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运营管理自考试题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 决定项目进度计划方法的因素有哪些P243-244

答:(1)项目的规模大小(2)项目的复杂程度(3)项目的紧急性(4)对项目细节掌握的程度(5)总进度是否由一、两项关键事项所决定(6)有无相应的技术力量和设备 6、 项目控制的主要文件包括哪些P248

答:(1)工作范围细则(2)职责划分细则(3)项目程序细则(4)技术范围文件(5)成本控制文件(6)信息控制文件

7、 绘制网络图需要遵守哪些规则P255-256 答:(1)网络图式有向图,图中不能出现回路

(2)活动与箭线一一对应,每项活动在网络图上必须用、也只能用连结两结点的一根箭头线表示 (3)两个相邻结点间只允许一条箭头线直接相连

(4)箭头线必须从一个结点开始,到另一个结点结束,不能从一条箭头线中间引出其它箭头线 (5)每个网络图必须只能有一个始点事项(源)和一个终点事项(汇) 8、 矩阵组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269-270 答:(1)必须有一个人花费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项目,有明确的责任制,这个人通常即为项目经理 (2)必须允许项目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来运行 (3)必须同时存在纵向和横向两条通讯渠道 (4)要从组织上保证有迅速有效的办法来解决矛盾 (5)各个经理都必须服从统一的计划 (6)无论是纵向或横向的经理(或负责人)都要为合理利用资源而进行谈判和磋商 8、要使矩阵组织能有效地运转必须考虑和处理好哪些问题?P270 答:(1)如何创造一种能将各种职能综合协调起来的环境。由于具有每个职能部门从其职能出发,只考虑项目某一方面的倾向,考虑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就是很必要的。

(2)一个项目中哪个要素比其他要素更重要?是由谁来决定的?考虑这个问题可使主要矛盾迎刃而解。 (3)纵向的职能系统应该怎样运转才能保证实现项目的目标,而又不与其他项目发生矛盾? 六、论述题 1、 试述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P236-237

答: (1)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项目管理一般由多个部门组成,工作跨越多个组织,需要运营多种学科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既要承担风险,又必须发挥创造性

(3)项目有其寿命授权计划和控制一次性的工作,在规定期限内到达预定目标。一旦目标满足,项目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解体,因此项目具有一种可预知的寿命周期

(4)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和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 需要建立围绕专一任务进行决策的机制和相应的专门组织

(5)项目负责人(或称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必须能够综合各种不同专业观点来考虑问题,成功的管理还取决于预测和控制人的形为的能力,项目负

责人必须使他的组织成员成为一支真正的队伍,一个工作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心的高效率群体

2、 试述矩阵组织的优缺点270-271 答:优点:

(1)强调项目组织是所有有关项目活动的焦点

(2)项目经理拥有对人力、资金等资源的最大控制权,每个项目都可独立的制定自己的策略和方法

(3)职能组织中专家的储备提供了人力利用的灵活性,对所有计划可按需要的相对重要性使用专门人才 (4)由于交流渠道的建立和决策点的集中,对环境变化以及项目需要能迅速的做出反应

(5)当项目不再需要时,项目人员由职能归宿,大都返回原来的职能部门,由于关键技术人员能够为各个项目

所共用,充分利用了人才资源,使项目费用降低,又有利于项目人员的成长提高 (6)矛盾最少,并能通过组织体系容易的解决

(7)通过内部检查和平衡,以及项目组织与职能组织间的经常性协调,可以得到时间、费用以及运行的较好平

衡 缺点:

(1)职能组织与项目组织间的平衡需要持续的进行监视,以防止双方互相消弱对方 (2)在开始制定政策和方法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劳动量 (3)每个项目是独立进行的,容易产生重复性劳动

第九章 质量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21

1、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的功能能力是指产品( )B P276 A.性能 B.可靠性 C.安全性 D.经济性 2、对于生产者来说,质量一般意味着( )D P277

A.可靠性 B.产品价值 C.安全性 D.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 3、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经常将质量定义为( ) B P278

A.信誉 B.价值 C.产值 D.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 4、为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所支付的费用是( )B P281

A.鉴定成本 B.预防成本 C.外部缺陷成本 D.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5、为评定产品是否具有规定的质量而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称作( )C P281 A.预防成本 B.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C.鉴定成本 D.内部缺陷成本 6、交货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称作( )C P281 A.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B.外部缺陷成本 C.内部缺陷成本 D.预防成本 7、交货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称作( )B P281 A.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B.外部缺陷成本 C.内部缺陷成本 D.预防成本

8、为满足合同规定的质量保证要求提供客观证据、演示和证明所发生的费用称作( D )P281 A.鉴定成本 B.预防成本 C.外部缺陷成本 D.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9、当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预防成本通常是( )A P281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10、当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及其可靠性提高时,外部缺陷成本会( )B P282

A.增高 B.降低 C.不变 D.呈现忽高忽低的状况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主要有( )ABCDE P276

A.性能 B.寿命 C.可靠性 D.安全性 E.经济性 2、无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一般包括( )BCDE P276

