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逐渐减小,A正确;

B、通过分析野生型WT和突变体ecs1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气孔开度曲线图可知:在小于300μLL﹣1CO2条件下,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突变体ecs1孔开放度急剧下降,而野生型WT气孔开放度下降较平缓,可见突变体ecs1对CO2浓度的敏感度明显高于野生型WT,B正确;

C、通过试题分析可知,在大于300μLL﹣1CO2条件下,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野生型WT气孔开放度下降明显,突变体ecs1气孔开放度下降较平缓;而在小于300μLL﹣1CO2条件下,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突变体ecs1孔开放度急剧下降,而野生型WT气孔开放度下降较平缓,C错误;

D、在900μLL﹣1CO2条件下,野生型与ecs1突变体的气孔开度相同且较小,失水率都比较小,差异也不明显,这和他们在此时的气孔开度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失水率和气孔导度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利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进行解释、推理某些生物学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9.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B.神经元由兴奋状态恢复为静息状态时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组成,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形式的电信号,静息时,K离子外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兴奋时,Na离子通道开放,Na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高于膜外,表现为外负内正.

【解答】解: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可通过局部电流的方式传播到肌纤维内部,A错误;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的通透性降低,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B错误;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与钠离子内流有关,C错误;

D、静息膜电位的形成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故血液中K+溶度急性降低,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机理,对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0.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pH对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获得如图所示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 B.酶B的催化效率高于酶A

C.人体内酶B不可能在的胃液发挥作用 D.人体内酶A与酶B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分析曲线图:酶A的最适PH为4,而酶B的最适PH为6.在不同的PH条件下,PH小于5时,酶A和酶B的活性大小有区别,酶A的活性大于酶B;PH等于5时,酶B与酶A的活性相等;PH大于5时,酶B的活性大于酶A.

【解答】解:A、酶A的最适PH为4,而酶B的最适PH为6,可见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故A正确;

B、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A和酶B的活性大小有区别,PH小于5时,酶A的活性大于酶B;PH等于5时,酶B与酶A的活性相等;PH大于5时,酶B的活性大于酶A,故B错误;

C、人体胃液的PH约为1.5左右,而酶B的适宜PH是6,所以人体内酶B不可能在的胃液发挥作用,故C正确;

D、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应该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对图中所含信息的获取能力,以及能够准确的对各个转折点做出判断,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1.如图为波森和詹森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证明生长素由苗尖向下传递

B.插有明胶的苗发生向光弯曲证明苗尖是感光部位

C.显微镜观察表明,弯曲部位背面细胞分裂速率快、数量多

D.要使本实验更有说服力,还应设置不放苗尖仅放明胶或云母片的对照实验

【考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分析】

科学家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① ② 达尔文 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拜尔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向下传递 ③ 鲍森?詹森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 ④ 温特 化学物质

【解答】解:A、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A错误;

B、要证明苗尖是感光部位,需要设立对照试验:一组的尖端用不透光的金属小套遮挡,让其不感受到光;另一组尖端以下部位用不透光的金属小套遮挡,让其不感受到光,B错误;

C、弯曲部位背面细胞较长,C错误;

D、要使本实验更有说服力,还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设置不放苗尖仅放明胶或云母片的对照实验,排除琼脂和云母片的影响,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发现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2.下列图1和图2分别是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和赤霉素水平影响的实验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