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试题集和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地图学试题集和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1. 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22.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23.主比例尺 : 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24.局部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25. 长度比: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26. 长度变形: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v=μ-1 27. 面积比: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F之比。

28. 面积变形: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Vp=p-1

29. 角度变形: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30. 等变形线: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31. 方位投影 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32. 圆住投影 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33.圆锥投影 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34.等角航线: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者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

35.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13 / 34

36. 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德国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拟的。用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展成平面,即可构成墨卡托投影。

37. 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38. 分辨敏锐度:是指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最小的两个视点的能力,又称分辨率或解像力。

39. 视锐度(视力):分辨敏锐度的阈限的倒数.

40. 分区统计图: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 ,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的地图。 41. 定位符号图: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的专题地图。

42. 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43. 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44.地理图: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

45. 陆地水系: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大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

46. 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47.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程之差。 48. 等高线平距: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

14 / 34

49. 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的短线。

50. 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51. 居民点: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52. 交通网:是连接居民点之间的纽带,是居民点彼此之间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的重要通道。

53. 作者原图:编图者(多数为专题研究人员)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地图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

54. 编绘原图:制图人员按编图大纲的要求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55.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评价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

56. 遥感技术: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 57.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

58.空间分辨率:即地面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

59.卫星影像镶嵌图:不另外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将多幅影像依像幅边框显示的经纬度位置,镶辑拼贴而成的影像图。

60.卫星影像图:进行了影像平面位置的几何纠正和影像增强,图上绘制出较全

15 / 34

面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61.卫星影像地图:在卫星影像上,能够依据数字地面模型(DEM),进行共线方程纠正,有详细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62.计算机图形学 (Computer Graphics):研究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它是以解析几何原理为基础,将显示器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屏幕光栅点阵与图面直角坐标系形成对应。

63.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实施综合、交互处理的一门综合信息处理技术。 64.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5.包含: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但不同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6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7. 电子地图:也称为数字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一种数字化了的地图。

68. 地理信息系统: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69.二维分析:是指在二维空间中几何特征的分析

70.缓冲区分析:根据地理要素中的点、线、多边形等实体,在实体周围或内部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多边形

71.包含分析:主要是指点、线、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分析。

72.开销:指在网络中为完成从一个结点到达另一个结点所需要付出的花费。 73.资源需求:指网络中与连通路线或链、中心等相联系的资源数量。

16 /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