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径向壁和上下壁增厚(木质化或木栓化)成带状(一圈),称为凯氏带;横切面呈点状,故又称凯氏点 径向壁、上下壁和内切向壁增厚,横切面呈马蹄形 有少数内皮层细胞的壁不增厚,此细胞称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束间物质内外流通的作用 维管柱 中柱鞘 紧靠内皮层的一层薄壁细胞(少有2-数层),由原形成层细胞发育而成(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能产生侧根、不定芽、不定根、部分木栓形成层和形成层 双子叶植物通常不具有髓 根初生木质是由外向内逐渐发育成熟,称为外始式 原生木质部:管腔较小的环纹或螺纹导管组成 后生木质部:较大管腔的梯纹,网纹或孔纹等导管组成 (髓部) 辐初生木质部 射维管束 体现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统一 初生韧皮部 7、侧根的形成:起源于中柱鞘,经平周分裂、垂周分裂,侧根原基→根冠和生长锥,突破皮层和表皮形成侧根。不论主根,侧根或不定根所产生的支根统称为侧根。

中柱鞘细胞→平周分裂--细胞层数增加--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形成侧根的根原基--分裂、生长--生长点和根冠--继续分裂、增大和分化--穿越内皮层,皮层和表皮层--进入土壤

8、根的次生构造与初生构造的不同:周皮代替表皮,无限外韧维管束代替辐射型维管束 根的次生生长:由于根中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分化,不断产生新的组织,使根逐渐加粗,这种使根加粗生长称为~;由次生生长产生的各种组织称次生组织;由这些组织所形成的构造称次生构造;多数蕨类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不发生次生生长,保持初生构造,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可发生此生生长,具有次生构造。

9、根的次生构造发生:根的初生生长→薄壁组织(初木、初韧间)→恢复分裂机能→形成层→向初生木质部外方的中柱鞘发展→使中柱鞘称为形成层的一部分→凹凸相间的环→韧皮部下方形成层分裂快→次生木质部产生量多→形成层环变成圆环状 形成层:多为一层扁平细胞,不断进行分裂 组成 10、维管束:辐射维管束→外韧维管束

髓射线: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维管射线:形成层在一定部位也分生一些薄壁细胞,呈辐射状排列,包括贯穿在木质部的木射线和贯穿韧皮部的韧皮射线,具有横向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

向内:次生木质部 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 向外:次生韧皮部 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 发育方式也是外始式,数目与初生木质部相同 11、根的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机能形成,木栓形成层,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栓内层、木栓形成层和木栓层三者合称为周皮,代表皮行驶保护功能。

12、根的异常构造:某些双子叶植物的根,除了正常的次生构造外,还另外产生一些特有的维管束,称异型维管束,形成了根的异常构造亦称三生构造。与次生构造的主要差异在于皮层中不断产生新的形成层环,并形成新的异型维管束

13、异型维管束的类型:①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ⅰ不断产生新的形成层环始终保持分生能力,并使层层同心性排列的异型维管束不断增大,而呈年轮状,如商陆根ⅱ不断产生的新形成层环(仅最外一层),而内层各同心性形成层环于异型维管束形成后即停止活动,如牛膝、川牛膝的根②非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云锦纹状异型维管束:中央较大正常维管束形成后,皮层中部分薄壁细胞恢复分生能力,产生许多单独的或复合的异型维管束,均为外韧型,故横切面上可看到一些大小不等的圆圈状的花状纹理,如何首乌的块根。

14、根瘤(root nodule):豆科植物的根上常有的一种瘤状的结构,固氮作用

菌根(mycorrhiza):真菌着生于根的外层或侵入其细胞间隙甚至细胞内所形成的类似根瘤的另一种共生体。

根瘤和菌根:高等植物和微生物共生的现象

15、根的生理功能:根是重要的营养器官,主要具有吸收、输导、固着、合成、贮藏和繁殖等生理功能。

复习题

1、根和茎在外形上有何区别?何为叶痕、叶迹、顶芽、腋芽、副芽、节和节间、休眠芽、顶端优势

2、茎的分枝有几种类型?何为进化的类型?何为原始的类型?

3、依生活习性可将茎分为哪几类?如何区别缠绕茎与攀援茎、匍匐茎与平卧茎? 4、常见的变态茎有哪些类型?如何区别根状茎与根,块根与块茎? 5、茎尖分几部分?与根尖有何区别?

