立体图和俯视图要能够相互转换,在进行图形转换时要能够将一幅图的点正确转绘到另一幅图上。如下图:

(2)对称思维法

很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例如:

①当66°34′N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时,66°34′S以南一定出现极夜现象;晨昏圈与70°N相切时,它一定同时与70°S相切。

②晨昏圈一定平分赤道。由此可以推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

③一天的正午为12:00,上午和下午的时间等长,日出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对称。

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就是夏季;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反之亦然。

⑤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南。

⑥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夜长相等。理论上,某地昼长最大值与昼长最小值之和为24小时。

(3)添加辅助线的割补思维法: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常常利用局部日照图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应树立“全局”观点,即把局部图恢复为整体图。局部图一般均可用“补”的办法回归至全图。试题命制者之所以要将一个本来完整的图形割下一块来,就是为了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我们应将陌生的图形还原成我们熟悉的图。例如:下面图1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30°N纬线圈的交点。图2是利用添加辅助线法还原的日照图全图。

例3] 下图为“局部日照图”,图中O为南极点,阴影部分表示黑夜,OP为本初子午线,∠POQ=60°,∠POM=30°。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20.5°S,60°W C.20.5°N,60°E

B.23°26′S,60°W D.23°26′N,120°E

(2)图示时刻,M点物体的日影朝向为( ) A.正东 C.东北

B.正西 D.西南

(3)图示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伏尔加河航运繁忙 B.拉普拉塔河正值丰水期 C.长江三峡水库正值泄洪期 D.密西西比河出现凌汛现象

解析:本题组图可转化为右图。第(1)题,该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因此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M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OP为本初子午线,∠POM=30°,则30°E的地方时为18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60°W;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昏线与极圈没有相切,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可能为20.5°S。第(2)题,由图可知,南极地区发生极昼,则南半球为夏半年,全球除极昼极夜区以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因此M地日落西南,物体的日影朝向为东北。第(3)题,由分析可知,该时期为南半球夏半年,南美洲拉普拉塔河正值丰水期。北半球为冬半年,俄罗斯伏尔加河正值结冰期;我国长江三峡水库正值蓄水期;美国密西西比河无凌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