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网上作业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管理心理学 网上作业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作业一 单选: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领导心理 2、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 ) 能力、才能和天才

3、“不信于赏,百姓弗德。不敢去不善,百姓弗畏”出自我国古代哪部经典名著( ):孙子兵法 4、对一个人个性形成发展起着直接作用的是( ) 早期教育 5、在儿童能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教育

6、个性的特质包括,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和( ) 倾向性

7、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 晕轮效应

8、( )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需要层次理论 9、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被称为( ) 首因效应 10、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 泰罗

11、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 ) 现实自我 12、自我知觉的核心是( ) 精神自我

13、在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出现的四种影响较大的人性假设是:“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动人”假设和( ) “复杂人”假设

14、霍桑实验提出的(),为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理论 15、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 胆汁质 判断: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只有少数人是勤奋的是“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要点。 (对) 2、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对) 3、自我知觉是群体心理发展的标志之一 (错) 4、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对)

5、管理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研究包括群体结构、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及群体人际关系等(对) 6、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情况发展,这种效应叫晕轮效应。(错) 7、工人阶级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直爽、讲究实际。 (对) 8、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错)

9、个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对)

10、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提出了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的气质学说。(对) 11、心理活动的过程包括知、情、意、识四个过程。 (错) 12、气质类型有好坏之分。 (错)

13、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是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对) 14、性格和气质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对)

15、社会知觉是个人对自我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翻与判断的过程。 (错) 名词解释:

气质: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晕轮效应: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它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自我知觉的发展途径

自我知觉发展途径:

1 )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

2 )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3 )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成效来认识自己。

2、举例说明个性差异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因个人的性格差异,所以在一个组织中会有不同的性格,这就形成了个性差异化,而管理者如何在这样的一个组织中协调,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了。 组织中的个体作为健康的有机体,在人的个性方面,如同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然而,这种成熟过程,会被组织不客气地打断。凡是正式组织,都会阻碍个性的成熟。因此,组织理论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找出这种冲突的解决方案。阿吉里斯的这一发现,很快就成为组织行为学的热门话题。

正式组织肯定是理性的。这种理性,会“设计”出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的结构和运行秩序。然而,现实中的员工各色各样,千差万别,“生活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正式组织总会要求它的员工适应组织,而不是组织适应员工。如果要按照每个员工的喜好和偏爱来设计组织,那么,组织就会变成由一片片补丁拼缀起来的“百衲衣”。泰罗的“精神革命”,法约尔的“团队精神”,在阿吉里斯眼里,一概都是改造个人,使个性适合于组织的手段。传统观念认为,按照理性和逻辑设计出来的组织,从长远观点来看更符合人性。但是,这种理性和逻辑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对抗?为什么必须让人们改变思想观念才能保证正式组织的成功?“长远”难道一定要牺牲“眼前”?难道说理性就一定要以“不人道”为代价?这些都值得探讨。其次,组织的等级层次结构,势必形成“命令-服从”关系。这种结构,会剥夺员工的自主权,限制员工的知情权。没有自主权就会造成依赖、被动和从属心理,没有知情权、缺乏信息就会没有长远打算。所有这些,无非就是把员工阻断在非成熟状态。为了弥补员工的这种损失,只好以金钱作为补偿。而这种金钱补偿,实际上等于告诉员工,组织就是让你产生不满和厌恶的地方,你可以用金钱再去组织之外购买满意和愉快。另外,组织的管理者在这种结构中,要履行职责,就需要克制和压抑感情,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不能以个人风格代替制度规范,把个性与工作完全割裂开来。说通俗一点,你越不像个“人”,就越符合组织的要求。阿吉里斯调侃道:如果领导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对组织的忠诚,那就有理由怀疑他的个性是否健康。作为部下,对领导人的尊重如果不是因为他的为人而是因为他的工作,那么这种尊重就有可能属于人格分裂。

再次,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员工的个性发展由“自治”变为“他治”。员工的奋斗目标不是自己设定的,而是组织和上级为他安排的。这种目标具有外在性和肤浅性,不能达到“自我”层次,由此会导致员工心理上的挫伤与失败,而个性的发展恰恰依赖于心理上的自得和成功。只有员工根据内在需要自己确定目标,才能实现心理成功,而这正是组织所排斥的。

最后,组织的控制幅度原则,会加大员工的“管理距离”。控制幅度越小,部门划分就越多,而工作就越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不同部门之间员工的沟通往来,就需要层层请示到有权指挥这两个部门的共同领导为止。这也会剥夺员工的自治权,使员工更加深刻地感到无力控制自己的命运,增强依赖性。