A.寿命 B.安全性 C.时间性 D.文明性 E.舒适性 3、用户对质量的评价因素主要有( )ABE P278

A.硬件 B.心理影响 C.价格 D.品种 E.产品或服务支持 4、运行质量成本包括( )ABCD P281

A.预防成本 B.鉴定成本 C.外部缺陷成本 D.内部缺陷成本 E.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5、下列各项属于“QC七种工具”的有( )ABCDE P285-290

A.统计分析表 B.因果分析图 C.数据分层法 D.数布图 E.控制图 6、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方法主要有( )ABE P296-297

A.QC小组 B.全员把关 C.团队工作方式 D.工作分解结构 E.质量教育 7、ISO9000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致性有( )ABCDE P306

A.目的一致 B.系统管理的思想一致 C.预防为主的出发点一致 D.基本要求一致 E.用事实与数据说话的思想一致。 三、填空题

1、ISO9000对质量的定义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P275 2、对于生产者来说,质量一般意味着“同技术要求的(一致性)”。P277 3、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经常将质量定义为(价值)。P278

4、好的产品支持可以部分地弥补(硬件质量)的某些不足。P279

5、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以1924年美国的休哈特提出的(控制图)为起点。P284 6、PDCA循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P291 7、全面质量管理观念之一是,质量的(恒定)比高产出量更重要。P297

8、在质量教育中,思想观念、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这三者是缺一不可。P297 9、质量认证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产品和质量体系的认证;(认证机构)的认可。P305 四、名词解释 1、 质量P275

22

质量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这个定义非常广泛,可以说包括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符合性的全部内涵。

2、 质量成本P280质量成本是企业为确保达到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损失。 3、 全面质量管理P295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把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数量统计方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

4、质量体系认证P304质量体系认证是指经质量体系机构确认,通过注册和办法体系认证证书,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有关质量体系标准要求的活动,是第三方对企业质量体系的评价。

五、简答题

1、有形产品的质量特性主要有哪些P276 答:(1)性能(2)寿命(3)可靠性(4)安全性(5)经济性 2、质量成本是如何构成的P281-282 答:(1)预防成本(2)鉴定成本(3)内部缺陷成本(4)外部缺陷成本 3、运用统计管理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P285 答:(1)数据有误(2)数据的采集方法不正确(3)数据的记录、抄写有误(4)异常值的处理 4、ISO9000系列标准主义包括哪些质量保证模式P302 答:(1)ISO9001—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2)ISO9002—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3)ISO9003—94《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实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5、ISO9000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一致性。P306-307

答:(1)目的一致 (2)系统管理的思想一致 (3)预防为主的出发点一致 (4)基本要求一致 (5)用事实与数据说话的思想一致 六、论述题

1、试述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QC七种工具”。P285-290 答:(1)统计分析表(2)数据分层法(3)排列图(4)因果分析图(5)直方图(6)散布图(7)控制图 2、试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P295-296

答: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人员及各个部门同心协力,把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数量统计方法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的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用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1)全面的质量概念 (2)全过程质量管理 (3)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 (4)全企业质量管理 (5)运用一切现代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

3、试述比较ISO9000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异同P306-308

答:一致性:

(1)目的一致 (2)系统管理的思想一致 (3)预防为主的出发点一致 (4)基本要求一致 (5)用事实与数据说话的思想一致 差别:

(1)ISO9000与TQM虽然都讲全面质量,但ISO9000的质量涵义比TQM所讲的质量涵义更广 (2)ISO9000与TQM都指全过程控制,但ISO9000强调文件化,而TQM更重视方法工具 (3)ISO9000是通用的标准,可比较、可检查、可操作、而TQM没有规范化 (4)按ISO9000能够进行国际通用的认证,而TQM则不能

第十章 精益生产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

1、大量生产方式的缺点是( )B P313

A.成本高 B.工人专业技能狭窄 C.工人过多地参与设计和管理 D.劳动分工不细 2、JIT生产方式起源于( )C P314

A.美国福利特汽车公司 B.德国奔驰汽车公司 C.日本丰田汽车公司 D.日本本田汽车公司 3、精益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是( )C P316

A.降低成本 B.提高生产率 C.获取利润 D.消除浪费

23

4、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目标是( )B P316

A.获取利润 B.降低成本 C.提高生产率 D.消除浪费 5、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B P320

A.生产同步化 B.生产均衡化 C.看板管理 D.大批量生产 6、必须停机才能进行的作业更换时间叫作( )C P324

A.调整时间 B.间歇时间 C.内部时间 D.外部时间 7、即使不停机也可进行的作业更换时间叫作( )D P324

A.调整时间 B.间歇时间 C.内部时间 D.外部时间

8、作业更换完毕后为保证质量所进行的调整、检查等所需的时间是( )A P324 A.调整时间 B.间歇时间 C.内部时间 D.外部时间 9、在精益生产方式下,设备的布置方式是( )B P328

