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大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专题试卷集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8年高考物理大二轮总复习:全套精品专题试卷集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图乙

【答案】 C

对于平衡状态中的“极值(临界)类”问题,通常有以下三种分析方法

(1)解析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在解方程时采用数学方法求极值.通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有二次函数求极值、讨论分式求极值、三角函数求极值以及几何法求极值等.

(2)图解法:此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物体只在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首先根据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矢量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进行动态分析,确定其最大值或最小值.

(3)极限法:极限法是一种处理极值问题的有效方法,它是指通过恰当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问题推向极端(如“极大”“极小”等),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暴露出来,快速求解.

稳态速度类模型

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直升

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像如图(a)所示.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绳悬挂运动员,每根绳与中轴线的夹角均为37°,如图(b)所示.已知运动员和降落伞的质量均为50 kg,不计人所受的阻力,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所受的阻力f与下落速度v成正比,即f=kv.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打开降落伞前人下落的高度.

(2)阻力系数k和打开降落伞瞬间的加速度. (3)降落伞的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

【解析】 (1)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得运动员v20

下落的高度h=2g,由图(a)可知v0=20 m/s,代入解得:h=20 m.

(2)由图(a)可知,当速度为v=5 m/s时,运动员做匀速运动,受力达到平衡状态,2mg

由平衡条件可得:kv=2mg,即k=v,解得k=200 N·s/m.在打开降落伞瞬间,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v0-2mg=2ma,解得a=30 m/s2,方向竖直向上.

(3)根据题意可知,打开降落伞瞬间悬绳对运动员拉力最大,设此时降落伞上每根悬绳的拉力为T,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则有:8Tcos 37°-mg=ma,代入数据可解得T=312.5 N,故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312.5 N.

【答案】 (1)20 m (2)200 N·s/m 30 m/s2方向竖直向上 (3)312.5 N

“稳态速度类”平衡模型一般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物理问题,其基本特征是物体在开始运动时并不平衡,而是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逐渐达到平衡状态.此类模型的一般解法是:先根据试题所描述的情境抽象出物理模型,然后根据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结合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当物体最终达到平衡状态时,则要依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列出物体的平衡方程进行求解.

专题强化训练(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

一、选择题(1~6为单选题,7~10为多选题)

1.(2017·泰安一轮检测)如图,斜面光滑的斜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放在斜劈上的物体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F作用,沿斜面向下运动,斜劈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对斜劈没有摩擦力作用 B.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若F增大,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也增大 D.若F反向,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也反向

解析:对物体和斜面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易知物体受重力、支持力以及拉力的作用向下运动,由于接触面光滑,故物体对斜面只有压力,因此对斜面分析可知,斜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故地面对斜面有向右的摩擦力,故A错误;B正确;增大向下的拉力时,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均不变,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大小与方向均不变,故C错误;无论滑块下滑还是上滑,滑块对斜面体的压力不变,即垂直于斜面向下,故F反向不会影响压力方向,因此斜面受到地面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

答案:B

2. (2017·太原市模拟)如图质量为M的滑块a,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滑块b在a上.二者接触面水平.现将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在b上.让F从0缓慢增大.当F增大到某一值时,b相对a滑动,同时a与地面间摩擦力达到最大.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μ1与μ2之比为( )

m

A.M C.

m

M+m

M

B.m M+mB.m 解析:由题意知当b相对a滑动,同时a与地面间摩擦力达到最大.以a为研究对μ1M+m

象,由平衡条件得μ1mg=μ2(M+m)g,解得μ=m,所以A、B、C错误;D正确.

2

答案:D

3. (2017·天津联考)如图所示,滑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左边受一个弹簧拉力作用,弹簧原长小于悬挂点的高度,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滑块,使滑块向右缓慢移动,并且滑块始终没有离开地面,则在上述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不变,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B.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不变,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C.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增大,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D.弹簧弹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增大,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解析:设悬挂点的高度为H,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弹簧弹力在竖直方H

向的分量Fy=k?sin θ-l0?sin θ,故Fy=kH-kl0sin θ,当滑块向右移动时夹角θ减小,可

??

知弹簧弹力的竖直分量在增大,Fy增大,故滑块与地面间的弹力减小,滑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减小,C正确.

答案:C

4.(2017·肇庆市二次模拟)设雨点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点(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的二次方成正比,即f=kSv2,其中k为比例常数,4

且雨点最终都做匀速运动.已知球的体积公式为V=3πr3(r为半径).若两个雨点的半径之比为1∶2,则这两个雨点的落地速度之比为( )

A.1∶ 2 C.1∶4

B.1∶2 D.1∶8

解析:当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力与阻力相等,即f=mg,故k×πr2×v2=mg44gρr=ρ×πr3g,即v2=,由于半径之比为1∶2,则落地速度之比为,1∶2,选项A正

33k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