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单元复习《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对比,表现出文帝的贤明、识大体。这可以说是“结果”的对比。 作用:对比的手法给出了反面的参照物,使得正形象更加鲜明。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正面描写: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侧面描写

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

作用: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露,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 作者:北宋司马光 文章:《孙权劝学》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西汉司马迁 文章:《周亚夫军细柳》、《陈涉世家》

《左传》编年体史书; 作者: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文章:《曹刿论战》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文章:《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诗词五首》

21

《饮酒》1联系作者生平,说一说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会“悠然”与“见”的妙处。

明确:“悠然”说明诗人所见所感,并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是无意中看见,它把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对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

3.如何理解“真意”一词?

明确: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中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4.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的生活环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描写,细致地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悠然”的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抒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5.探讨:结合诗作说说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 “独善其身”。 《春望》

22

首联:写“望”中所见:国破家亡,都城满目萧然,荒草丛生,一片萧瑟悲凉的景象。这一联在内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颔联:感时恨别,寓情于景,触目伤情。突出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是寓情于景的名句。 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

明确:写诗人思亲之深情。他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此句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借搔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4.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体会本诗尾联中的“搔”字好在哪里?

明确:“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5.体会本诗是如何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

明确:诗人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以含蓄的语言,借景抒情,使本诗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完美统一。首联写“望”中所见,“国破”的颓壁残垣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比强烈,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颔联触景生情,用见花“溅泪”和闻鸟啼“惊心”衬托,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忧伤痛苦的心情。

《雁门太守行》。(1)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体会“压”“摧”两字的妙处。

明确: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23

一个“压”字,形象地描绘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摧”与“开”两字相对,反衬出将士的无畏精神。

(2)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临易水”有何深意? 明确: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色的血迹,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战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壮怀激烈的豪情。 (3)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诗点明主旨,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5.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明确:表现了守边将士誓死报国、英勇赴战(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 《赤壁》:

首联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一支“折戟”让诗人想到了什么?

明确:记叙。由这支小小的“折戟”,诗人想到了东汉末年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一次大战中的主要人物。这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写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写兴感之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深意?

明确:议论。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人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由此体现了诗人的非凡见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