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9教科)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 教案教学设计word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科学探究目标

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

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

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

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

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

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

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

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

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

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

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 3. 冰还是水吗?

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

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

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

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 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 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

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 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

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 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水(液态) 凝固(0℃或0℃以下) 冰(固态)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 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内容是让学生比较水与冰的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学生通过观察冰和水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2. 维恩图的填写,要将水和冰的不同点写在两侧的空白处,相同点写在交 叉的空白处。

【作业设计】

1.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的时候,水开始结冰。 A.3 ℃ B. 0℃ C.-3 ℃

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 可配图

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 A.会上升 B.不变 C.会下降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冰融化了 教案教学设计

4、冰融化了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冰融化了?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学习重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学习难点】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学习准备】

烧杯,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冰块。 【学习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板书:冰融化了

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说一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分组观察体验: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3、请大家一起看书P11,观察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取一个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2)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