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12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社会学概论第12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与人们的客观地位常常出现不一致,因此主观法常常受一些限制。 3,客观探究法

调查员用一些客观指标来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常用的指标有:教育、职业、居住地区等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个人偏见小,缺点是被调查者的阶层归属意识表现不出来。 社会分层标准和量化表

常用的分层标准有以下几种:收入、职业、教育程度、权力。

最早进行阶层地位测定试验的人是Chapin 1931 ,Sewell 40,他们对被调查者进行家访,把收入,物质财富,文化财富和社会活动分成十几个项目进行调查,再进行评分并制成项目表,该项目表被称为社会经济地位量表。到40年代末Warner等又提出了更加精细的方法,叫地位特征指数(简称ISC)ISC由职业、收入来源、居住方式、居住地区四个变量来组成。

以上两法十分有名,但没有被当作一种技术固定下来。作为固定的阶层地位测量法被广泛使用的是职业声望量表,它是由芝加哥国民舆论调查研究所首创,在世界各国十分普及。根据特鲁芬的标准国际职业声望量表(Standard International Occupational Prestige Scale)计算出来的得分植,通过舆论调查将职业排成序列,再以此为基础,给所有职业分类,打0——100的分数。

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方法,由于都是以分析的多元的社会分层概念为前提,因此在阶层地位的测量上都需要用收入、教育、职业声望和权力等标准尺度,而其中,收入、教育、职业声望可被精练出量表,权力虽重要,但较难找到可行的测量方法对之进行量化。

层内关系和层外关系的定性研究 九、社会流动

1、社会流动的涵义:什么是社会流动?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的社会地位的转变,即人们从一个社会地位转移到另一个社会地位的现象。怎样判定一个人发生了社会流动?由于成年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主要由职业决定,且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人都要通过职业取得生活报酬,因此,职业成为划分阶层的主要依据。从而任何职业的转变都可以称为社会流动。

在不同的社会里流动的程度不同,根据社会流动程度可以把社会分为: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开放社会与封闭社会的主要差异在于人们的社会地位获得途径的差异。自致地位:在开放社会里,人们获得社会地位主要靠个人表现,即通过个人的直接努力,获得自己的地位,叫自致地位。先赋地位:封闭社会里,人们的社会地位与个人努力与否无关,而是由一些先天因素决定的,叫先赋地位。这两种途径,第一种被称为积效制,另一种为世袭制。

最常见的先赋地位的根据就是出身。孩子继承父母的社会地位。但有时其他因素如出生时间、地点等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地位。完全的开放和完全的封闭都不存在,没有一个社会的完全地单方面由先天因素或个人表现决定,二者总是互相渗透,混合并存,传统时代重先天因素,现代社会重个人表现。

2、社会流动的类型:就流动方向而言,社会阶层内部及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分为:

水平流动,指的是同一阶层内的职业转变,个人从某一社会地位被转移到同样高低的另一个社会地位的流动。 垂直流动,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

垂直流动又分为上向及下向流动,上向指由低层向高层社会地位的转变,反之,则被称为下向流动。

代间流动 主要指父子两代在社会地位上的差异,即亲职和子职的差异。 代内流动:个人一生中职业的转变,即初职和现职的差异。

以上两种流动方式的区别是考察的角度不一样,实际上二者是蜜不可分的。 3,社会流动的模式

所有社会都处于完全开放和完全封闭之间,它们都会包含一些自致地位和先赋地位,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理论上讲,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结构中,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毫无限制,即使有限制,其影响力也会降至最低,一般以美国社会为这种模式的代表,因为它被称为机会之国,人们认为在美国社会里上向流动的机会很多。 混合的社会流动模式

混合的社会流动模式指的是在一个开放社会内存在着僧侣式的社会流动模式或反之。也就是较封闭的社会流动模式可能出现在社会阶层的不同阶层之间。或是出现在不同社会类属之间;前者以中国传统帝制社会的流动为代表,后者以美国社会内部里的种族之间的流动为代表。

在中国传统帝王社会,天子之下是诸侯,是皇帝的亲属或有重大功劳者,位置是世袭制;下面为士大夫阶层,由考试决定,士大夫以下为平民和奴隶,通过考试,平民可入士大夫,因此,诸侯以上是封闭体制,士大夫以下是开放体制,存在垂直流动。