A.O型布置 B.U型布置 C.W型布置 D.V型布置 10、U型的设备布置方式的本质在于将生产线的入口和出口放在( )C P328

A.平行位置 B.对应位置 C.同一位置 D.任意位置 11、精益生产方式最显著的特点是( )B P329

A.实现少人化 B.看板方式 C.设备U型布置 D.缩短作业更换时间 12、看板最基本的机能是( )A P330

A.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B.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C.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D.改善的工具 二、多项选择题

1、亨利·福特创立的大量生产方式的理论方法是( )ACD P312

A.零部件互换原理 B.工作扩大化 C.作业单纯化原理 D.移动装配法 E.设备U型布置

2、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为( )ACE P318-319

A.适时适量生产 B.提高劳动生产率 C.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D.设备优化配置 E.保证质量

3、实现适时适量生产(JIT)的基本方法有( )ADE P320-321

A.生产同步化 B.质量保证 C.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D.生产均衡化 E.看板管理 三、填空题

1、JIT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升华——(精益生产方式)。P315 2、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目标是(降低成本)。 P316

3、精益生产方式的最终目标即企业的经营目的是(获取利润)。P316 4、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目标是(降低成本)。P316 5、精益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排除(浪费)”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P317 6、JIT方式的生产同步化是通过(“后工序领取”)的方法来实现的。P320 7、实现适时适量生产的管理工具是(看板)。P321 8、精益生产方式的本质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P321 9、看板的主要机能是传递生产和运送的(指令)。P321

10、在精益生产方式中,生产指令只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P322 11、生产一个产品所需要的时间叫作(生产节拍)。P325 12、弹性作业人数的实现方法是(少人化)。P326

13、生产及运送工作指令是(看板)最基本的机能。P330

14、看板除了具有生产管理机能外,还具有(改善)机能。P331 15、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是具有高度(灵活性)、高效率的生产系统。P334 四、名词解释

1、 JIT生产方式P314

20世纪后半期,兼备手工生产方式及大量生产二者的优点又能克服二者缺点的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并

24

富有柔性的新的生产方式在战后崛起的日本应运而生,即丰田生产方式,后来又被称为(Just In Time)生产方式。

2、 精益生产方式P316

精益生产方式是各种思想和方法的集合,并且这些思想和方法都是从各个方面来实现其基本目标,因此精益生产方式具有一种反应其目标和方法关系的体系。 3、 生产均衡化P325

生产均衡化是指总装配线在向前工序领取零部件时应均衡的使用各种零部件,混合生产各种产品。 五、简答题

1、 大量生产方式有何特征P313

答:(1)在产品开发阶段,由市场调研人员提供某种新产品的设想,由分工不同的设计人员分别设计并

绘制图纸,再由制造工程师考虑制造工艺

(2)在生产阶段,将设备专用化,作业细分化,每道工序的工人只奉命完成自己分内的任务,保持原料、

零部件和在制品的充足库存,以保证生产连续性

(3)在完成阶段,由检查人员检查产品的质量,将不合格产品退回生产部门修理或重做,成品在仓库大

量堆积。它的基本发展模式是:“单一品种(或少数品种)大批量生产 —>以批量降低成本—>成本降低刺激需求扩大—>进一步带来批量的扩大”

2、大量生产方式的优缺点。P313

答:优点:实现了产品的大量、快速生产、并且成本随着生产量的扩大而降低,从而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

缺点: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较繁琐和缓慢,而且劳动分工极细,每个工人只会一种技艺,专业技能狭窄,缺乏灵活性,同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脱节。产品的设计和投产以及工艺制定等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工人没有参与设计和管理的权利,只被要求按图纸生产,按命令干活儿,成为一种单纯的“机器的延伸”。因此,工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关心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进一步,在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变化的今天,这种方式也日益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灵活变换生产的弱点。 3、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方法。P318-319 答:(1)适时适量生产

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

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少人化”,所谓少人化,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的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 (3)质量保证

在精益生产方式中,通过将质量管理贯穿于每一工序之中来实现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的一致性,具体方法是“自动化”。“自动化”是指融入生产组织中的这样两者机制:第一,使设备或生产线能够自动检测不良产品。第二,生产第一线的设备操作工人发行产品或设备的问题时,有权自行停止生产的管理机制

4如何实现实时适量生产(JIT)P320-321

答:(1)生产同步化 (2)生产均衡化

(3)实现实时适量生产的管理工具—看板 5实现少人化的前提条件是什么P327

答:(1)要有适当的设备布置 (2)要有训练有素、具有多种技艺的作业人员,即“多面手” (3)要经常审核和定期修改标准作业组合 6看板的主要机能是什么P330-331

答:(1)生产以及运送的工作指令 (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 (3)运行“目视管理”的工具 (4)改善的工具

7、精益生产方式除了其基本方法外,还包括哪些其他方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P331-333 答:(1)在零部件供应系统方面,采取与大量生产方式截然不同的方法

(2)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以并行工程和团队工作方式为研究开发队伍的主要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 (3)在产品的分销配送环节,与顾客以及零售商、批发商也建立一种长期的关系 (4)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形成一套劳资互惠的管理体制

(5)从管理理念上说,总是把现有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看做是改善的对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