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卷 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卷 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边加热边蒸出是为得到纯净产物 B. 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冷凝、回流

C. 小试管内盛放NaOH溶液,为除去产物中的乙酸 D. 浓H2SO4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提高反应转化率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边加热边蒸出,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乙醇和乙酸易挥发,边加热边蒸出的产物为混合物,故A错误;

B.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冷凝,无法回流反应物到反应容器中,故B错误;

C.需使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未反应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小试管内盛放NaOH溶液,会使乙酸乙酯发生水解而使乙酸乙酯损失,故C错误;

D.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既加快反应速率又提高反应转化率,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9.将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在下列物质上,固体表面观察不到明显差异的是 A. 铜片 【答案】A 【解析】

【详解】A.常温下,浓硫酸和稀硫酸分别滴在铜片,都不反应,则固体表面观察不到明显差异,故A选; B.浓硫酸滴至胆矾,吸水,蓝色晶体变成白色,而稀硫酸滴至胆矾无现象,观察不同,故B不选; C.浓硫酸滴至铁片,发生钝化,无现象,而稀硫酸滴至铁片放出氢气,有气体生成,观察不同,故C不选; D.浓硫酸滴至火柴梗,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火柴梗炭化变黑,而稀硫酸滴至火柴梗无现象,观察不同,故D不选; 故答案为A。

B. 胆矾晶体

C. 铁片

D. 火柴梗

20.一瓶澄清透明溶液,只可能含有Fe、Fe、H、Al、CO3、SO3、NO3七种离子中的几种,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开始时无沉淀,接着有沉淀产生,最后沉淀部分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A. H+、Al3+、CO32-、Fe2+ C. H+、NO3-、Fe3+、Al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开始时无沉淀,接着有沉淀产生,最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H+、Al3+,至少存在Fe3+、Fe2+中的一种;结合离子共存一定不存在CO32﹣、SO32﹣,则一定存在NO3﹣;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Fe,则一定不存在亚铁离子,故一定存在铁离子,据此解答。

【详解】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开始时无沉淀,接着有沉淀产生,最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H、Al,至少存在Fe、Fe中的一种;结合离子共存一定不存在CO3、SO3,则一定存在NO3;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能够氧化Fe,则一定不存在Fe,故一定存在Fe;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H+、NO3﹣、Fe3+、Al3+,故答案为C。

【点睛】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之间(如 Fe3+和 SCN-)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21.第二代复合火箭推进剂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①2NH4ClO4→N2↑+Cl2↑+2O2↑+4H2O;②4Al(s)+3O2(g)→2Al2O3(s)+QkJ(Q>0)。完成下列填空:

(1)书写H2O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Cl原子核外有______种不同能量的电子。 (2)上述物质所形成的晶体中,只包含一种微粒间作用力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N2 b. Al2O3 c. H2O d. NH4ClO4

(3)N2和O2都能与H2反应,但二者反应条件差异较大,分析可能原因:①从分子断键角度看,N2分子更难断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从原子成键角度看,O原子更易与H原子结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①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生成1molN2时,反应中转移_______NA电子。铵盐都易分解,NH4Cl、NH4HCO4等受热分解得到NH3和相应的酸,而NH4NO3等铵盐和NH4ClO4分解相似,一般无法得到对应酸,且产物可能为N2或NO等物质。请分析不同铵盐受热分解产物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

2+

2+

3+

+

3+

3+

2+

2﹣

2﹣

2+

3+2++3+2-2--

B. H+、Al3+、NO3- D. Al3+、SO32-、NO3-

(5)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可与反应②中所体现的能量关系匹配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2). 5 (3). b (4). N2分子中存在三键,键能很大 (5). O原子半径

更小,吸引电子的能力更强 (6). N2和O2 (7). 14 (8). 形成铵盐的酸的特性不同 (9). B 【解析】 【分析】

(1)水为共价化合物形成共价键,氯原子核外17个电子,有17种运动状态,不同能量的电子利用电子排布式判断; (2)晶体中存在微粒间作用力主要有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3)氮气分子中形成氮氮三键,键能大不容易破坏,性质稳定,氧原子原子半径小于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强; (4)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结合电子守恒计算电子转移总数,铵盐分解生成的酸的稳定性不同,反应得到产物不同;

(5)反应②4Al(s)+3O2(g)=2Al2O3(s)+QkJ(Q>0)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放出的能量是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详解】(1)水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能量的电子;

(2)a.N2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为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故a不符合; b.Al2O3 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只包含一种微粒间作用力,故b符合; c.H2O微粒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故c不符合; d.NH4ClO4存在离子键、共价键,故d不符合; 故答案为b;

(3)N2和O2都能与H2反应,但二者反应条件差异较大,分析可能原因:①从分子断键角度看,N2分子更难断键,原因是氮气分子中含有三键,键能大,②从原子成键角度看,O原子更易与H原子结合,原因是氧原子半径小吸引电子的能力强;

(4)①2NH4ClO4=N2↑+Cl2↑+2O2↑+4H2O,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3价升高为0价,氧元素化合价﹣2价升高为0价,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氧化产物是N2、O2,生成1molN2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总数为14mol;

,氯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5,原子核外有5种不同

形成铵盐的酸的特性不同,导致不同酸的铵盐分解产物存在差异。

(5)反应②4Al(s)+3O2(g)=2Al2O3(s)+QkJ(Q>0)是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 A.是吸热反应不符合,故A错误;

B.能量变化表示为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反应放出的热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图象不符合,故C错误; D.物质能量变化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化学键与化合物的关系:①当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②当化合物中同时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③只有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④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但个别含有金属元素,如AlCl3也是共价化合物;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铵盐;⑤非金属单质只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分子中无化学键。

22.研究NO2、SO2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一定温度下,NO2可氧化SO2,并发生如下反应:NO2(g)+SO2(g)NO(g)+SO3(g)+Q。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能加快反应速度又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加压 b. 移除SO3 c. 通入NO2 d. 加催化剂

(3)向恒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molNO2和1molSO2,测得不同温度、反应相同时间时,N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判断:

①反应中Q_____0(填“<”或“>”)。

②A、B、C三点的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气体物质的量:n(A)>n(B) b. 速率:v(B)>v(C) c. SO3体积分数:B>C

(4)中科院研究团队通过模拟实验提出:①大气颗粒物上吸附较多水时,NO2加速氧化SO2,并生成一种二元强酸,写出该强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