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侃《浙江导游基础知识》题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谢文侃《浙江导游基础知识》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35、明朝名将 在临海八年,抗击倭寇九战九捷,并创造性的加盖了两层中空敌台。 A、戚继光 B、俞大猷 C、唐顺之 D、郑成功 36、下列关于皤滩古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皤滩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朱姆溪与永安溪交汇点上 B、皤滩历史悠久,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

C、皤滩弯曲形似一条龙,西龙头,东龙尾,中段弯曲成龙身 D、古街旁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 37、下列关于高迁古民居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迁古民居保存有十三座明清年间仿照太和殿建成的古宅院,是典型的江南望族居住地B、高迁古民居是吴氏一族集居地,吴氏一族涌现出了众多杰出人才 C、高迁古民居群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保存完整,历数百年而不衰 D、高迁古民居村民已经全部迁出,仅作为旅游景点开发

38、 坐落在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华顶山麓,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和韩、日两国天台宗的祖庭。

A、国清寺 B、塔头寺 C、天童寺 D、雪窦寺

39、 与齐州灵岩寺、润州栖霞寺、荆州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 A、阿育王寺 B、国清寺 C、天童寺 D、雪窦寺

40、国清寺是在 由晋王杨广根据智者大师亲自绘制的蓝图命人建造的。 A、汉朝 B、唐朝 C、隋朝 D、宋朝

三、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绍兴人杰地灵,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其中有 等。 A、秋瑾 B、鲁迅 C、蔡元培 D、周恩来 E、黄宗羲 2、下列选项中位于绍兴的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有 。 A、鲁迅故里 B、大禹陵 C、东钱湖 D、五泄 E、柯岩

3、绍兴的AAAA级旅游景区有 。

A、鲁迅故里 B、会稽山旅游区 C、柯岩风景区 D、新昌大佛寺景区 E、长屿硐天

4、下列关于绍兴旅游说法正确的有 。 A、“江南风情看绍兴,江南古城看绍兴,江南文化看绍兴”

B、历史上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400多位著名诗人都留下了赞美稽山鉴水的绚丽诗篇

C、诸暨市浣江一五泄风景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D、环城河、新昌沃洲湖风景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E、长兴金钉子地质遗址为国家地质公园

5、台州港由 等港口组成,是现代的国际大港。 A、海门港 B、乍浦港 C、大麦屿港 D、小洋山港 E、健跳港 6、《四库全书总目》收录的台州人作品有 。

A、昆虫学专著《促织经》 B、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C、食用菌专著《菌谱》 D、经济地理书《五岳游草》 E、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

7、台州人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 。 A、台州乱弹 B、蓝印花布 C、湖笔 D、济公传说 E、无骨花灯

8、下列对台州风景描述正确的有 。

A、台州名山古刹时掩时映、碧海蓝天云卷云舒,自有一派江南“海上仙子国”的明媚秀色B、台州旅游以“佛、山、海、城、洞”五个方面最具特色

C、台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越乡风情,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土之乡的美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D、“台州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E、台州域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以水乡古镇名,以山海涌潮胜9、鉴湖的主要景点有 。

A、奇石云骨 B、南洋秋泛 C、五桥步月 D、葫芦醉岛 E、东汉笛亭

10、柯岩风景区由 等三大景区组成。 A、桃花源 B、白马湖 C、柯岩 D、鉴湖 E、鲁镇

11、下列关于鲁迅故里说法正确的有 。

A、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 B、它是鲁迅祖父在清朝嘉庆年间购地兴建的,同时建造的还有过桥台门

C、鲁迅家庭衰落后,经族人共议将这群屋宇连同屋后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家 D、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拆掉重建,但鲁迅家居住的地方主要部门幸得保存 E、鲁迅故居楼下往北是灶间,鲁迅在此认识了章运水 12、曹娥庙内的“四绝”是指 。 A、雕刻 B、楹联 C、塑像 D、壁画 E、题词

13、绍兴市郊三大著名风景点是指 。

A、柯岩 B、兰亭 C、禹陵 D、东湖 E、五泄 14、下列绍兴景点中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 A、曹娥庙 B、鲁迅故里 C、禹陵 D、高迁古民居 E、临海古长城

15、下列属于天台八大景的有 。

A、双涧迥澜 B、赤城栖霞 C、巫门渔笛 D、寒岩夕照 E、桃源春晓

16、唐朝诗人中曾经造访过天台山的有 。

A、孟浩然 B、苏轼 C、李白 D、陆游 E、徐霞客 17、属于仙居风景名胜区组成部分的有 。 A、神仙居 B、景星 C、十三都 D、永安溪 E、武坑玉界

18、下列台州景区中属于AAAA级景区的有 。 A、五泄风景区 B、长屿洞天 C、江南长城 D、永安溪 E、天台山风景名胜区

19、下列关于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说法正确的有 。 A、长屿硐天系隋朝以来人工开采石板后形成的石文化景观

