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育学试题(10套含答案)名师优质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最新教育学试题(10套含答案)名师优质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

A、言行一致 B、衣着整洁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

8、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A、指导自我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9、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10、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是与人类______出现的;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 2.教育的社会属性一般包括______、历史性和______。

3.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是______教育和教育______。 4.品德是一种______现象;道德是一种______现象。 5.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______性和空间的______性。

6.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______性、______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7.教材是知识接受活动中的主要______,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______。 8.课的类型大致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9.在教育目的确立依据问题上,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10. 教育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

2、全面发展教育:

3、教学:

4、陶冶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2.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

3.谈谈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五、论述题(16分)

为什么说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教育教学试题试题10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C 2.B 3.A 4.A 5.D 6.A 7.A 8.D 9.B 10.D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同时 培养人

2.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3.遗传 环境 4.出发点 归宿 5.共 个

6. 主体 示范

7.布鲁纳 布卢姆 8.家庭 社会 9.教师教 学生学 10.考试 考查

三、名词解释(每个名词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

2、 全面发展教育:即是指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陶冶法:是通过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教育的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广义的社会化,是指个体不仅掌握和内化一定的社会价值、规范、态度、信念,也掌握一定的学术性知识和技能,以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狭义的社会化,仅是指使个体获得一定社会的价值、规则、态度和信念。(3分)

具体表现在以下5方面:使学生获得和掌握一定的社会文化;使学生学会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个性化是个性形成和发展、其固有特征不断彰显的过程;促进个体主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每个要点1分) 2、(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2)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3)知行统一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和连贯性原则。(每个要点1分,共8分)

3、答: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其立论基础;(二)教育的服务方向是教育方针中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概括了实施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根本途径;(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概括了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育人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根本性问题 ;(五)坚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提高全面素质为根本。(前4点各1.5分,第5点2分) 五、论述题(16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整个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而决定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客体地位;同时,学生本身所具备的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的特点,也说明学生处于客体地位。(8分)

从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始终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特点,作为有自觉性和独立性的人,决定了他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