总之,一般规律是高度工业化和技术发达的社会,倾向于开放社会,因为这里需要的技术是靠个人学习得来的;经济依赖农业的前工业社会倾向于封闭社会,因为牢固的血缘和地缘纽带限制了流动。

4、社会流动的条件

现代工业社会里的社会流动趋于活跃

S.M.Lipset等曾在50’时就做过一个跨国研究,发现工业化带来了普遍的社会流动,而且在主要的先进国家中,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一定一样,但社会流动率几乎一致,因此他们得出结论:当社会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社会流动就会活跃起来。

为什么现代工业社会里的社会流动趋于活跃呢?他们认为:社会上层位置增多,给上向流动创造了条件。工业化的结果,带来了职业结构的转变,专业人员,中上层行政人员及一般的文职人员均有增加,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和工人则在减少。社会上层人口的出生率低,是上向流动的另一个条件。世袭制变为积效制,也是一个关键条件。仅有上述两个条件,制度上无改进,向上流动也不可能。全球看来,决定一个人职业和地位的因素已经基本由世袭制变为凭个人表现。虽然现代社会仍然存在世袭,但毕竟不多,仅限于生产资料的拥有者。绝大部分的地位都取决于世袭以外的因素。

教育也是上向流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即便上层会有许多空位,体制也打破了世袭制,但下层人士如果不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训练,那么也无法去填补这些空位。至于下向流动的条件,基本常识告诉我们它是和向上流动的条件相反的。 影响社会流动速度的因素,社会结构,个人所处的社会是封闭的或开放的社会结构,影响个人社会流动的机会,因此社会结构因素是社会流动的先决条件。教育:教育是影响现代社会流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为收入的高低,职业的分配,生活方式等都受教育的影响。

社会期望与期待:社会期望个人向上层流动并提高各种流动的机会,就可以影响个人的社会流动,反之则限制。家庭背景。人口变迁:出生率、死亡率的提高与降低,都足以影响个人的社会流动机会,倘若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上向流动机会就会减少,反之亦然。职业结构的变迁: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加个人的社会流动机会。晚婚:因为不必承担因早婚所带来的家庭和子女方面的负担。子女数目:子女数多,上向机会少,反之亦然。

什么是阶层自续?所谓阶层自续:一代的不平等会转移到下一代去。实际上就是社会阶层的封闭性,即阶层之间缺乏社会流动。现代社会阶层自续倾向的原因 财产私有制:上一代的财富可以合法的由下一代继承,从而保障了上层子女仍为上层,虽然很多国家抽很重的遗产税,却不能阻止富有人家在生前就把财产分给子女,因此上层人家的儿子仍属于上层。

教育的非平等性: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成果有差异。现代社会一般重在个人表现,而个人表现主要依赖于能力,教育则是它的主要代表。大量的研究显示:各阶层的教育成就差别很大,阶层越高,教育成就也越高。

那么为什么不同阶层之间的教育会有这样明显的差别呢?西方社会学几十年研究成果中有以下两种看法:不同阶层的子女学习环境不同。学习能力与家庭背景的关系被国际学术界形容为20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苏扎尼(Suzanne)1978年。

为什么上层子女的学习能力一般较下层子女的高?有人说是先天的潜能,但更多的学者强调后天环境的重要性。首先,在一定经济水平限度内,经济环境对孩子的学习造成障碍。其次,家庭文化环境;当经济条件运行到一定的水平后,经济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作用力就相对减少。

然而,无论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到哪一阶段,个人的教育成就取决于家庭的文化环境要多于物质环境,家庭文化环境可分为:A家庭所坐落的社会环境:这包括有形的社区和无形的人际关系。B家庭内部的文化环境:指家中上一代所创造的文化环境,它包括:文化活动:父母教育水平较高的家里的文化活动也较丰富。父母的关注:许多研究显示,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是关注子女的学业,期望较高,鞭策也较为殷切。而影响个人教育程度的各种因素中,父母的鼓励所发挥的作用较大。语言基础:不同阶层的父母在日常用语表达中,所用语法的复杂程度及表达的复杂度不一样,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对子女说话越用较复杂的表达。 将上述两个因果连串起来就是:社会阶层→教育→社会阶层。教育成了延续社会阶层的媒介,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世界各地在追求社会平等时,都从教育制度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