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难题易错题好题组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化学难题易错题好题组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B、氯气和溴化钠反应后有氯气剩余,氯气和溴都能和碘化钾置换出碘单质,氯气的存在影响溴的反应,所以右边棉花变为蓝色不能得出氧化性Cl2>Br2>I2,故B错误.

C、左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右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溴的氧化性大于硫单质,但氯气和溴之间不发生反应,不能证明氯气和溴之间的氧化性强弱,故C错误.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该反应放出热量,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气体中还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和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也生成硅酸,所以不能据此判断非金属性:Cl>C>Si,故D错误; 故选A. 21.(2011?台州模拟)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a、b为铜电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B.电解时,当阴极逸出amol气体,同时有W克Na2SO4﹒10H2O析出,保持温度不变,剩余溶液中的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0.02gH2时,b极周围会产生0.02gH2

【解答】解:A、左边装置是氢氧燃料电池,所以是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正极上氧化剂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即氧气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A正确.

B、电解时,阴极上析出的是氢气,当阴极逸出amol气体电解的水的质量为: 2H2O

O2↑+2H2↑,

+

+

36g 2mol 18ag amol

所以当阴极逸出amol气体电解的水的质量为18ag,电解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故B错误.

C、电子在导线中移动,不能在溶液中移动,故C错误;

D、燃料电池和电解池中转移的电子数是相等的,当电池中消耗0.02gH2,根据电极反应:

﹣﹣++

H2→2H+2e,所以转移电子0.02mol,b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转移电子0.02mol,会产生0.02gH2,故D正确. 故选BC.

第21页(共26页)

22.(2011?北京模拟)已知Fe可用K3Fe(CN)6来检验(呈蓝色).将图I装置中的铁棒末段分别联上一块锌片和铜片,并静置于含有K3Fe(CN)6及酚酞的混合凝胶上.一段时间后发现凝胶的某些区域(如图II示)发生了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甲区不变色

2+

B.乙区呈现蓝色

2+

C.丙区产生Cu离子 D.丁区产生Fe离子

﹣﹣

【解答】解:A、甲区发生电极反应:O2+2H2O+4e=4OH,生成的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甲极区变红色,故A错误;

B、乙区发生电极反应:2Zn﹣4e=2Zn,所以乙极区不变色,故B错误;

﹣﹣

C、丙区发生电极反应:O2+2H2O+4e=4OH,不会产生铜离子,故C错误;

﹣2+

D、丁区发生电极反应:2Fe﹣4e=2Fe,故D正确. 故选D. 23.(2011?绵阳模拟)如图I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以左右移动,F受压力恒定.甲中充入2mol A和1mol B,乙中充入2mol C和1mol 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B(g)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A.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的2到4之间

B.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1处,则乙中C的转化率小于50%

C.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靠近2处,则乙中F最终停留在右侧的刻度大于4

D.如图II所示,若x轴表示时间,则y轴可表示甲、乙两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或A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A、2A(g)+B(g)

png_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BMAAAAJCAYAAADQHRcxAAAAAXNSR0IArs4c6QAAAARnQU1BAACxjwv8YQUAAAAJcEhZcwAADsMAAA7DAcdvqGQAAAA+SURBVChTY/hPAmBgYPgPwrgAbhk8luAylCzDYPagGwo2DCZI

,由于MU1CkBFUSjuXEYotQk7DGgHkGoo3Nkk1FAAPrhoD3qE1DAAAAABJRU5ErkJgguiPgeS8mOe9kQ==2C(g)甲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甲中压强降低,最多能转化为2 mol

C,但是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C的物质的量在0﹣2 mol之间,所以达到平衡后,隔板K不再滑动,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0﹣2之间,故A错误;

B、“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1处”说明反应后气体体积为5格,即物质量为2.5mol,设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量为2x,故2﹣2x+1﹣x+2x=2.5,则x=0.5mol,则甲中A的转化率为50%.

第22页(共26页)

但是对于乙来说,就不同了,如果无He,甲与乙是等效平衡,但乙的压强比甲小,则 2C(g2A(g)+B(g)的平衡向右移动了,故其转化率比大于50%.故B错误;

C、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靠近2处,说明甲中反应物完全转化为C,物质的量为2mol,如乙平衡不移动,乙中为C和He,共3mol,体积为6,F应停留在4处,但因为保持恒压的条件,乙中2A(g)+B(g)2C(g)反应体系的压强降低,所以到达平衡时,乙向逆方向反应方向移动,导致到达平衡时甲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大于乙容器中C的物质的量.甲、乙容器中压强相等,若平衡时K停留在左侧2处,则活塞应停留在右侧大于4处,故C正确;

D、甲中反应向右进行,A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少,乙中反应向左进行,A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但反应开始时无A,故D错误. 故选C. 24.(2011春?沈阳校级月考)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C(s)+O2(g)→CO2(g);△H1和C(s)+O2=CO(g);△H2,则△H1>△H2 C.在101KPa时,2 H2 (g)+O2 (g)=2 H2O(l);△H=﹣571.6kJ?mol,则2mol液态水分解成2mol氢气和1mol氧气吸收571.6KJ的热量

D.含2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时放出28.7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 【解答】解:A、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能量越低越稳定,故A错误;

B、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H为负值;而△H1是碳的完全燃烧的反应热,△H2是碳不完全燃烧的反应热,而碳的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其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故△H1<△H2,故B错误;

C、2mol氢气与1mol氧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水放出热量571.6kJ,故2mol液态水分解成2mol氢气和1mol氧气吸收571.6KJ的热量,故C正确;

D、含NaOH 20.0g的稀溶液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放出28.7kJ的热量,放热反应的△H应为负值,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kJ/mol,故D错误; 故选C. 25.(2010?浙江)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

﹣1

+2O2(g)=CO2(g)+2H2O(g)△H=﹣890.3kJ?mol

B.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1

﹣1

﹣1﹣1

2NH3(g)△H=﹣38.6kJ?mol

﹣2+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Mg+2OH=Mg(OH)2↓

﹣﹣

D.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Al2O3+2OH+3H2O=2Al(OH)4

【解答】解:A、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能量,气态水不属于稳定的化合物,故A错误;

B、合成氨反应是可逆的,所以0.5mol N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应该大于19.3kJ,故B错误;

第23页(共26页)

C、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故C错误; D、Al2O3与碱反应在溶液中是以Al(OH)4的形式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26.(2010?广东)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Zn﹣2e﹣=Zn

2+2+

B.电池反应:Zn+Cu=Zn+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移向正极 D.盐桥中K+移向ZnSO4溶液

【解答】解:A、Zn是负极,故A错误;

B、电池总反应和没有形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故B正确;

C、根据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C正确;

+

D、在溶液中,阳离子往正极移动,K移向CuSO4溶液,故D错误; 故选:BC. 27.(2010?钟祥市校级模拟)2005年10月12日,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飞船是用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2NH4ClO4

N2↑+4H2O+Cl2↑+2O2↑;△H<0.下列对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

( )

A.高氯酸铵的水溶液呈酸性

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D.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解答】解:A、高氯酸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故A正确;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

C、符合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推进航天器升空说明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动能,故D正确; 故选B.

28.(2010?浙江模拟)如图为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第24页(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