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解析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6.【答案】D

【解析】

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A说法正确;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说法正确;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C说法正确;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根据碳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7.【答案】C

【解析】

解:A、远处就能闻到花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 B、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水银柱升高,说明原子间间隔增大,不是分子间间隔,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正确; 故选:C。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以及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分子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

解:有甲、乙、丙三种金属,甲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乙、丙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甲的活动性最强,乙、丙的活动性较弱,即金属活动性甲

第9页,共21页

>乙、丙;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丙>铜;而乙表面没有变化,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铜>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故选:C。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

解:由2C2H5SH+9O24CO2+2X+6H2O可知,反应前后碳原子都是4个,

氢原子都是12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X的化学式是SO2;

A、X是二氧化硫,不含有碳元素,表示有机化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硫中氧元素质量分数:

×100%=50%,该选项说法正确;

C、X中不含有碳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32:32=1: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第10页,共21页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答案】D

【解析】

解:由反应的结构示意图和模型表示的原子种类,可判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错误; B、由物质的组成可知,该反应共涉及NO、H2O两种氧化物,故错误;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故错误;

D、由方程是可知,应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6:4=3:2,故正确; 故选:D。

根据反应的结构示意图和模型表示的原子种类,可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表示,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反应的实质结合模型的结构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答案】A

【解析】

解:A.①棉纤维点燃后有烧纸的气味;羊毛纤维点燃后有烧焦羽毛味;②加入肥皂水后搅拌,软水中泡沫丰富;硬水中泡沫较少;③氯化铵加熟石灰粉末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生成,氯化钾和熟石灰不反应,故A完全正确; B.②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盛放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故B不完全正确;

C.①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保护着内部的铝不被氧化,不

第11页,共21页

能常用钢刷擦洗铝制品,故C不完全正确;

D.②甲醛水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有毒,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不能食用;③亚硝酸钠的毒,不能用来烹调食物,故D不完全正确。 故选:A。

A.根据物质的性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缺少营养素对身体的影响、食品安全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化学知识的总结,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答案】D

【解析】

解:A、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该溶液显酸性,则用蒸馏水润湿后,溶液的酸性变弱,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则测得的pH结果比实际值偏大。若该溶液显碱性,则用蒸馏水润湿后,溶液的碱性变弱,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则测得的pH结果比实际值偏小。若该溶液显中性,则用蒸馏水润湿后,溶液仍呈中性,测得的pH结果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

第12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