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说明:我们把较大的数依次乘2、乘3、乘4……当第一次出现小数的倍数时,这个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叫大数翻倍法,可以比较快地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③引导:你能用大数翻倍法求后两组数10和25、20和30的最小公倍数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独立用大数翻倍法求最小公倍数。

交流:哪位来说说你是怎样求出这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小结:能说说大数翻倍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吗? 三、发展题练习 1.做练习七第12题。

(1)求左边4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交流:你找出的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各是几?

观察:请大家观察每组里两个数的关系,看看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发现什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交流:从这里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大数和小数有倍数关系,也就是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求右边4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找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交流:这4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各是几,和原来的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你发现什么时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

指出: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板书:只有公因数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积) 2.做练习七第1 3题。

引导:我们发现了上面两种关系的数最小公倍数的特点,你能应用这个特点直接写出第13题里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吗?请你写在课本上。

交流:前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你是怎样想的?后两组呢?为什么最小公倍数都是大数?

3.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1和2、3、4、5的最小公倍数分别是几? 指名学生说出最小公倍数。

29

提问:1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几?和25呢?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1和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最小公倍数都是这个数本身。 (2)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2和3 3和4 4和5 5和6

让同桌学生先说一说最小公倍数,再交流结果。

提问:你能发现这里每组数有什么关系,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吗? 指出:大于o的相邻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都是两个数的积。 (3)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各是几? 7和9 3和5 4和12 3和9 让学生先说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提问:求这里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怎样想的?

说明: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小公倍数就是两个数的积;两个数有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小数,最小公倍数是大数。 (4)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各是几? 8和12 8和10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独立练习。检查板演题,集体订正。 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指出: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都可以先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再根据另一个数从中找出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找最小公倍数,其实就是先找大数的倍数,再找出最小公倍数。 4.填空(a、b、c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

(1)8÷4=2 ,8和4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a÷b-3,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3)a÷b-4,a、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a÷b-c,a、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5.做练习七第14题。

学生独立读题,说明题意和要求,明确1路车间隔6分钟,2路车间隔8分钟。 让学生用表格列举的方法找出这两路公共汽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

交流列举过程,说说列举每一路车发车时刻时,实际是按找什么数的方法确定的。(6的倍数、8的倍数)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你想到的什么方法?怎样确定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

30

小结:因为两路公共汽车每次发车相隔时间分别是6分和8分,所以到下次同时发车经过的时间,必须是6的倍数,也是8的倍数,也就是6和8的公倍数;到第二次同时发车经过的时间就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所以第二次同时发车时间是7:24。 6.阅读“你知道吗”。 让学生阅读资料。

提问:你知道了什么?(12,18) =6表示什么意思?[12,18] =36呢? 口答:(4,8)= (6,10)= [4,8]= [6,10]= 四、回顾总结

提问:通过练习,你进一步认识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新的收获或体会?

因数与倍数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31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结合交流板书一两个乘法或除法算式)

引导: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你能根据这里的算式说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

你能找出6的因数吗?(板书因数)6的倍数呢?(板书倍数) 能说说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吗?

说明: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找,到中间两个因数之间没有因数为止;一个数的倍数可以用依次乘1、2、3……这样的方法找,注意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写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用省略号。

(2)提问:2、5、3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可以分成哪几类?

你能举出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的一些例子吗?(学生举出各类数的例子) 说明: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两类,是2的倍数的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是奇数;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成1和质数、合数三类,只有两个因数的是质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是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