B、因山上青松翠柏成荫,形如浩瀚碧波中的长形岛屿,故美其名曰“长屿”

C、因开采年代久远、规模宏大、内涵丰富而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第一洞” D、观夕硐的石碗,直径2.6米,已被批准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E、景大的硐最高达177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硐厅 20、台州著名旅游岛屿有 。 A、蛇蟠岛 B、桃花岛 C、大鹿岛 D、大陈岛 E、秀山岛

21、被称为大鹿岛三绝的是 。

A、水仙世界 B、十里金沙 C、奇礁异石 D、岩雕艺术 E、海上森林

22、皤滩古街建筑保存完好的匾有 。

A、唐朝时期的“霞蔚去蒸”匾 B、张謇题写的“尊德堂”堂匾 C、周梦坡所书“世守西铭”匾 D、清雍正年间的“贻厚堂”匾 E、清史部侍朗齐召南的手迹“洛社名高”匾 23、下列关于国清寺说法正确的有 。

A、坐落在天台县华顶山麓,是韩、日两国天台宗的祖庭 B、是寺庙中天下“四绝”之一

C、曾多次被毁,后在宋建炎二年修复,名列“五山十刹”之一

D、现存主要建筑是北宋时重建的隋塔、雍正年间重修的山门等建筑 E、西路的妙法堂和东一路的方丈楼、迎塔楼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 24、下列关于中华佛教城说法正确的有 。

A、佛教城位于台天县城关镇国清路,是中国佛教伽蓝菩萨的旧址 B、天台山佛教造像艺术已有4000多年历史

C、世界佛教大会授予中华佛教城法人代表汤春甫“佛艺大师”的荣誉 D、所制作的佛像采用传统的“木雕干漆”和“漆金朱金”制作技艺 E、制作的佛像被公认为现代无双,是世界宗教造像之精华 25、下列关于兰亭说法正确的有 。 A、因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名闻海内外 B、碑上“鹅池“二字传为苏洵、苏轼父子所书

C、小兰亭亭中碑上“兰亭“二字,系清朝康熙帝手书

D、御碑亭御碑正面《兰亭集序》为雍正手书,阴面《兰亭即事》是乾隆书写 E、为绍兴市效三大著名风景点之一

第十章 温州、丽水旅游

一、判断题(判断对的请选A,判断错的请选B,并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温州境内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鳌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其中瓯江为第二大河,干流长388公里。( )

2、温州市是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55人。( ) 3、“若城绕山外,当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因城于山,号斗城”是谢灵运在担任永嘉太守时建温州城的主要观点。( )

4、丽水市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全市土地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8.42%。( )

5、丽水市庆元县百山祖海拔1856米,为浙江省第一高峰。( ) 6、丽水市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 )

7、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哥窑大窑遗迹是我国白瓷历史上的名窑。( )

8、丽水市最早名称为括苍,因地处括苍山西麓,因避宋德宗李适(kno)的讳,改县名为丽水县。( )

9、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史称“东南第一山”。 ( ) 10、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宣布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

11、宋朝王十朋的诗句“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斗琮琤”描写的是南雁荡山。( ) 12、人称“小九寨沟”的是位于温州文成的铜铃山。( )

13、我国黄腹角雉的唯一自然保护区是泰顺县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14、楠溪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闻名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 15、“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描述的是雁荡山的三折瀑。( )

16、因文学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不朽名作《绿》而名扬天下的是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的梅雨潭。( )

17、苍坡村在村庄的布局构思上,非常注重蕴涵文化的内涵。村庄是以“七星八斗”来进行布局的。( )

18、玉海楼由孙诒让、孙衣言父子所建。( ) 19、丽水市著名景区南明山是畲族聚居的地方。( )

20、石门洞已成为我国道教名山的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二小洞天。( )

21、龙泉青瓷于2009年9月30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 22、温州的遂昌金矿是浙江省最大的金矿。( )

23、素有“古廊桥天然博物馆”和“廊桥之都”美称的是温州泰顺县。( ) 24、李白诗云:“何年霹雳惊,云散苍崖裂。直上泻银河,万古流不竭”,描写的是石门飞瀑。( ) 25、“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睛天雨点来”,写的是遂昌九龙山。( )

二、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西及西北部与 相连。 A、丽水市 B、台州市 C、福鼎市 D、金华市

2、温州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 平方公里。 A、7000 B、20000 C、380 D、11000 3、温州古为 ,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