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谋残卷全文注释翻译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权谋残卷全文注释翻译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廓然怀天下之志,而宜韬之晦。牙坚而先失,舌柔而后存。柔克刚,而弱胜强。人心有所叵测,知人机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

译文:胸怀匡扶天下之志向的人,应该隐藏起自己的内心抱负;牙齿坚硬却最先失去,舌头柔软却一直保留到人死。柔能克刚,弱能胜强。人心无法预测,知道别人心思的人往往处境危险。所以能都洞察先机的人应该隐藏自己所知道的。

考祸福之原,察盛衰之始,防事之未萌,避难于无形,此为上智。祸之于人,避之而不及。惟智者可以识其兆,以其昭昭,而示人昏昏,然后可以全身。 译文:思考祸福的本源,明察盛衰的始末,在事情萌芽就开始准备对策,在危难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就避开它,这是最大的智慧。平常人对于祸患即便躲也躲不掉,唯独有智慧的人可以发现祸患到来前的征兆,心里明白,却藏而不露,然后才可以保全自己。

君臣各安其位,上下各守其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故易曰潜龙勿用,而亢龙有悔。夫利器者,人所欲取。故身怀利器者危。

译文:君主和臣子各自安于本位,上下各自坚守本分。居安思危,临渊止步。所以易经上说:,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利器是人们都希望得到的。所以怀有利器的人处境就危险。

宜示之以无而去其疑,方无咎。不矜才,不伐功,不忘本。为人以谦,为政以和,守其常也。

译文:应该让别人看见自己虚假的一面让他们以为自己没有,消除别人对自己的猜忌,这样才没有祸患。不自夸自己的才能,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不忘记做人的根本。为人谦和,政事平和,就能够长久。

有隙则明示之,令其谗不得入;大用而谕之小用,令其毁无以生。

译文:与别人不和之处就公开它,这样对方就不能够进谗言了;重用一个人却对别人说是小用,使得对方无法诋毁。

不折大节,不弃小惠。进退有据,循天理而存人情,此所以为全身之术也。 译文:不失去大的操守,不放弃给人小的恩惠。当进则进,当退则退,遵循天理,有含有人情,这就是最好的保身之法。 必欲图之,勿以小惠,以大德;不以图近,而谋远。

译文:一定要得到,不要用小恩惠,要用大恩惠;不要在乎眼前的得失,而要图谋长远的打算。

恃于人者不如自恃。自恃者寿,自足者福。顺天应人,故常在。

译文: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依靠自己才鞥购长远,容易满足就能够幸福相伴。顺天应人,素以能够长远。

自爱者重。危房不可近,危邦不可入。明珠必待识者,宝剑只酬壮士。 译文:自爱的人就能被人敬重。将要倒塌的房子不能接近,将要灭亡的国家不能够进入。明珠一定要等到能识别它的人(才会被人认同),宝剑只有赠送给(壮士才能够体现他的价值)。

以贤臣而事昏主,危矣。故明主则谏,昏君则去。不去而隐于朝,宜也。知其雄,守其雌。事不可为而身退,此为明哲保身之道也。

译文:贤能的臣子如果去侍奉昏庸的君主,那他就危险了。所以当他遇见圣明的帝王就会规劝,遇见昏庸的国君就会离开;即使不离开也应该隐身于朝廷。拥有刚强的才能,但是需要保持柔顺。事情不能强求时候就要全身而退,这就是明哲保身之道。

【度势卷六】

势者,适也。适之则生,逆之则危;得之则强,失之则弱。事有缓急,急不宜缓,缓不宜急。因时度势,各得所安。

译文:形势,是需要你去适应的。能够适应它的人就能安生,不能够适应它的酒味下了;得到形势帮助就会变得强大,得不到形势帮助就会变得弱小。事情有缓有急,该尽快解决的事情不应该拖得太久,该慢慢来的事情不应该操之过急。当根据当时的形势分析对策,才能平安无事。 避其锐,解其纷;寻其隙,乘其弊,不劳而天下定。

译文:避开争斗的漩涡,解除和别人的分争。寻找对方的破绽,利用对方的弊端,不用费力就能够安定天下。

势可乘,亦可造。致虚守静,因势利导。敌不知我而我知敌,或守如处子,或劲如脱兔。善度势者乘敌之隙,不善度势者示敌以隙。知其心,度其情,察其微,则见其势矣。

译文:形势可以利用,也可以制造。淡泊宁静,因势利导。让敌人摸不透我而我却了解敌人的情况,要么像处女一样安静,要么像奔跑的兔子那样迅速的行动。善于分析形势的人能够利用敌人的疏漏,不善于分析形势的人却常常把自己