6、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木质茎的次生构造,及异常构造

7、名词解释:攀援茎、木质茎、草质茎、乔木、灌木、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叶状茎 知识点梳理

1、概念:节和节间:茎上生叶的部位称节(node);节与节之间的部位称节间(internode)

叶腋:在叶着生处,叶柄和茎之间的夹角处 木本植物的茎上还分布着叶痕、托叶痕、芽鳞痕和皮孔

叶痕:叶子脱落后留下的痕迹;托叶痕:托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 2、芽(bud):尚未发育的枝、花或花序,即是枝、花、花序的原始体。 依芽的生长部位分 定芽 顶芽: 生于茎枝顶端的芽 腋芽:生于叶腋的芽亦称侧芽 副芽:顶芽和侧芽旁边两个较小的芽,在顶、腋芽受伤时可取代其发育 不定芽 没有一定的生长位置的芽如大丽菊块根上的芽,秋海棠叶上的芽;或柳、桑等的茎枝或创切口上产生的芽。不定芽在植物的营养繁殖上有重要意义 花芽 混合芽 依芽的叶芽 性质分 依有无鳞芽 芽鳞分 依芽的活动状态分 活动芽 裸芽 休眠芽:又称潜伏芽,即长时间保持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 3、顶端优势:一般植物的顶芽有优先发育并抑制腋芽的作用,如摘掉顶芽,可以促进下部休眠腋芽的活动 4、茎的分枝类型: 假二叉分枝:合轴分枝的特殊形式,如丁香 单轴分枝:裸子植物和一些被子植物如杨树 原始类型 二叉分枝:低等植物、苔藓和蕨类植物地钱石松 进化类型 合轴分枝:大多数被子植物苹果桃马铃薯 5、茎的依质地分型:Ⅰ木质茎:ⅰ乔木ⅱ灌木(亚灌木或半灌木)ⅲ木质藤本Ⅱ草质茎:ⅰ一年生草本ⅱ二年生草本ⅲ多年生草本ⅳ草质藤本Ⅲ肉质茎 6、依茎的生长习性 直立茎(erect stem) 垂直于地面生长不依附它如紫苏、杜仲 物的茎, 缠绕茎(twining 细长,依靠自身缠绕它物stem) 作螺旋状上升的茎 攀缘茎climbing stem 细长,靠攀缘结构依附它物上升的茎 忍冬:顺时针 牵牛:逆时针 何首乌:无规律 栝楼、葡萄:茎卷须 薛荔:不定根豌豆:叶卷须 爬山虎:吸盘 钩藤、蒲草:钩、刺 匍匐茎creeping stem 细长,平卧地面,沿地面蔓延生长,节上有不定根 平卧茎 节上不产生不定根 如连钱草、红薯 蒺藜、地锦、马齿苋 7、变态茎的形态与类型: 地下茎的变态:根茎,块茎、球茎、鳞茎

地上茎的变态:叶状茎(叶状枝)、枝刺(棘刺)钩状茎、茎卷须、小块茎和小鳞茎 根状茎 肉质膨大呈根状,明显的节和节间 横卧生长,节上有退化的鳞片叶 根 无节和节间 一般呈圆柱形,土壤中越往下越细,分枝形成根系,不含叶绿体 先端有顶芽,节上有腋芽,向下常生不定根 不生芽、不生花 块茎 短而膨大呈不规则块状地下茎 节间很短,节上有芽,叶退化成小的鳞片或早期枯萎脱落 8、茎尖的构造与根尖的区别 分生区 茎尖 叶原基、芽原基,无根冠构造 根尖 根冠 块根 贮藏根,由侧根或不定根肥大而成如甘薯 在外形上往往不规则,而且在膨大部分上端没有茎和胚轴 圆锥状,顶端分生组织,具有强分生能力,又称生长锥 伸长区 成熟区 9、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表皮 原表皮层发展而来,一层扁平紧密的生活细胞,一般不具叶绿体,有的具有气孔、毛茸或其他附属物,外壁较厚,通常角质化,并形成角质层有的还有蜡质 基本分生组织,多层生活细胞,不发达壁薄,疏松有间隙,近表皮有叶绿体,并有厚角组织。与根不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茎中皮层最内层仍为一般薄壁细胞,分辨不出内皮层,与维管柱区域之间无明显分界,有的还有淀粉鞘 气孔和毛茸 根毛 皮层 维管柱 位于皮层以内,占茎的较大部分包括呈环状排列的维管束、髓射线和髓等曾称中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