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解析版)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A.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 加深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C. 发现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规律 D. 完成了自然理论第一次大综合 【答案】A

【解析】图示显示的是爱因斯坦时空弯曲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四维空间和时空新的本质论,A正确;B属于量子论的影响;C和D属于牛顿经典力学影响。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尤其是君主之宪思想、“三权分立”以及“人民主权”理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包含了“权利”。“义务”等近代政治内容的“人民”一词,开始作为政治术语而流行。“人民”已经不再是潜惜懂懂糊里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辛亥革命后,其有新含义的“人民”影响更为广泛。

将“人民”本义彻底颠覆的是孙中山先生:“专制国以人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今日我正为共和国,应以人民为主体。”“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区民之全体。是四万万人民即今之皇帝也,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上述例句中的“人民”含义与共古义已有很大差异,而孙中山先生对“人民”的解释中,某些人已经不属于“人民”的范畴,这为日后毛泽东对“人民”的阐释理下了伏笔。 当时,与“人民”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国民”、“公民”。“参政权问题;凡生息于一国中者,苟及岁而即有公民之资格,可以参与一国政事;是国民全体对于政府所争得之自由也。……然希腊纯然贵族政体,所谓公民者,不过国民中一小部分,而共余农工商及奴隶,非能一视也。罗马所谓公民,不过其都会中之拉丁民族,而其攻取所得之属地,非能一视

也。”“卢梭之言曰:‘主权不在于主治者,而在子公民,公民全体之意向,即主权也。社会之公民,常得使用其主权,持以变更现行之宪法,改正古来成法上之权利,皆性所欲’”。

——摘 编 自 万齐洲、 冯天瑜《“人 民”词义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人民”一词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中外历史上“人民”一词含义的演变趋势。

【答案】(1)原因:民族危机严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民主意识的觉醒;民主革命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影响:有利于发动民众,推动中国近代政治运动的开展;有利于解放人民的思想,推动思想解放;丰富和发展了“人民”的内涵,为日后对“人民”的阐释埋下了伏笔;但带有明显的阶级属性。

(2)趋势“包含的阶层不断增多;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政治地位逐渐提高;含义不断增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

(2)依据材料中“与“人民”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国民”、“公民”。“参政权问题”的信息从社会阶层、地域范围、政治地位以及含义不同回答即可。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2 序号 1 2 3 4 5 6 时间 1950年2月14 日 1951年2月1日 1952年9月15 日 1952年11月9日 1953年6月4日 1954 年1月23 日 金额(旧卢布) 12亿 9.86亿 0.38亿 10.36亿 6. 1亿 0.035亿 用途 经济建设 购买军用物资 种植橡胶 购买60个步兵师装备 购买海军装备 有色金属公司

7 8 9 10 11 总计

1954 年6 月19 日 1954年10 月12 日 1954 年10 月12 日 1955年2月28日 1955年10 月31日 56.76亿 0.088亿 5.46亿 2.78 亿 2.47亿 7.23亿 有色金属和石油 特种军事用途 转让中苏合营公司苏联股份 转售安东苏军物资 转售旅大军事基地苏军物资 表2 为20世纪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论题:20世纪50年代苏联向新中国提供了大量贷款。

阐述:二战后初期,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苏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封锁和包围政策,再加上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政府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 开展“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苏联对中国的大量贷款有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和政治封锁,有利于中国工业化建设、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 示例二:

论题:苏联向新中国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阐述:二战后,世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组建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集团进行“冷战”,使全球笼罩在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实行敌视、封锁和包围政策,在亚洲推行热战,发动朝鲜战争,威胁新中国的安全。再加上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我国政府开展“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标。苏联对新中国的贷款多用于了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有利于中国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信息观点,并依据所学进行分析论证。本题从表格中信息从“20世纪50年代苏联向新中国提供了大量贷款”“苏联向新中国提供的贷款主要用于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信息提取观点,论证从新中国初期两极格局背景下中国实

行一边倒外交策略以及发展一五计划等工业和国防建设回答即可。 点睛:本题是表格非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 A、两头看,项间比:

①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②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

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客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流转与包产到户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流转的意义

【答案】(1)不同: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民有土地承包经营的流转权。

(2)意义:有利于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促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解析】(1)依据材料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经营模式、土地使用权以及经营规模回答即可。

(2)结合所学两种土地经营模式不同从农业现代化、土地使用率以及城市化进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角度分析回答。

点睛:意义影响类选择题主要是依托相关史料进行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它常以“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意义”“重要性”“作用”“积极影响”或“用…说明…意义”等形式为设问方式来考查学生知识整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