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完整word)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统领全文的一句是 2、 文中点睛之笔是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4、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5、 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6、文中前面说“斯是陋室”,结尾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

7、文章结尾提出两个历史人物、引用孔子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

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濯:。妖:。 3、不蔓不枝。蔓:。枝:。 4、不可亵玩焉。亵:。 5、陶后鲜有闻。 鲜:。 6、宜乎众矣。 宜:。 7、亭亭净植。 亭亭:; 植: 二、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回答以下问题

1、 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2、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 作者要赞颂莲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七年级下册 24 河中石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 ( ) (3)曳.铁钯 ( )(4)湮.于沙上 (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 (6)如是再啮.( )(7)不更颠.乎( )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 (9)竟.不可得 ( ) (10)众服为确论..( 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分) ⑴如是.

再啮 古义:( ) 今义:( ) ⑵尔辈不能究.

物理 古义:( ) 今义:( ) 3.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 C.一老河兵闻之 D.其反激之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译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6.回答问题: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是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4.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至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在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5.这篇课文选自__ 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小说。作者是______朝的_ _____。他曾经主持编纂了大型图书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 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掌管。 当涂:当权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 当:应当。 见:了解 ...4、孰若孤 孰:谁 .5、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 .6、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认清事物 ..二、翻译下列各句 答案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蒙辞以军中多务 三、写出自本课的成语 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只是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4、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 5、吕蒙总是以军中事多来推辞。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待)刮目相待、 开卷有益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示?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劝学。 容是什么?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的? 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其作用蒙修业,学有所成。 是什么?

七年级下册 8 木兰诗

1. 《 木兰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一书。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 kè )( hán ) 燕山(yān ) 胡骑( jì ) 辔头( pèi )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 ⑵万里赴戎机(赴:奔赴 )⑶出郭相扶将(郭: 外城 ) ...⑷策勋十二转(策:通“册”,记 ) ⑸著我旧时裳(著:穿 ) ⑹关山度若飞(度:度...过,过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⑴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 贴 ,意思是 粘贴 ⑵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火 通 伙 ,意思是伙伴 5.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的春马嘶叫声。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关塞山岭像飞一样地跨越。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和战士身经百战,转战数载,有的为国而死,有的胜利归来。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答: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乡都写得比较详,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略。这是因为诗的中心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 7.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答: 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 8.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一句从表现手法上看起了什么作用?

答:借木兰的心理状态勾勒征途中的景物,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思念,极大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9.木兰到家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木兰怎样的心情?有哪些动词? 答:通过“开、坐、脱、著、理、贴”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女孩生活的喜悦心情,以及伙伴诧异的表情。 10.“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排比,写出了 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1.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 。 12.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 ,对镜帖花黄。”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答: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15.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答: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6. 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答: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17.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全诗,你认为是木兰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反映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

木兰有许多可敬、可爱之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女孩子看到家里没有兄长,父亲已年老体衰,毅然替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她和将士们一起拼死作战,十年驰骋于疆场,这种英雄气概也是可敬、可爱。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高尚行为又是多么可敬、可爱。

18.按要求默写:

(1)、《木兰诗》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句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木兰诗》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矫健雄姿的诗句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