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练习题核对后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马原练习题核对后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性活动 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C.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D.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

36.实践主体是()

A.劳动者 B.人C.物质世界 D.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37.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物质生产实践 B.社会政治实践 C.科学文化实践 D.阶级斗争实践

38.人类世界从根本上说是()

A.自然界的产物B.脱离自在世界而存在 C.自在之物D.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39.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A.承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40.坚持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论B.辩证唯物论 C.折中主义 D.二元论

41.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 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

42.哲学上的二元论否认()

A.世界的物质性B.世界的精神性 C.世界的统一性 D.世界的联系性

4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脑的形成 B.物质文明的发展 C.语言的发展 D.生产劳动

4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D.揭示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45.从起源说,意识是() A.天赋的B.独立自生的

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对物质的反映

46.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47.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

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4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49.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50.错误思想归根结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人的主观想象 C.客观世界D.落后的思想意识

51.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A.人们的主观努力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D.思想斗争

5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5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作用 B.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54.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55.关于意识的作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C.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作用

D.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56.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是()

A.矛盾和运动的观点 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普遍和特殊的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5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 C.是否承认矛盾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质的飞跃

58.“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论点是()

A.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机械类观点

5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发展是否迅速明显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是否引起部分质变

60.“是就是是,否就是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信条的实质是()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诡辩论 D.绝对主义

61.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中 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处于不断的质变中 D.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62.中国古代哲学家柳宗元说“自动自休,自峙自流”,“吁炎吹冷,交错而动”。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诡辩论的观点

63.“一切具体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是() A.机械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D.外因论的观点

6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5.唯物辩证法认为()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66.区分事物的依据是()

A.事物的本质属性B.事物各方面属性的总和 C.事物的量的规定性D.人的直觉

67.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68.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6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70.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时

()

A.根本性的质变 B.单纯的量变

C.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D.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71.在总量没有增减的条件下,事物结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是() A.形而上学观点B.诡辩论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唯物辩证法观点

72.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

A.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B.事物发展过程的非连续性

C.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D.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73.科学家洛伦兹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引起龙卷风。”这种“蝴蝶效应”的说法() A.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C.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说明了一事物、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7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踞,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75.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A.量变质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76.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

D.矛盾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77.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

A.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C.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8.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 A.都有共同点

B.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C.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中 D.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79.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唯物论的观点 B.唯心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80.看问题,不仅承认“非此即彼”,也承认“亦此亦彼”,这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8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A.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B.矛盾双方的完全一致

C.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