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800 多平方米) ;

③“海连新天大酒店”室内设计及外观装饰设计(教师团队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4000 多平方米) ;

④“东海县总工会”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团队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3200 多平方米) ;

⑤“南京八卦洲医院”室内装饰项目设计,项目规模3400平方米; ⑥“蚌埠市固镇检察院办公楼”室内装饰项目设计,项目规模7000平方米; ⑦“连云港市环保局环保检测中心办公楼”室内外装饰项目设计,项目规模2000平方米(8 个方案);

⑧“东海县水晶公园餐饮娱乐组群”建筑环境及室内装饰项目设计,项目规模3000平方米。

(4)教学团队建设富有成效

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专职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硕士研究生3人,双师素质教师5人,校外兼任主讲教师3人。多名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省内外设计多种奖项。教研室定期推荐教师外出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近几年在各类期刊共发表论文10多篇,参与编写教材4部,主持、参与校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3项,并指导多名学生设计作品在省内外获奖。(见表3I-6-2)

表3I-6-2近四年专业建设获得成果

类别 项目名称 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师资队伍,引进企业人才作为外聘教师壮大师资队伍。 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2012师资 队伍 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工艺设计展》指导教师奖 (索安勇) 江苏省“领航杯”大学生数字媒体竞赛指导教师奖 (索安勇) 首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 2012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奖”专业组优秀奖

2013 省级 中国建筑艺术“青年设计师入围奖”(李婷婷) 时间 2013- 2014 2014 2012 等级 国家 授予部门 2013 2012 省级 国家 教材《立体构成》 课程 与 教材 教材《室内设计基础与务实》 实训 基地 与 资源库 建立校外顶岗实训实习基地,在2014年内建立了5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构建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 确定并完善了“坚持基础教学与技能培训两条主线并行,以校企合作为支撑,配合项目驱动教学为促进方式,构建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的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 全面推行“双证”制度,建立并完善职业资格等级培训体制。 教学 改革 与 科研 项目 院级青年基金 徽派建筑装饰研究及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美术大观》 传统窗棂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美术大观》徽派建筑装饰艺术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大舞台》民国时期中国画的创新分析 学生创《无锡滨湖区别墅室内设计》获江苏省大学生优秀毕业设确立环境艺术设计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发展重点,修改完善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市级课题 海州商业区建设与当地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研究 教材《环境艺术设计制图》 2013 2012 2012 2014 2014 2011- 2014 2013 2013- 2014 2013 2011 2010 2011 2014 市级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新实践 计二等奖 2013 省级 江苏省教育厅

1.3问题与差距

(1)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完善,顺应全方位合作需求的机制建设有待系统化。 (2)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学做合一、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先进教学模式执行面小。

(3)有待行业大师加盟,通过共同组建工作室教学团队,完善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4)实训条件的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资源尚待重新整合,实现实训资源的充分共享。

(5)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数量和质量尚需进一步加强。

2专业建设目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联合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与省内骨干企业、业界设计与管理专家,根据连云港市及江苏省建筑装饰行业人才的需求,推进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平台、小方向专业进阶”的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和行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中心和工程实训中心工作室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设计研发、技术推广、行业培训、管理机制创新助推连云港地域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化、高品质,满足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的绿色、个性需求,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区域行业吸纳专业人才和设计应用资源的双佳首选基地。

2.1以建立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为重点,创建校企合作的新机制

(1)针对连云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本专业联姻行业企业,深化与本地装饰行业明星企业连云港国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合作层次,带动连云港景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连云港东盛装饰工程公司、元洲连云港分公司、业之峰装饰连云港分公司等六家骨干企业,与环境艺术系合作共建“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

(2)建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以校企共同建设的设计创新中心、工程实训中心、企业教师工作站为平台,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实施职场化实训。以项目运作过程组织项目课程,调动各方资源和专兼教师队伍,联合教学,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改革。

(4)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企业品牌、推广技术、培训企业员工,为学生实习就业、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创造条件,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合作育人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2.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以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技术及环境设计实务、施工技术、工程品质控管为核心能力,培养在工程一线从事设计及工程品质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以行业和企业的岗位标准、职业能力结构的要求,参照装饰行业职业化运作方式,优化“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 “专业课程”和“素质育化” 融合的课程体系。 2.2.2课程体系建设

深化课程建设,依托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将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接,建立“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专业进阶”的课程体系;结合环境设计、装饰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流程各阶段能力点制订课程教学计划;建立典型项目课程资源库,共享至学院课程中心;优化“项目+主题”的教学模式;建立以项目课程为主导、工学结合紧密、职业能力突出、岗位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构建素质育化通识课程与素质育化项目课程相互交叉渗透的素质育化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互为补充,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培养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能力与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2.3课程资源建设

依据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设定课程建设目标,配合学院课程中心建设,三年内,建成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典型项目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其中2门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标准;编写、修订和出版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教材4本,其中申报省级精品教材2本;建成院级优秀课件5个,其中建成省级优秀课件1个;相关资源同步共享至课程中心。

凭借学院课程中心,优化教学的形态与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师生教学互动。整合国内外、校内外、课内外的数字资源,改变课程授课形式、课堂组织形式、实践教育形式,使资源建设的目标更明确地指向教育模式的转变,提升教育教学的效能。 2.3师资队伍建设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国际视野和行业实践能力,形成双向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