作业二 单选:

1、针对现代组织中员工的特点,管理者可以采取的激励策略与方法包括:精神与物质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合理的薪酬与分配相结合和( )相结合 及时性与渐进性 2、价值观的主要特征包括: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和( ) 社会历史性

3、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包括服从、( )、和内化三个阶段 同化

4、根据人员的不同对象把人的价值观区分为:个人价值观、( )和社会价值观 集体价值观 5、( )是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需要 6、态度由认知、情感和( )构成 意向

7、群体规范的主要功能有群体支柱功能、评价标准的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和( ) 惰性功能 8、根据群体的亲密程度可以将群体分为( ) 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9、常见人际交往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 ) 人格障碍 10、影响人类行为的外在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和( ) 人际因素

11、非正式群体是指以个人之间的( )为基础结成的朋友、同伴等带有鲜明情绪色彩的关系 好感和喜

12、动机依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和( )动机 社会性动机

13、动机是无法观察到的,动机的功能包括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和( )功能 调节与维持功能 14、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是( ) 价值观 15、态度的特性包括社会性、内潜性、( )和方向性 稳定性 判断:

1、赞成或反对属于态度的认知成分。 (对) 2、群体冲突不利于组织发展。(错)

3、价值观是组织行为规范的内在源泉。(错)

4、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消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错) 5、群体也称团体。(对)

6、传播谣言通常在非正式群体中传播。(对)

7、最优秀的管理者应是权力需要很高而归属需要很低的人。(对)

8、需要是人们各种行为的根本原因,动机是推动人们各种行为的直接原因。(对) 9、自卑或自负是常见人际交往障碍表现中的情感障碍。(对) 10、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对) 11、态度不是行为而是行为倾向。 (对)

12、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存在消极作用。(对) 13、个体行为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动机与激励。 (对) 14、好心办坏事是由合理的动机所引起的错误行为。(对)

15、个体的内在需求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外在环境是诱因。(对) 名词解释:

1、价值观:是个体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它的形成是由人的知识水平、

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受人的情感意志、理想动机、立场态度等个性因素所制约

2、激励:是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它以组织成 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论述题:

1、论述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答:人际关系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不被重视的课题,而往往提到人际关系,人们可能

马上与请客送礼的现象等同起来,似乎很庸俗。殊不知,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与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在家里是唯我独尊,到学校过的是群体生活,所以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愉快地生活。①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 ②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

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 ③了解群体规范及对方的人格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了解对方的群体规范,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规范,对其成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规范会使得同一群体中的成员接受大致相同的教育,获得大致相同的知识,遵循同一的要求,因而对某一类问题会产生较为一致的认识。这个大集体中。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论述动机与行为的两者关系,联系实际加以说明

答: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优势动机引发的行为后果达到目标时,紧张的心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一个需要满足了,就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这样周而复始地发展下去,从而推动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达到一个又一个目标。需要、动机、行为之间的关系

作业三 单选:

1、桑南菲尔德提出了学院型、俱乐部型、棒球队型和()四种组织文化类型 2、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3、容易造成多头领导的是哪种组织结构( ) 4、显性的组织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 5、隐性的组织文化不包括()

6、任何一个组织都由技术或工作系统、管理或行政系统和()组成 7、( )的发展是组织发展的核心

8、组织根据性质可分为政治组织、经济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 9、社会学家()运用系统的概念,提出了一个社会系统模型

10、组织管理中根据目标及任务的特点,可将团队分为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和() 11、在组织文化的维系中,甄选、()和组织的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 12、影响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13、有效组织结构的特点不包括()

14、组织变革可通过改变结构、改变人的行为态度、()和改变外部环境等措施来着手 15、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个阶段 判断:

1、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问题解决型团队。

2、许多组织不是单一的文化特征而是混合型的组织文化。 3、组织发展的新趋势是团队。

4、组织的管理系统包括组织结构、政策、规章和奖惩制度等。

5、组织战略决定了组织运营的范围以及组织成员和组织外部人员的关系。 6、组织文化创造的基础是组织习惯。 7、组织发展的核心是组织结构的发展。 8、组织目标是隐性的组织文化。 9、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10、职能式是最古老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11、俱乐部型的组织文化重视归属管、忠诚感和承诺。 12、政党、工会等属于互益组织。 13、组织发展等同于组织变革。

14、组织标志、工作环境是组织的制度文化。

15、结构简单、决策效率高是直线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