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2]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重。 26、为什么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全新的文化?答:我们之所以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全新的文化,是因为它有如下几个特征:①有鲜明的时代性;②有浓郁的民族性;③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④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⑤有深广的群众性;⑥有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36、何谓“文景之治”?答:秦未农民起义及楚汉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度破坏。西汉建立后,文帝、景帝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提倡农耕,皇帝大体能节俭,许多政策都围绕农业而定,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国库收入,所以,史称“文景之治” 37、中国古代原始宗教有什么社会作用?答:中国古代原始守卫的社会作用有:(1)保护统治者和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2)麻醉与驯服被统治者。

38、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的有哪几次?答: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的的有两次(1)唐几百年间,南亚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2)从明清这际到近现代,欧洲西方文化的传入。 这两次中外文化的交汇的影响之大,足以构成划分中国文化史分期的重要界碑。 39、我国民族语言文字政策的基本点是什么?答;我国民族语言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言平等。我国56个民族、80多种语言。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40、文字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语言的产生。一个是人类已具有制造工具的能力。

41简述中国古代艺术的致用精神主要体现中哪些艺术例题中。答:致用精神主要体现在:(1)诗言地。志即心,即人的思想、意愿、志趣、感情。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艺术形式。(2)文以载道。道即儒家的伦理道德,强调写文章应该为政治教化服务,解决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3)乐以教化。即用音乐去教化百姓,使他们和睦相处,移风易俗,规范人们的心灵。 42、20世纪五六年代以来的新儒家有什么特征?答: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亲儒家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新儒家的特征是:(1)以儒家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和主干,在儒家传统里又特重心性之学。(2)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一精神实体之展现。(3)肯定道统,以道统为立国之本,文化创造之源。(4)强调对历史文化的子解应有敬意和同情。(5)富根源感,因此强调中国文化的独创性或一本性。(6)有很深的文化危机意识,但认为危机的造成主要在国人丧失自信。(7)富宗教情绪,对复兴中国文化有使命感。总之,新儒家一般都有较深的传统文化素养,又经过西方近现代哲学思维的训练,因而致力于中西文化的比较和会通。他们肯定西方“科学与民主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倡言“返本开新”,即重返儒学心性学之“本”,开出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之新,以得建儒家的道德主体性哲学“来弘扬中国本位文化。 36、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中上, 农作物的栽培驯化直到了什么作用?答:中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由于农作物的栽培驯化,导致了人类的定居生活,导致了人口的稳定增长,导致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 37、从中唐起,知识分子的思想有哪些明显变化?答:从中唐起,知识分子思想的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争文化正统的意识,一是更关注现实问题和具体问题。这些思想变化在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李翱等人的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

38、明末清初“三先生”是谁?他们在思想上有何共同点?明未清初的“三先生”是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的成就表现在:都参加了抗清斗争,著书立

说,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反思,有可贵的民主色彩。 39、在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中形成一套农政思想,它的核心是什么?答:农政思想的核心是(1)“政绩”观。指历代统治者把农业收成的丰歉,当做考察国计民生好坏和自己为政得失的标准。(2)“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订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

40、什么叫语言崇拜?答: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

41、论四大发明世界的贡献和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答;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我国传统科技曾长期居世界领先水平。造纸、印刷术对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推动世界思想文化交流。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政治、军事、商业、航海业发展有极大作用。曾改变整个人类历史文明进程,导致世界市场出现。由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性质和制度及社会生产缺乏开拓进取,限制和阻碍四大发明和许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发展使我国近代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42、简述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答:中国古代教育的特征:(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把教育视为治好国家、国家富强、教化百姓的重要措施。(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不论性善论、性恶论、都主张教育的必要。通过教育改变恶性,保持善性,由愚向智,由贫向富。(3)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古代教育内容为“六艺”,使受教育者一开始就重视德育、智育结合,全面发展,不偏执一方。 37、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主要特征是:老子的“无为”、“道法自然”和庄子的“齐特”,他拉提倡追求个体精神解放的观点。

38、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有哪些?答:主要有四点:一是仁爱孝悌,二是重义轻利,三是谦各礼让,四是真诚有信。

39中国的文官制度和科举制度对西方有什么影响? 答:中国的文官制度、科举罐对西方的议院制、考试制产生过实质性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现代行政管理格局的形式。

40、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是什么?答: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主要有以下表现:(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重要地位。(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41、论述黄河、淮河由利变害的原因?答:我们知道这样一个事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是中国文化的母亲河。在公元10世纪以前,黄河虽有改道现象,但并不严重,基本上是稳定的、安流的。所以人们利用黄河水引进农田,使西北地区良田千里,经济发达。尤其是关中地区,成了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但是从公元10世纪即唐五代开始,黄河下游迁徙变为常态。主要原因就是中上游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牧场被开垦成耕地,自然植被破坏严重,这样就加重了黄河水土的流失。总之,黄河、淮河由利河变成害河,固然与自然方面气候变冷、植被不易恢复有关,但无视自然规律“自作孽”的人为因素还是更主要的。

42、试述我国科技的民族文化基础?答:我国传统科技的文化基础主要受农耕文化和信仰的影响。从传统天文学的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看,天象观测的目的是以天象变化来预卜人间祸福的。而把天象与人事相连的思维是虚妄的,带有很浓的信仰色彩。历法则产生于农耕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中医药学理论的基础与整体民族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受神仙方术、道教文化、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宋明理学等的影响。这些科技方面的成就有着有价值的一面,也有尚待解答之谜。总之,这些传统科技都是当时传统民族文化所能达到的水平上产生的。

36、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什么?答: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非曲直“尊神”、“事鬼”、“先鬼后礼”。

37、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