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江苏省十二大湖泊水环境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精)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5-02江苏省十二大湖泊水环境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图2 2001-2005年各湖泊总磷浓度变化

图3 2001-2005年各湖泊总氮浓度变化

与“九五”末相比,“十五”期间,我省八个代表性湖泊中,滆湖总氮、总磷污染均加重,水质由Ⅳ类急剧下降为劣Ⅴ类;洪泽湖总氮污染有所加重,受总氮影响,水质类别由Ⅴ类下降为劣Ⅴ类;饮用水源地尚湖总氮总磷污染均有所加重,水质由Ⅱ类降为Ⅲ类。太湖、玄武湖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均为劣Ⅴ类。骆马湖、阳澄湖、固城湖由于总氮污染减轻,水质分别由劣Ⅴ类、劣Ⅴ类、Ⅴ类好转为Ⅳ类、Ⅴ类、Ⅳ类(表5。总体来讲,全省湖泊基本达不到水质功能要求,大部分湖泊水环境质量持续下降。

表5 各湖泊“十五”与“九五”末水质对比

2.3湖泊主要生物组成变化

湖泊水生生物是一类再生资源,其本身是有消长变化的,这种变化是受湖泊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的和人为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物资源的变动主要表现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资源数量发生变化。一些湖泊的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已完全消失。湖中的初级生产者已由过去的水生维管束植物和浮游藻类两大类,转变为以藻类为主,表7给出了太湖、洪泽湖、滆湖等湖泊中主要藻类数量变化情况。原在水草丛中栖息或繁殖的,或直接、间接以水草为食物的动物,如鲤、鲫鱼,多种螺、蟹、钩虾等的数量和产量随水草的衰退而因之大大减少;而另一些滤食性动物,如鲢、鳙鱼、蚌类等随浮游藻类数量和生产量的增加,数量和产量也因之而大大提高,在湖泊渔货物中占据绝对优势。

3江苏省湖泊富营养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对江苏省部分湖泊调查研究发现,水体中高水平的磷和氮(尤其是磷,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因子。而引入这些高含量或负荷量的入湖途径和湖体内负荷则是产生我省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

3.1 点源污染

近年来,随着湖区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或间接排入湖泊的工业废水不断增加,是我省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苏湖泊流域,尤其是苏南湖泊地区的经济高度发达,工业企业集中,污染排放量巨大,近年来,工业排放的废水总量虽然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尚未达到要求,有些虽然达到排放标准,但是由于目前的排放标准高出湖泊环境标准的几个数量级,加上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污染压力仍然十分严峻。

另外,江苏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很大的一个点源污染。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江苏人口密度达729人,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平方公里增加15人,是全国平均水平5.36倍,在全国各省、区中仍居首位。太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0.4%,而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3%,可想生活污水排放量之大。同时城镇集中,老城镇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落后,雨污分流管网系统不健全,造成大量雨水污水未经处理都直接汇入湖泊;城市、工业园区利用湖景优势大量兴建,这无疑加重了湖泊的污染。

3.3 农业面源污染

汇集湖泊流域的地表径流也往往把大量营养物质带入湖泊。地表径流中营养物质的多寡与

湖泊流域的地表覆盖程度、土壤质地、透水性能等诸多种自然条件有关。根据土地利用状况不同,湖区地表径流可大致地分为农田、城镇、林地、牧场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地表径流量和营养物浓度差异较大,因此不同地表径流带入营养物对湖泊富营养化贡献的大小各不相同,如滆湖,平均每年湖区径流排放的总氮总磷分别为45.8t和19.2t,分别占湖体总氮总磷年输入负荷的1.2%和7.1%。1997年苏锡常地区耕地面积为706670hm2,其中水田面积535470hm2,旱地面积171200hm2,种植水稻516500hm2,十年来氮素用量增加,氮肥利用率下降,单位稻田向水体迁移的氮素总量也随着增加。假定增加了10%,则1997年向稻田由水体迁移的氮素量为13606.3t.由旱地向水环境迁移的氮素量为2180.75t·a-1,所以每年由耕地向水环境中输入的氮素总量为15787.05t。

3.4 大气沉降

存在于大气中的氮、磷等营养物(气态或颗粒物,经降雨或降雪的淋洗,直接带入湖泊的数量亦相当可观。一般来说,湖泊周围地区大气污染程度越重,空气中所含氮、磷浓度越高,经降水带入湖泊的营养物质的数量越多。邻近城市的湖泊可达7~8个百分点,远离城市的湖泊则仅为0.26~4.0个百分点。据最新对太湖湖面降水降尘研究表明,因湖面降水、降尘进入直接太湖水体的氮、磷量分别占入湖河道的约30%和15%。

3.5 人工渔业养殖

养殖性湖泊主要是以人为的方式向水体内投喂饵料以达到养殖鱼类的高产。投饵除部分为鱼类摄食外,未利用的饵料及鱼类排泄物通过物质循环成为肥料,改变了湖水水质。超密度养殖及大量的投饵加速了湖水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恶化。另外,风景旅游型湖泊,由于有大量游客的观光,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为扔掷,超出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