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期末考试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商业银行期末考试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

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而资金业务的规模和结构则是可控的,银行应该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的目标。 A.商业贷款理论:亚当斯密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的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B.资产转移理论:1918年

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这类资产具有信誉好、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特点,保障了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C.预期收入理论:1949年

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有保障,期限较长的贷款可以安全收回,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不稳定,期限短的贷款也会丧失流动性。(强调贷款偿还与借款人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贷款的期限与贷款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负债管理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主张银行可以积极主动地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的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

主张银行应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在存贷款业务之外,可以开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领域,如期货、期权等多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该理论还提倡将原本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转化为表外业务。

敏感性缺口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的差GAP=RSA-RSL缺口绝对值越大,利率风险越大。

持续期缺口

银行资产持续期与负债持续期和资产负债现值比乘积的差(DGAP=DA-UDL) 持续期: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所有预期现金流量的加权平均时间。

利率期货

交易双方在集中的市场以公开竞价的防止进行的利率期货合约交易。

利率期货以债券类证券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它可以回避银行利率波动所引起的证券价格变动的风险。

利率互换

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当事人,按照事先商定的条件,由固定利率换为浮动利率或由浮动利率换为固定利率,从而减少或消除利率风险的金融交易方式。

利率双限(上限、下限)

17

利率上限的购买者可以得到保证,贷款者不能把贷款利率提高到上限水平以上,借款者还可以向第三方购买利率上限,由第三方保证补偿借款人任何超过上限的额外利息。 利率下限是为保护贷款人免受利率下跌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利率双限是把利率上限与下限合并在一份合约之中,把贷款利率冻结在上限与下限之间,在市场利率走向不确定时,银行经常大量使用双限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真实票据论

商业银行贷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为抵押

银行怎样测量利率风险?资金缺口管理如何进行?(资金缺口与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关系) 资金缺口、利率敏感比率、持续期缺口

步骤:对资金进行缺口管理首先要进行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利率敏感性分析,然后结合利率波动周期进行利率敏感性资金的配置。当预测利率上升时,尽量减少负缺口,力争正缺口;当预测利率将要下降时,则设法把资金缺口调整为负值;当对未来利率走势不确定时,采取零缺口策略。

主动性策略是指商业银行预期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事先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调整,以期从利率变动中获得预期之外的收益。譬如,预期利率上升,商业银行通过增加敏感性资产或减少敏感性负债,将利率敏感性缺口调整为正值。

被动性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将利率敏感性缺口保持在零水平,无论利率如何变动均不会对银行净利差收入产生影响。这是一种稳健保守的风险管理策略,但也因此失去获取超额利润的市场机会。

利率风险管理中持续期缺口管理的含义和方法是什么?

持续期缺口管理就是银行通过调整资产与负债的期限与结构,采取对银行净值有利的持续期缺口策略来规避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总体利率风险。

当市场利率变动时,不仅仅是各项利率敏感资产与负债的收益与支出会发生变化,利率不敏感的资产与负债的市场价值也会不断变化。持续期缺口管理就是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的期限与结构,采取对银行净值有利的持续期缺口策略来规避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总体利率风险。

持续期缺口:是银行资产持续期与负债持续期和负债资产系数乘积的差额。 持续期缺口管理的局限性

(1)用持续期缺口预测银行净值变动要求资产与负债利率与市场利率是同幅度变动的,而这一前提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

(2)商业银行某些资产和负债项目,诸如活期存款、储蓄存款的持续期计算较为困难。因此持续期管理也不可能完全精确地预测利率风险程度。

(3)运用持续期缺口管理要求有大量的银行经营的实际数据,因此运作成本较高。

远期利率协议与利率期货规避利率风险的原理是什么?两者在应用时有什么特点? 远期利率协议是一种远期合约,交易双方在订立协议时商定,在将来的某一个特定日期,按照规定的货币、金额和期限、利率进行交割的一种协议。远期利率协议实际上是一种利率的远期合同,是为了防范利率波动而预先固定远期利率的金融工具。

