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类接近,能够直立行走,可以使用天然工具,可能有语言能力. 2、能人大约出现在距今200万年前,能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 3、直立人:出现在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会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

4、智人:相当于现在的人类,出现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 他们不仅完全直立,而且脑容量已经达到了现代入的大小(平均为1360mL),这标志着他们的智力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因此,古人类学家把他们与现代入归为同一个种,即智人种. 晚期智人已开始分化出四大人种.

由此可以看出最终进化为现代入类的是智人. 故选:D

13.骨、关节、肌肉三者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分析】本题考查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 【解答】解: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A、骨骼肌虽然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但是没用跨越关节,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没有附着在相邻的骨上,不符合题意. C、两块肌肉没有跨越关节,不符合题意.

D、肌肉跨越了一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4.人的运动系统由( )

①骨 ②神经 ③骨连接 ④骨骼肌.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考点】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

【分析】人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解答】解:人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接;骨连接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所以,人的运动系统由①骨、③骨连接、④骨骼肌组成,而不包括②神经. 故选:B.

15.曾经有一个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子,就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污染

B.植物破坏

C.缺水干旱

D.食物链被破坏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据此答题.

【解答】解:在牧草留种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存在:草→鸟,草→昆虫→食虫鸟的食物链,草地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食物链,所以造成牧草留种区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 故选:D.

16.八哥会说“您好,欢迎光临!”,八哥这种行为属于(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攻击行为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解:八哥会说“您好,欢迎光临!”,八哥这种行为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模仿建立起来的行为.因此八哥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17.蜜蜂营群体生活,蜂群中的雄蜂、雌蜂、工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说明蜜蜂具有( ) A.迁徙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会行为

D.觅食行为

【考点】社会行为的特征.

【分析】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解答】解:“蜜蜂营群体生活,蜂群中的雄蜂、雌蜂、工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体现了蜜蜂有明确的分工,因此这说明蜜蜂具有社会行为. 故选:C

18.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绿色植物

B.吃植物的动物 C.空气和土壤 D.阳光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解答】解:在生物圈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故选:D

19.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 )

A.草 B.鼠 C.蛇 D.鹰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因此“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草. 故选:A

20.“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根据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可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阳光 【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参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说的就是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1.在下列实例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生态危机的是( ) A.酸雨

B.汞、镉等有毒物质的积累和浓缩 C.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