的疏漏暴露给敌人。了解对方心里想什么,揣摩他的感情,察觉他不为人知的细节,就可以预测事情发展的趋势了。

观其变而待其势,知其雄而守其雌,疲之扰之,然后可图。

译文:安静的观察对方的变化,同时等待有利于自己的形势的出现,知道雄强,却安守雌弱,使对方疲劳,并且干扰对方,然后就可以取胜了。

势可乘乎?势不可乘乎?智者睹未明,况己着乎,惟在断矣。智无识不立,无胆不行。

译文:形势可以利用吗?形势不可以利用吗?智者在事态还不明显的时候就洞察先机了,何况那些已经很明了的事情,只是在于取舍罢了。智者没有智慧就不能够成为安身立命,没有胆量就不能够身体力行。 为谋,所重者胆,所贵者智;胆智兼备,势则可为。

译文:制定谋略,重要的是胆量,贵重的事智慧;只有胆量和智慧都具备了,才可以去改变形势。

见宜远而识宜大,谋宜深而胆宜壮。军无威无以立,令无罚无以行。威慑之,智取之,胆胜之,则何敌不克,何坚不攻?正胜邪,直胜曲。浩然正气,而奸佞折。 译文:见识应该长远,智慧应该博大,谋略应该深远,胆量应该雄壮。军队没有威严就不能够站稳脚,号令不严格就无法实行。用威严来政震慑,用智慧来谋夺,用胆量来取胜,这样有什么敌人是不可战胜的,有什么城池时不能摧毁的?正义会战胜邪恶,正确会战胜错误。胸怀浩然正气,奸佞小人自然就会畏惧。

【功心卷七】

城可摧而心不可折,帅可取而志不可夺。所难者惟在一心。攻其心,折其志,不战而屈之,谋之上也。

译文:城池可以摧毁而人心不可折服,主帅可以擒获但是其志向不可能被折损。所以困难的地方在于征服人心。攻伐他的志向,摧毁他的意志,不用战斗就可以使他屈服,是上等谋略。

攻心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义,服之以威。

译文:攻取人心的办法,首先是告诉对方道理,再用感情来打动他,用义来引导他,用威信来震慑他。

君子好德,小人好利。辨之羞之,耻之,驱之于德。

译文:君子喜欢道德,小人喜欢利益。辨明这个道理来让他感到什么是羞愧,什么是耻辱,再用道德来引导他。

移花接木,假凤虚凰,谋略之道,唯在一心。乱其志,折其铎,不战自胜。 译文:移花接木,假凤虚凰,谋略的道理,只在于征服一个心字。扰乱他的心智,摧毁他的锋芒,不用和他作战就能够获胜。

治不以暴而以道,胜不以勇而以仁。故彼以暴,我以道;彼以勇,我以仁;然后胜负之数分矣。

译文:治理,不要用暴力而要用道义;取胜不要靠勇敢而要靠仁爱。所以别人用暴力,而我用道义;别人用勇敢,我用仁爱;而后胜败自然就明了了。 攻心之术多矣。如武穆用兵,在乎一心。乱之扰之,激之困之,俟之以变,然后图之。欲得之,先弃之;欲扬之,先抑之。畏之危之,其心必折,计然后可用。 译文:征服别人内心的权术很多。就像岳飞用兵一样,仅仅战场上的攻心之术就很多。扰乱对方,激将对方,困扰对方,等待变化,然后才可以谋图他。想要得到,就先要放弃;要想发扬光大,就先要抑制自己。使对方畏惧,处于危险中,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受到挫败,这个时候计谋才可以实行。

虚予而实取之。示之以害,其必为我所用。欲得其心,莫若投其所好。君喜则我喜,君憎则我憎,我与君同心,则君不为我异。

译文:表面上给予对方利益实际上是谋图对自己更大的利益。向对方说明利害关系(拉拢他,讲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对方就一定会为我所用。要想征服对方的心,没有比投其所好更好的办法了。他喜欢的我就喜欢,他厌恶的我就厌恶,我与他是一条心的,他就不会把我当外人。

【权奇卷八】

善察者明,慎思者智。诱之以计,待之以隙。不治狱而明判,不用兵而夺城,非智者谁为?

译文:善于明察的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善于思考的人能够正确地选择。设下计谋来引诱他,等待他露出马脚。这样不用审问就能够明白的判决,不用出动军队就能够夺取城池,不是智慧的人谁又能够做到呢?

夫欲行一事,辄以他事掩之,不使疑生,不使衅兴。此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译文:要想做一件事情,要借口其他事情来遮掩,不要让别人有所怀疑,不要使别人对你要进行的事情产生阻力。这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