利率期货是指交易双方在集中性的市场以公开竞价的方式所进行的利率期货合约的交易。利率期货合约具有标准化、低成本、集中交易等特点,具有较好的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

远期利率协议一般不在交易所交易,而在场外交易市场成交。远期利率协议没有固定的份额标准,可以适用于一切可兑换货币,交割日也不受限制,并且不需要保证金。灵活性强、交易便利。但违约风险高,且不一定能找到交易对手。

18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中间业务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能为商业银行带来货币收入,却不直接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

国际保理

又称承购应收账款,指在以商业信用出口货物时,出口商交货后把应收账款的发票和装运单转让给保理商,即可获得应收取的大部分货款,日后一旦发生进口商不付款或逾期付款,则由保理商承担付款责任。

票据发行便利

由一家银行或者一组银行提供的信贷便利,借款人可以在一个事先给定的时间发行短期欧洲商业票据。承销银行要承诺为没有售出的短期商业票据或者为支付短期商业票据提供担保。

资产证券化

银行将具有共同特征的、流动性较差的盈利资产,如贷款、应收款集中起来,以此为基础发售具有投资特征证券的行为。

中间业务的种类及特征(人行分类要不要?)

无风险、低风险类:商业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身份为客户提供代理首付、委托、

保管、咨询等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咨询顾问、代理、保管、基金类。

不含期权期货性质风险类:商业银行承担一定风险,但银行与客户承担的义务是对称的,客户不拥有单独

决定是否履行合同的权利。无追索权的资产证券化、贷款出售及代客交易、支付结算、银行卡。

含期权期货性质风险类:会形成银行潜在债券债务关系,并且银行应承诺购买方的要求,保证将来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履行承诺。对银行是或有债务。承诺、担保、租赁、金融衍生产品。

****中间业务定价不用看!

第十二章国际银行业

信用证

是一种由银行依照客户(付款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开立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向收款人(出口商)付款的银行保证书面文件。

项目融资

是一种贷款人没有完全的追索权,依赖于项目的资金和现金流量,资金回报和费用较高的新兴融资方法。

国际银团贷款

又称国际辛迪加贷款,指由一家或几家银行牵头,多家跨国银行参加,共同向一国政府、某一企业或某一项目提供贷款的方式。

RAROC方法

19

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是收益与潜在亏损或者VaR值的比率。其宗旨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贸易融资

是指商业银行对进出口贸易的资金融通。分为短期贸易融资与分为中长期出口信贷

第十三章电子银行业务及其发展

手机银行

也称移动银行,是利用网络以及移动技术实现银行与客户之间安全、方便、友好的链接,通过移动网络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一类电子银行业务产品。

电子银行发展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电子银行的特征 电子化带来的影响 ①竞争格局

②与客户的关系(主动权转移至客户) ③传统发展模式(网点规模→水泥加鼠标)

④产品创新思路(客户为中心,考虑电子银行渠道办理业务的需要) ⑤风险管理的范畴(更复杂、更大的系统风险) 特征:

1.以计算机为基础,以网络为媒介 2.客户自助服务

3.灵活便捷的全天候服务 4.边际经营成本低 5.业务综合性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的来源和种类 来源:

银行业务:银行业务、员工操作失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电子银行业务本身:网络社会化、终端社会化、客户进行自主操作。这些开放性的特征使得电子银行业务容易受到网络运营商、客户、黑客的影响。 种类:

1.战略风险:指商业银行的董事会、管理层对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策略、规划失误,或者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等重大事件时的决策适当可能引发的风险。

2.安全风险:指因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安全体系的缺陷,或受到攻击可能引发的风险。 3.法律风险: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欺诈事件可能引发的风险。 4.操作风险:指电子银行业务运营中遇到的法律纠纷可能引发的风险。

5.声誉风险:指关于电子银行业务的负面公共舆论和媒体言论可能对银行声誉造成损害的风险。

如何进行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