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解析:5.C 6.A 此时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到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时间为7月份前后,甲地在南半球东南信风的控制下。

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移动

8.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解析:7.C 8.C 第7题,图中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气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若丙是极地高气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故C项正确。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一定为西风带。若丙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夏季该气压带向高纬移动。第8题,若甲、乙风向相反,说明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由于不能确定甲、乙所处半球,故不能确定甲和乙哪个是信风带哪个是西风带。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9~10题。

9.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10.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9.D 10.B 第9题,从甲图可知为北半球,30°N~40°N受西风带影响,风向

9

为西南风。第10题,甲图表示北半球冬季,为1月份;乙图30°N~40°N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为北半球夏季,为7月份。

一、选择题

读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 A.北半球低纬环流 B.南半球中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 D.南半球高纬环流

2.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间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C.西南风

B.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1.C 2.A 第1题,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此图为北半球中纬环流。第2题,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之间为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3~4题。

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C.风力较弱

4.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C.低压控制

B.西风带影响 D.高压控制 B.气温较高 D.光照较强

解析:3.C 4.D 第3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确。第4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

10

方向。读图完成5~6题。

5.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解析:5.B 6.B 第5题,依据图示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可知,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6题,由图示自转方向可知,P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 )

A.甲图与丙图 C.丙图与丁图

B.乙图与丙图 D.甲图与丁图

8.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 ) A.3个月 C.9个月

B.6个月 D.一年

解析:7.D 8.B 第7题,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为夏秋季,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北移且达最北的时候,是夏至日;乙、丙两图为气压带、风带南移且达最南的时候,是冬至日;丁图是春秋分时。第8题,气压带、风带由甲图到乙图的变化反映了气压带、风带从最北移至最南,大约需用半年时间。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故可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B地从高纬流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A地从低纬流向高纬,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所以,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至纬度60°附近时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第(4)题,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 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

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